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
中药
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产地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
性味
甘、苦,凉。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主治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相关配伍
1、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2、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3、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温服。 (《千金方》)
4、小便热淋:马蓟根,捣汁服。(《圣惠方》)
5、小儿浸淫,疮痛不可忍,发寒热者:刺蓟叶新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简要济众方》)
6、癣疮作痒:刺蓟叶,捣汁服之。(《千金方》)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可用30~60g。
相关论述
1、《别录》: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
2、《本草纲目》:作晕扑损,生研,酒并小便任服。又恶疮疥癣,同盐研之(大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30 15:41
目录
概述
产地
入药部位
炮制方法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