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记载见于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条。后世影戏研究者对大影戏有不同看法。
孙楷第《傀儡戏考原》认为是真人扮演的仿影戏:“盖影戏所用影人,本雕羊皮为之,其状渺小。今以人为之,则遽然长大,异乎世之所谓影戏者,此其所以为大影戏也。”周贻白同意孙说,他在《中国戏剧与傀儡戏影戏》中说:“所谓大影戏,不过是在元夕偶一为之的仿戏,并非一项伎艺而于瓦舍演出者。所谓‘戏于小楼’,或系隔窗利用灯影,用人在内动作。”任二北不同意孙、周二氏之见,在《驳我国戏剧出于傀儡戏影说》中明确指出:“大影戏三字的原意,就是大型的影戏,仍为雕纸或雕皮的,并非真人。”
从宋代无名氏《百宝总珍》中关于宋代影戏分大样、中样和小样,近代四川皮影也分大、中、小三型(大皮影人高1.5尺以上,特大的,俗称大门神的,高达四五尺)可推知,宋代大影戏仍属雕皮为之的说法更接近历史真实。
从无名氏《张协状元》、徐《杀狗记》和《吴舜英传奇》都有大影戏的曲牌也可说明宋代的大影戏绝不是偶一为之的仿戏,而是有着成熟的音乐和时人喜尚的表演技艺的,否则它的曲牌不会被后来的戏曲吸收,并特别标出乃大影戏曲牌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