大薸
天南星科大薸属植物
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是天南星科大薸属水生飘浮草本植物。有长而悬垂的根多数,须根羽状,密集。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常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形异:倒三角形、倒卵形、扇形,以至倒卵状长楔形,二面被毛,基部尤为浓密;叶脉扇状伸展,背面明显隆起成折皱状。佛焰苞白色,5-11月开花。
形态特征
水生飘浮草本。有长而悬垂的根多数,须根羽状,密集。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常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形异:倒三角形、倒卵形、扇形,以至倒卵状长楔形,长1.3-10厘米,宽1.5-6厘米,先端截头状或浑圆,基部厚,二面被毛,基部尤为浓密;叶脉扇状伸展,背面明显隆起成折皱状。佛焰苞白色,长约0.5-1.2厘米,外被茸毛。花期5-11月。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布。在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各省热带地区野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等省都有栽培。大薸喜高温高湿气候,耐寒性差。大薸能在中性或微碱性水中生长,适宜pH值6.5-7.5。喜欢清水,流动水速快对其生长不利,缓流水域生长快。
生长习性
在中国江南、西南地区的夏季1个月内每株可繁殖60株左右。单株无性分支链体长度可达60厘米,株高20厘米。缓流水域的河流、溪沟在氮、磷元素含量偏高条件下其生长繁衍速度比较快,这说明此水域的水质已被氮、磷富营养化而污染了(富营养化——水中总磷达到0.02毫克/升,无机氮达到0.3毫克/升的水体)。在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全年生长,西南地区的四川省、重庆市等省市的适宜区域能自然越冬,但冬季停止生长。四川、重庆等适宜区域4-10月份可以露天放养,6-9月生长最快,产量高,水面覆盖严重。
繁殖方法
大薸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靠无性繁殖。大薸开花结实不一致,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陆续开花结实。江苏、浙江7月开花,北京8月开花,从开花到种子成熟需60-80天,种子成熟后果皮裂开脱落于水中。成熟的种子也可以进行繁殖。种子千粒重1.55克。在西南地区以无性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在温度不低于10℃的地方,可以全年放养,而在冬季有霜的地方就需要保护越冬,并在春季气温升到15℃以上时拿到露天放养。大面积放养时注意施肥,防除杂草、病虫害和适时采收。大薸是喜肥植物,肥足产量高。在水中含氨态氮0.3毫克/100毫升时,水面产量1625千克/667平方米,单株重19克,在含氨态氮0.9毫克/100毫升水中,则产量为5469千克/667平方米,单株重89克。为了保证大薸迅速生长繁殖要施足底肥,经常追肥,施腐熟的有机肥。
大薸长满水面后就可以随用随捞,每次捞取以不超过50%为宜,这样利于种苗继续繁殖,同时将留下的植株均匀分散开,促进生长均匀,其产量在2.5-5万千克/667平方米,高产的可达7.5万千克/666.7平方米。
病虫防治
大薸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卷叶虫青虫、粉甲虫和黄萎病,危害最大的是蚜虫和黄萎病。防治蚜虫可用75%吡虫啉2克对水15千克喷雾。黄萎病出现后,蔓延很快应及时早防治,可用60%代森锌加水800倍喷撒。
防治卷叶虫、青虫、粉甲虫用90%杀虫单20克对水15千克喷雾。喷施农药后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期才能喂养牲畜,以防中毒。
主要价值
大薸全株作猪饲料。入药外敷无名肿毒;煮水可洗汗瘢、血热作痒、消跌打肿痛;煎水内服可通经,治水肿、小便不利、汗皮疹、臁疮、水蛊(荆州)。
大薸营养丰富,所含粗纤维较少。大薸全株约含蛋白质1.25%,脂肪0.75,碳水化合物和淀粉9%,以及少量的矿物质和维生质,是产量高、培植容易、质地柔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猪饲料,为适应养猪事业的不断发展,扩大青绿饲料来源,放养大薸有很重要的意义。
重点管理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参考资料
大薸.中国植物图像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1 10:2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