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舞剧《大荒的太阳》由大庆歌舞团创作并演出,是我国首部工业题材舞蹈诗剧,该剧作为主旋律作品,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讴歌石油工人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为主题,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首演于1992年,1997年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该剧向人们展示的是这样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1960年,以铁人
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大军,挺进松辽盆地,展开了一场空前的石油大会战。
简介
中文名称: 大荒的太阳
外文名称: The Sun over the Wilderness
类别: 传统舞剧
剧情介绍
第一场
初升的太阳留在心中的记忆。
荒原的太阳们(喻石油工人),雕塑般地聚集在年轻的钻井队长春阳身旁,他们对这片沉睡的土地,充满必胜的信心。大荒的太阳们化作沉睡的黑土地,铁锹婶们挥动铁锹,将他们唤醒。大嫂们手捧小石磨,磨呀磨呀,磨出了她们对太阳们的无限深情。健壮的找油郎们,东奔西走地在荒原上开掘着地下宝藏,从秋到冬,从春到夏……
第二场
如火的太阳存在心中的渴望。
太阳们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秋月一声呼喊,飘然入耳。春阳从怀中掏出珍藏的纱巾,秋月羞怯地伸出手,飞过来的竟是春阳的铝盔。太阳们被春阳和秋月的挚情所感染,他们拿出吃饭用的金属匙,敲击着铝盔,欢快起舞。钻井高耸,托起了太阳们那七色的青春彩虹。
第三场
温暖的太阳藏在心中的呼唤。
大荒的太阳一环又一环地升腾。突然,乌云遮住了晴空,惊雷引来了暴雨。春阳和他的伙伴们在雨中痛快地搓洗着,嬉闹着。“青草绿呀,黄花黄啊,妹妹要找心上的郎啊……”一个少女甜美的歌声传来,吓得小伙子们不知所措,狼狈不堪。少女们在大荒上采摘雨后的黄花。秋月捡起春阳扔在地上的工作服,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心上人。
第四场
燃烧的太阳刻在心中的丰碑。
秋月身着新婚礼服,双手高举红喜字,但任凭怎样用力,也不能将喜字拼在一起。烈火在疯狂地肆虐吞噬。春阳和伙伴们与火魔拼搏。悲壮的乐曲在荒原上低回,吊唁的人群缓缓而行。天空旷、地也空旷,春雷惊醒了大荒原,冬雪焐热了找油郎。是忧是喜去问问大荒的太阳,是苦是甜去问问大荒的太阳。
责任者
演出单位: 大庆舞蹈团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剧、总编导:
王举。编导助理:徐建国、王淑艳。作曲:
赵晓生。文学台本、表演指导:刘富英。主题歌词:车广鸣。舞美设计:陆玮(布景),金长烈、伊天夫(灯光),于媛婷(服装),王永贵(道具)。
演出者主要演员:王建东、郑军(饰春阳A、B),姚芳、赵冰心(饰秋月A、B)。乐队:
上海电影乐团。独唱:赵冬兰。指挥:王永吉。
评论撷萃
评论撷萃中国舞剧新篇章鲁洪
建国后一百零一部现实题材舞剧,我发现工业题材的舞剧竟然未占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说,《大荒的太阳》填补了中国舞剧的一项空白。
《大荒的太阳》编导王举是用现代意识观照地域文化,搞“现代中国舞”的实践者。但当他看到地域性的民俗、民风舞又蜂拥而至时,便果敢地把触角伸到了新的创作领域,他害怕和别人“争嘴吃”,决心去逾越工业题材这个“禁区”。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得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王举在大庆生活了十年,这给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在《大荒的太阳》中,我最喜欢第三篇里的野浴舞。这个舞段设计得不仅符合剧中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且极富生活情趣,切入的视觉也很精妙。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男主人公春阳和他的伙伴们冲下钻台,脱去工作服,甩掉钻工靴,穿着短裤在雨中兴致勃勃地搓洗着、打闹着……舞剧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开掘出了热血男儿们的深层情感,淳朴可信且立体丰厚。
舞剧的结尾也颇能拨动观众的心弦。“是苦是甜去问问大荒的太阳”。踏着雄壮的合唱节奏,演员从高台上走下,呈方型的画面逐渐扩展到整个舞台。这时的舞台一片火红,把天、地、人融为一体,给观众留下了无限遐思。(摘自《舞蹈》199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