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泷六线鱼是六线鱼科六线鱼属的鱼类,又称欧氏六线鱼,俗称黄鱼、黄棒子,是中国增殖放流鱼类,身体中长较侧扁,呈长椭圆形;头较小,背缘浅弧形,与上颌相交约60°;吻中大,背侧中部略凹;上颌较下颌稍突出。牙细尖,上下颌前部牙数行,舌为圆锥形,鳃孔宽大。背鳍棘部后上方有一显著的黑棕色大斑,胸鳍圆形,后端与腹鳍相平行。腹鳍位于胸鳍基部的后下方,尾鳍截形且尾柄较短,呈黄褐色,赤褐色或紫褐色,腹侧为灰白色,自眼间隔到尾柄背侧均生有9个灰褐色大暗斑,雄鱼成熟时有鲜艳的婚姻色。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Ⅸ~ⅩⅩ-22~23;
臀鳍21~23;
胸鳍18;
腹鳍Ⅰ-5;
尾鳍12~13。
侧线鳞100~105。
鳃耙4~5+12~14。
体长为体高3.8~4.5倍;为头长3.7~3.9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3.3倍。头长为吻长3.0~3.3倍;为眼径4.6~5.2倍;为眼间隔4.0~4.4倍;为眼后头长1.9倍;为上颌长4.8倍;为尾柄长2.1倍;为尾柄高2.9倍;为背鳍第一鳍棘3.9倍、最长鳍棘2.4倍、倒数第二鳍棘4.8倍、最后鳍棘2.6倍;为臀鳍最长鳍条3.1倍;为胸鳍长1.0倍、基底宽3.1倍;为腹鳍长1.8倍、鳍棘2.6倍;为尾鳍长1.5倍。
体中长,体长达250余毫米。侧扁,稍低,长椭圆形,背缘和腹缘浅弧形;躯干前半部稍高,腹鳍基部处体最高,尾部向后渐狭小;躯干长略短于尾长,尾长为躯干长1.5倍;尾柄较短,尾柄长为尾柄高1.3~1.6倍。头较小,略尖突,背缘浅弧形,与上颌相交约60度,头部腹缘浅弧形。吻中大,略尖,吻长大于眼径,约为眼径1.5倍,背侧中部略凹。鼻孔1个,距眼近于距吻端。眼较小,圆形,上侧位,距鳃盖后缘略小于距吻端2倍。眼间隔宽平,略大于眼径。口中大,端位,斜裂。上颌较下颌稍突出,上颌骨露出,后端宽圆,伸达眼前缘下方。唇厚。牙细尖,上下颌前部牙数行,外行牙较大,后侧牙1行;犁骨具牙,腭骨无牙。舌圆锥形,前端游离。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具1裂孔。鳃盖膜相连,跨越峡部,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短小,颗粒状。具假鳃。下颌下方及前鳃盖骨边缘具黏液孔10个。
无鼻棘。眼前吻侧具1眶前骨,眼下方具第一和第二眶下骨,眼后方具第三、第四和第五眶下骨。眶下骨均埋于皮下。眶前骨长菱形,下部不分叶,无棘,具弱棱。第一眶下骨较小;第二眶下骨长,前后约等宽,后端圆钝,伸越前鳃盖骨前缘,伸达后缘;第三、第四和第五眶下骨短小,有眶下感觉管穿过。侧筛骨无眼前棘。额骨无眼上棘和眼后棘;无鼓棘;眼间无额棱和额棘。
顶骨无棱棘。眼后的蝶耳骨,翼耳骨,后颞颥骨和肩胛骨均无棱和棘。前鳃盖骨,鳃盖骨,下鳃盖骨和间鳃盖骨均无棱和棘。胸鳍基部上方无肱棘。头部平整,无凹洼。鼻孔具1皮质短管;眼上方具短小穗状皮瓣,略长于瞳孔径;颈部具1对小须,或消失。
鳞小,长方形,栉鳞,覆瓦状排列。头部具圆鳞。吻部、上下颌、眶前骨,第二眶下骨突,头部腹面,间鳃盖骨大部及鳃盖条无鳞。背鳍基部、臀鳍基部,胸鳍基部和下部以及尾鳍基部均具小圆鳞。侧线5条:第一条始于或稍前于头后缘至背鳍基底后端稍上方;第二侧线始于背鳍起点下方至尾鳍基底上缘;第三侧线始于鳃孔上角,伸达尾鳍基底中部;第四侧线始于胸鳍基部下方,横过腹鳍基底;第五侧线起点位于胸部中央,沿腹中线伸至腹鳍基底附近分左右2枝或不分枝,伸达尾鳍基底。头背鳞群稍伸越眼前部,眶前和眶下部下方具鳞,鳃盖骨具鳞,间鳃盖骨上部具少数鳞。
背鳍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稍前上方,基底很长,体长约为基底长1.5倍;鳍棘部基底略长于鳍条部基底,其间具1浅凹,鳍条后端不伸达尾鳍基底;鳍棘细弱,中部鳍棘较长,向前和向后渐短小,略长于最长鳍条;第一和最后鳍条较短,约等长;最后鳍棘略长于倒数第二鳍棘;第一鳍条略长于最后鳍棘,略短于最长鳍条。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倒数第二鳍棘下方,基底长约与背鳍鳍条部基底等长,最长鳍条与背鳍最长鳍条约等长,鳍条后端不伸达尾鳍基底,鳍条膜均具缺刻。胸鳍宽圆,不伸达肛门,具分枝和不分枝鳍条。腹鳍亚胸位,不伸达肛门,鳍棘长约为第一鳍条3/5,第二鳍条最长。尾鳍后缘微凹,鳍长约为头长3/5,小于体高。
体腔中大,腹膜白色。胃囊状,壁厚。肠长约等于体长,盘曲数次。幽门盲囊21个。无鳔。
体黄褐色,赤褐色或紫褐色,腹侧灰白色。体侧具大小云状斑纹。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浅凹处有1黑斑。臀鳍灰褐色,末端黄色。胸鳍、腹鳍和尾鳍具灰褐色斑纹。雄鱼成熟时有鲜艳的婚姻色。
栖息环境
大泷六线鱼为冷温性海洋鱼类,近海底层栖息,全年生活在沿岸及岛屿的岩礁附近,一般水深在50米以内,温度8~23℃,盐度16~32‰。因季节、栖息地和不同生活阶段而异。稚鱼游动在水表层,体长达40~50毫米时,即转营近底层生活。
生活习性
大泷六线鱼能较活泼游泳,白天在表层活动,夜间潜入深水。幼鱼食甲壳动物,成鱼主食软体动物。大泷六线鱼为肉食性鱼类,摄食种类繁多,该鱼食物对象有40余种,其中以方氏云鳚数量最多,其次是鲳、脊尾褐虾、大寄居蟹和日本枪乌贼等。大泷六线鱼几乎全年摄食,摄食强度相对秋季最旺盛,冬春季稍差。亲鱼护卵时不摄食,仔鱼出世后,亲鱼离开卵群,进行强烈摄食。
大泷六线鱼生长速度照比中国鲈、褐牙鲆等鱼的生长速度较慢,在秋季出生的仔鱼生长到翌年3月,全长可达12~67毫米。
分布范围
布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
朝鲜半岛、日本、中国及俄罗斯远东诸海。在中国分布于
渤海、黄海和东海。
繁殖方式
繁殖习性
大泷六线鱼一般2~3龄性成熟,通常雄鱼早于雌鱼,雄鱼2龄大多数性已成熟,此时在鳞片或耳石上仅发现有1个年轮(因该鱼秋季繁殖,当年不形成年轮)。雌鱼多数在3龄性成熟,此时鳞片或耳石上仅有2个年轮。性开始成熟的最小雄性鱼体长为100毫米左右,雌鱼为150毫米左右。
卵巢约在前部3/5~2/3,分为左、右两部分,后部左右合为一体。卵巢较小,在性腺成熟季节占腹腔的1/2左右。怀卵量较少,一般在1万粒之内。经测定,绝对怀卵量在2000~9000粒之间,相对怀卵量为17~30粒/毫米(体长)和18~30粒/克(体重),平均为22粒/毫米,23粒/克。初次性成熟雌鱼,体长150毫米,怀卵量为2000~3000粒;体长在250毫米以上的4~5龄雌鱼,怀卵量可达6000~9000粒。
大泷六线鱼产黏性卵。卵呈圆形,端黄,卵径1.89~2.05毫米,卵颜色不一,有黄褐色、棕色、橘红色、浅黄色等。卵内油球呈大小不等的颗粒状,聚集在植物极一端。卵刚产出时不显粘性,20~30分钟后,卵与卵之间互相黏着成团块,并附着海底岩礁、砾石、贝壳或海藻上。该鱼秋季产卵,主要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底层水温10~15℃,盐度28~30‰,水深10~40米,流速0.5~1.5米/秒,透明度3~7米。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出约需22~25天。雄鱼保护卵子孵化,护卵期间不摄食。
大泷六线鱼寿命较长,可采集到7~8龄的鱼。该鱼是秋季出生,第二年春季不形成年轮,第一个年轮出现已是第三年的3~5月,实足年龄为1年零6个月左右,故从年轮判定年龄时,应将年轮数加1为年龄,即出现1个年轮的鱼为2龄,出现2个年轮的鱼为3龄等。
人工繁殖
大泷六线鱼雄鱼2龄大多数性成熟,性开始成熟的体长为100毫米左右;雌鱼多数在3龄性成熟,最小体长为150毫米左右。由于大泷六线鱼亲鱼较容易捕到,故不必花大力量提前进行亲鱼人工培育,常采用现捕的办法进行人工繁殖。
10月中下旬,用鱼笼捕捉大泷六线鱼,选体长200毫米以上、体重200克以上的健壮成熟鱼作亲鱼,雌雄比例可在1:1.5左右。捕获的亲鱼放入池内暂养。
选择腹部膨大,成熟较好的雌鱼进行人工催产,通常给体重150~300克的雌鱼每尾可注射LRH-A 50~80微克,一般分2~3次用完,每次间隔24小时。注射后雌鱼腹部充分膨胀,检查卵径当由850微米增加到1.5毫米以上时,便可挤卵,同时进行人工授精。一般l尾雌鱼的怀卵量在2000~8000粒,很少超过万粒。雄鱼通常不注射性腺激素即可挤出精液。
大泷六线鱼可采用湿法授精,即先在容器中盛一些海水,然后挤入精液,随即挤入卵子,或同时将精卵挤入水中,轻轻搅拌0.5分钟左右,再加海水。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动作尽量轻快。受精卵经30分钟后便会卷曲凝固成具弹性的卵块,经3~5次洗卵后,便可移入孵化器。
大泷六线鱼产沉性黏着卵,多产在水下2~5米海底的藻类礁石上(少数也可深达10米以上),可潜水采取这些卵块进行人工孵化。卵径常为1.9~2.0米,刚产出的卵,膜薄而柔软,受精后在原卵膜之外又生一层外膜,表面呈皱褶状,这时卵膜较厚,富有弹性,并相互粘结。采到的自然卵块为受精卵,但由于各鱼产卵的时间不一样,卵内胚胎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有的可能刚受过精,也有的胚胎已扭动,很快要出膜了,因此,在孵化和以后苗种培育时要特别精心。
大泷六线鱼的人工育苗尚未达到高度工厂化水平,故人工孵化设施可用“孵化桶”(或称孵化缸),孵化桶可用玻璃钢等材料制成,容积为0.5立方米,桶内放置1个高为桶高1/2的圆柱形的30~40目筛绢网箱,网箱上口高出桶口5~8米,以防孵出的鱼苗随水流失,卵块均匀摆放网箱底。海水由桶底进入,流经卵块后由桶口溢出,在桶底部放1充气石。受精卵孵化使用砂滤海水,水温维持在10~16℃即可(通常是该季节自然海水水温,不需加温),大水流,弱充气,流水量控制在30~50升/分钟,昼夜水交换量约为孵化水体的150~200倍,充气量控制在0.1~0.2升/分钟。每日洗卵1次,用高速流水冲洗卵块,将其表面的卵膜等污物洗净,以增加卵块与水流的接触面积,使卵块在孵化中保持充足的溶氧,提高孵化率,若操作合理,孵化率可达60%左右。
若卵数量少,也可采用静水孵化的方法,静水孵化也要弱充气,需每日换水1次,每次换掉孵化水体的1/2,结合经常洗卵,若操作合理,孵化率可达到20%。人工催产获得的大泷六线鱼卵,在水温由1713自然降到13C的范围内,孵化时间为16天,在水温13.6~11.8℃时孵化22~24天,初孵仔鱼全长4.9~5.2毫米。仔鱼活泼,游动于水体中或聚集于网箱边缘,待到一定密度后,及时用烧杯或虹吸管将仔鱼取出,一般每隔2小时收集1次,往往在洗卵后孵出量较大,应注意及时收集。
养殖技术
鱼苗培育
育苗池可采用长方形的水泥池,相对来说小池较便于管理,如中国山东有人使用3米×1.65米×1.2米规格的水泥池,每池实用水体5立方米,每池放7个充气石,并配有功率为2千瓦的电热线,进排水设施齐全,投放密度为0.3~0.5万尾/立方米,每一池中投放相隔3~5天孵出的仔鱼。
育苗全部采用砂滤海水,在仔鱼放养的4天内,育苗池只加水不换水,每日加水1/10。从第5天开始,采用慢流水方式换水,换水量随鱼苗的生长逐渐由1/5增至1/2。从培育的第10天开始,每日吸底1次,并及时清除水面泡沫污物,保持水池清净。充气量随鱼苗生长逐步加大,每只充气石出气量由0.1升/分钟逐步增加到6~8升/分钟。pH值保持在7.9~8.5,氨氮含量变化为0.05~0.12毫克/升,盐度为29~32‰,光照强度控制在200~1000勒克斯,整个培育过程不移池。
从仔鱼投放开始,每日向培育池中添加海水小球藻,其密度为50~100万个/毫升,直到第30天停止添加。从仔鱼孵出的第3天开始投喂轮虫,至第30天结束,每日投放2~4次,使水体中轮虫密度保持在4~8个/毫升。从第8天开始增投卤虫幼体,至第45天结束,每日投喂2~3次,开始几天每次投喂量为0.1~0.2个/毫升,随着苗种摄食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到1~2个/毫升。从第10天开始,增加配合饵料的投喂,配合饵料的直径由250微米逐步过渡到400微米、700微米和升500微米,日投喂次数最初较多,可达12次,后逐渐减少,可少至6次,直至培育结束。轮虫和卤虫在投喂前需要强化,轮虫用小球藻强化(密度为2000~3000万个/毫升),或用乳化鳕鱼肝油或乌贼肝油进行营养强化,轮虫需强化6~12小时,卤虫需强化12~24小时。当鱼苗全长达3厘米时,大约孵出40天左右,增投鱼、虾、贝肉糜。
成鱼养殖
大泷六线鱼的成鱼养殖方式主要是网箱养殖。网箱养殖技术及管理与许氏平蚰及中国鲈的网箱养殖类似,此不多述。在网箱放养密度上,大泷六线鱼50~70克的鱼苗5~7千克/立方米,200克的苗种以6~8千克/立方米为宜。鱼种放养前应用10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以防在运输中受伤感染。
主要价值
大泷六线鱼肉质细嫩,经济价值较高,大泷六线鱼是中国黄海、渤海经济鱼类之一,外形美观,肉质鲜嫩,肉鲜美可口,属上等鱼品。其鲜鱼红烧、清蒸、氽汤味道均佳。尤其是质量好的大泷六线鱼汆汤,其汤汁如同奶油状,汤鲜、肉嫩,风味绝佳,是中国辽宁省宾馆、饭店的一道名菜,也是家庭宴会必备的佳肴。该鱼贪食,自然容易上钩。因而也在游钓鱼类之列。除供中国市场外,还可出口。该鱼已成为中国北方海水养殖鱼类之一。
食物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