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芹村位于平和县
大溪镇北部,
大芹山南麓,以山得名;现辖13个自然村,8个生产小组,总人口1527人(2,000年),其中村民代表35名,党员15名;共有山地面积15669亩,耕地面积1080亩。
大芹村东南接
大松村,南连
下村村,西南邻
赤坑村,西北至东北隔
大芹山依次与
九峰镇、
崎岭乡、
国强乡比邻;漳州市第一高峰——
大芹山在其境内。大芹村北境为万亩茶园——平和县大芹茶场(俗称四角楼),今辟为旅游区——芹山云顶。
大芹村主要有江、陈、张三姓常住居民。在8个生产小组中,坪洋(大坪山)、大洋(水眼洋)、大坑(稢子坑)辖下各个自然村庄是陈氏聚居村庄;黄坭坑(黄泥坑)及岭背生产小组辖下岭头自然村是江氏聚居村庄;下厝坑、磜下角、大石下(含斜子)以及岭背生产小组辖下背头科自然村是张氏聚居的村庄。除此之外,国强乡
白水村的飞地——塘仔角(原江氏村庄桐仔角)也在大芹村北境,为张氏聚居村庄。
江氏:据江有声《江氏族谱》(大清乾隆丙申年 著)载,大芹村江氏均属鸿溪江氏
济昌支派(济阳江氏
金丰祖派鸿溪衍派
济昌支派),是鸿溪江氏(
鸿江)开基始祖
江肇元千五郎公第四男——
江万四郎(毓敏公)派下子孙,属本镇
江寨村江氏分支。其中黄坭坑下厝派(含横路子)属鸿溪江氏
济昌支派白叶房石子岗派,自本镇
大松村学堂里迁入;黄坭坑上厝派(老厝子)属鸿溪江氏
济昌支派榕林房上陂(上坡)派大房,大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鸿溪江氏十二世祖江士公(妣张氏孺人)自本镇
大松村上陂楼子迁入;岭头江氏,少数属鸿溪江氏
济昌支派白叶房石子岗派,自本镇
大松村学堂里迁入,但大多数属鸿溪江氏
济昌支派榕林房上陂(上坡)派二房,大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鸿溪江氏十五世祖江有松(妣朱氏孺人)自本镇
江寨村榕林寨外茶子头背(今田背组)迁入。
陈氏:据平和县大溪镇龙归堂理事会《颖川陈氏族谱》(1995年),坪洋(大坪山)属颖川陈氏肇征支脉(西辉陈),由本镇
店前村迁入;而大洋(水眼洋)、大坑(稢子坑)陈氏属于石绳景肃派(侯卿陈),由本镇
下村村迁入。
张氏:大芹村张氏来源不一。据载,背头科张氏,与
大松村小溪尾(秀美)张氏同源,属安厚马堂张氏分支,自安厚镇
双马村迁入;其余属国强白水(白水磜)张氏分支,但房派与迁入地各有不同,大石下(含斜子)自本镇
下村村耀祖里迁入,而下厝坑、磜下角俱自本县国强乡
白水村白水磜迁入。
漳州市第一高峰——
大芹山,主峰海拔高度1544.8米(与
泰山主峰1545米相近),山上植被良好,海拔1000米以上覆盖着灌木和高山小草,山上常年有云雾缭绕,气温较低,颇有仙境的感觉。
大芹山主峰上有一奇石,长2.5米,宽2米,厚0.3-0.5米,由3个石柱撑着,在不同的方位敲打,会发出不同的音响,被誉为“
八音石”。秋高气爽时,登上高峰,用望远镜可观看
云霄方向的大海。主峰的周围有小芹山、鹅公髻、出水仔、
笔架山、黄世尖、南山岽、大尖尾、石尖仔岽、谷坪山、交洞山、溪头尾及东北边的粗科岽、北边的江秀斜岽、西北的观音岽、拉子旗等15座千米以上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