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区(大肚,
白话字:Tōa-tō͘)是
台湾省台中市西南方的市辖区。位于
大肚台地山麓西南面,气候属
亚热带,因有地形雨导致降雨量较多。原为台中县大肚乡,2010年12月25日后随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台中市大肚区。
16世纪中期台湾少数民族巴布拉人与猫雾捒人、巴则海人和一部份
洪雅人成立
大肚王国(Kingdom of Middag),其首领为大肚王(Quataong)。
荷治时期巴布拉人大肚社(Dorida)含大肚南社、大肚中社、大肚北社。其地理范围主要在今大肚区境,北边并及
龙井区南部,东到
乌日区西部,甚至可能及于台中市区南境。
1697年
郁永河所著之裨海纪游记载:“过阿束社,至大肚社,一路大小积石,车行其上,终日蹭蹬殊困,加以林莽荒秽,宿草没肩。”
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妈祖活动起源于清代,于每年农历四月开始,主要绕行大肚下堡20庄头,经
行政区域调整,分属于
乌日、大肚、龙井3区,以大肚区为主体。游行的起点为船仔头(在今营埔里,昔为大肚溪渡口),妈祖迎自
彰化南瑶宫外妈祖、
彰化天后宫内妈祖、大肚顶街万兴宫顶街妈、大肚下街永和宫下街妈,并于最后一天到达顶街万兴宫。基本原则为一庄头游行一天,共20天。行程为:
初一:船仔头(今营埔里),驻驾大肚区营埔里广兴宫。 初二:营埔(今营埔里),驻驾大肚区营埔里福兴宫。 初三:篮仔头(今中和里),驻驾大肚区中和里顺安宫。 初四:劳胥(今乌日区荣泉里),驻驾乌日区荣泉里振兴宫。 初五:王田(今王田里),驻驾大肚区王田里天和宫。 初六:山仔顶(今福山里),驻驾大肚区福山里福安宫。 初七:社脚,驻驾大肚区社脚里福和宫。 初八:大肚庄(今新兴里、大东里、大肚里、永和里、磺溪里),驻驾大肚区永和里下街永和宫。 初九:汴仔头(今永顺里),驻驾大肚区永顺里汴仔头顺天宫。 初十:崁仔顶(今永顺里),驻驾大肚区永顺里崁仔顶永顺宫。 十一:寮仔(今成功里),驻驾大肚区成功里国姓庙。 十二:茄投头(今龙井区龙东里),驻驾龙井区龙东里茄投头奉天宫。 十三:茄头尾(今龙井区龙东里),驻驾龙井区龙西里茄投尾保安宫。 十四:水里港(今龙井区丽水里),驻驾龙井区丽水里水里港福顺宫。 十五:海埔仔(今龙井区福田里),驻驾龙井区福田里海埔仔福成寺。 十六:田中央仔(今龙井区田中里),驻驾龙井区田中里田中央仔福田宫 十七:仑仔(今龙井区竹坑里),驻驾龙井区竹坑里仑仔龙天宫。 十八:竹坑(今龙井区竹坑里),驻驾龙井区竹坑里竹坑朝奉宫 十九:山仔脚(今大肚区山阳里),驻驾大肚区山阳里活动中心 二十:顶街,驻驾大肚区顶街里顶街万兴宫。 廿一:于大肚顶街万兴宫集合廿庄信众送驾回宫。 当地流传的歌谣,可以说明:
船仔头乌、营埔雨、篮仔爁糊糊、劳胥弄雨缝、王田烧死人、山仔顶着青惊、社脚来探听、大肚王爷真有圣、汴仔头近溪边、崁仔顶孤棚戏、寮仔爬(满)竹刺、茄投查某市、三崁店相拼戏、水里港近海墘、海埔仔笑哈哈、田中央仔相打地、仑仔分二庄,妈祖相争扛、竹坑龙眼宅、山仔脚石头地、顶街人客相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