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大关地震
1974年云南省永善、大关两县交界发生的地震
1974年5月11日凌晨3时25分云南省永善、大关两县交界一带发生一次7.1级强烈地震,使云南省永善、大关、盐津、绥江四县和四川省雷波县的 30多个区 (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地理环境
震区位于滇东高原北部,为一强烈上升区,地形相对高差一般为500-1000米。岩石破碎,河流冲沟发育,切割强烈,沟深坡陡,河谷多呈“V”形,瀑布、跌水较多。一般地形坡度在30o-40o以上,比较平坦、宽阔的地面极为罕见。
震区地质构造复杂,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向的褶皱、断裂均较发育,其中以北东向构造近期最为活动,主震至少由两次破裂组成,且与走向N34°W、倾向NE的断层有关,破裂方向自东南而西北,根据调查,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除了与北东向的高桥-元亨隐伏断裂的活动有关外,还与近东西向的盐津-丁木构造带和北西向的绥江-盐津构造带有关。震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上部白云质灰岩古生界中生界的石灰岩、玄武岩、砂岩、页岩等,尤以石灰岩和玄武岩分布最广。由于岩层节理特别发育,风化极为强烈,加上降雨较多,故为崩塌、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从而大大加重了地震灾害。
地震经过
1974 年5月11日,云南省永善、大关两县交界一带发生一次7.1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高达Ⅸ度。这次地震使云南省永善、大关、盐津、绥江四县和四川省雷波县的 30多个区 (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据当地政府统计,这次地震造成1423人死亡,1600人受伤,损失牲畜2000多头,同时还使66000余间房屋遭到不同程 度的损坏和破坏,其中倒塌 28000余间。极震区内地面破坏严重,出现大量的崩塌、滑坡现象,木杆河峡谷两侧尤甚。崩塌体使极震区的沟渠、耕地遭到破坏;海口、顺河两处巨大的滑坡 和崩塌体堵河成湖;手扒崖大崩塌使该居民点全村被埋,居民无一幸免。
灾害影响
影响范围
云南省永善、大关、盐津、绥江等县和四川省的雷波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地震破坏
这次地震的地面破坏相当严重,突出的是崩塌、滑坡与滚石。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极震区内以砂岩、页岩为主的低缓山梁上,多数与山脊走向一致,为张性地裂缝。
滚石现象在极震区和VIII度区出现较多。它毁坏农田、房屋,甚至击伤人畜。
震区内居民点十分分散,房屋多建在山坡上,大都为毛石墙或夯土墙的一层带阁楼建筑,部分为穿斗木结构。崩塌、滑坡、巨大滚石所到之处,房屋均遭严重破坏。此外,建在山坡上的房屋,其地基为半填半挖,软硬不一,地震中即使未遭崩塌、滑坡等冲击,也多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倒塌、塌顶、倾斜,以及穿斗木结构房屋的拔、柱脚移位等破坏。
震后损失
“5·11”地震使永善,大关盐津,奚江以及四川,雷波等县30多个乡镇的房屋建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大量山体崩滑阻塞江河,毁坏房屋良田,压死人畜。此次地震共死亡1423人,伤2000余人,倒塌房屋达28000余间,交通阻塞20余天,破坏水利500余顷,耕地4万亩。极震区内木结构房屋的木构架无破坏,而土、石墙多倒塌,土搁梁房和毛石砌筑石搁梁房,大多数坍塌或倒平。地震还造成山坡崩滑与地裂缝,毁坏道路,农田、水渠、埋没村舍。最大规模滑坡的前缘冲抵小河对岸,形成高约30米的堤坝,堵水成湖。是云南省较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26 18:33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