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隶属于云南省
昭通市。位于
云南省东北部,滇东北乌蒙山区。东邻
彝良县,南接
昭阳区,西连
永善县,北接
盐津县,总面积1721平方千米。2023年末,大关县常住人口19.93万人。截至2024年1月,大关县辖9个镇、1个乡。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全县险关重迭、关镇坚固,“大关”因此而得名。
建置沿革
周,为窦地甸。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年),县境属
犍为郡朱提县地;元封二年(公元109),属犍为南部
朱提县地。东汉永初元年(107),属犍为属国朱提地。
蜀汉建安九年(214),在原
犍为属国的基础上,设置
朱提郡;建兴三年(225),朱提郡领朱提、汉阳、堂琅、南昌、南广五县,治朱提,朱提县辖今
昭通、
鲁甸、
彝良、大关、
永善等地。
西晋泰始六年(270),县境属
益州朱提郡朱提县地,太安二年(303),属
宁州朱提郡朱提县地。东晋建武元年(317),属宁州朱提郡辖地。
梁太清二年(548),宁州地区为爨氏“窃据”,县境荒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益州刺史兼理宁州军事后,将宁州改为“
南宁州”,大关属南宁州朱提郡地。
隋开皇四年(584),大关属南宁州总管府
恭州辖地。
唐武德元年(618),置
协州,领东安、西安、湖津3县。后从协州分置靖州统靖川、分协两县。南诏时,今县境为东爨阿旁部,属拓东节度管辖。
宋大理时,县境属乌蒙部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8)五月,乌蒙路隶
云南行省,
乌蒙路(今昭通)辖归化州(今大关县)、土僚长官司(今盐津县),县境属云南行省
乌蒙路归化州。不久乌蒙路改为乌蒙军民总管府,后又改为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领有乌蒙撒路、乌蒙路、东川路、芒布路等地,今大关县地归属未变。至元元年(1335),以乌撒乌蒙之地隶四川行省,县境随属四川行省乌蒙路辖地。
明洪武九年(1376)六月,大关属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乌蒙路指挥使司,不久即改为乌蒙府,隶云南布政司,今大关县地属云南布政司乌蒙府辖地。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乌蒙三府隶四川布政使司,县境又属四川乌蒙府辖地。
清雍正五年(1727),乌蒙、镇雄二府归滇辖,县境归属云南省乌蒙府辖地。雍正六年置大关厅,设通判驻其地。
民国2年(1913),改称大关县。初属
滇中道,后废道,直属于省。民国6年,将县境黎山以北划出14乡新设
盐津县。民国32年,大关县改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50年4月,大关解放,属昭通专区管辖。
1958年10月4日,撤销盐津县,划归大关县,隶属不变。
1961年4月28日,大关、盐津分县,各复原名,大关隶属不变。
2001年,撤销昭通地区,设立地级昭通市,大关改属昭通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6年5月,以大关县境南北过长,管理不便,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将黎山以北划出盐井、安乐、俗美、保宁、仁富、及弟、吉照、滩头、大坝、庙口、龙潭、廉水、沐荣、仁里14个乡,新置盐津县。
民国36年5月,将绥江县飞洒地一元亨里(今木杆乡的木杆、漂坝、元亨行政村部分)划归大关管辖。
1950年4月,全县设立6个区。
1953年春,增建七区(从原五区划出柿子)、八区(从原六区划出木杆)。
1955年9月,以数字排列的1~8区统一改按驻地命名即:翠华区、黄葛区、寿山区、天星区、石门区、高桥区、白水区、木杆区。
1958年10月,原大关辖区建立13个人民公社,即:大寨、双河、翠华、悦乐、黄葛、寿山、吉利、天星、高桥、木杆、豆沙(原石门)、柿子(原白水)、鱼孔公社,下设管理区。
1960年3月,鱼孔公社并归天星公社。
1961年4月,大关所辖的豆沙、柿子两个公社划归盐津县。8月,将10个公社调整合并为6个区。
1962年7月,由6个区调整为10个区:大寨、双河(原毛坝)、翠华、悦乐、黄葛、寿山、吉利、天星、高桥、木杆,下设小公社。
1970年4月,将10个区改为10个公社。
1981年10月,城关镇由原属乡级机构升为区级机构,全县有10社1镇。
1982年12月,大寨公社改称上高桥公社,双河公社改称青龙公社,城关镇改称翠华镇。
1984年1月,10个公社改为10个区。全县辖10区1镇。
1988年19月,区改称乡,撤销翠华区,扩大翠华镇辖区,新建玉碗乡。全县划为1镇10乡即:翠华镇、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青龙乡、玉碗乡、悦乐乡、黄葛乡、寿山乡、吉利乡、天星乡、高桥乡、木杆乡。
区划现状
截至2024年1月,大关县辖9个镇、1个乡:
翠华镇、
玉碗镇、
吉利镇、
天星镇、
木杆镇、
悦乐镇、
寿山镇、
高桥镇、
靖安镇、
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关县人民政府驻翠华镇顺城北路8号。
地理环境
位置疆域
大关县,位于
云南省东北部,地处
云贵高原向
四川盆地过渡北部边缘缓冲部,位于北纬27°36'~28°15′,东经 103°43'~104°07'之间,东邻
彝良县,南接
昭阳区,西与
永善县相连,北和
盐津县接壤。南北最大纵距73.2千米,东西最大横距43.7千米,总面积1721平方千米。
地质
大关县,地层境内地层出露较全,除太古界、元古界和古、中生界的个别缺失外,其余各界系地层均有出露,岩性为浅海相碳酸盐岩,滨海相和海陆相互交叉的砂岩、页岩和含煤构造,属古扬子海盆。境内大地构造处于川滇经向构造带北段,东与华夏式构造交接,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多次地壳运动,主要是燕山时期,地层广泛发育,使不同时代的地层发生多种形式的构造变形,留下性质不同、规模不等、形态各异、方向不一的构造痕迹,以褶皱和断裂为主。
地形地貌
大关县,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缓冲部,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为山地地貌。县境南部玉碗镇老街村与昭阳区接界处高家梁子为全县最高点,海拔2785米;北部吉利镇鱼田村吊楼子为全县最低点,海拔492米。
受印度板块作用,第三纪以来,县境地壳因运动强烈且频繁而逐渐上升,形成巨大的褶皱和断裂,并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的构成和走向加剧流水的下切,绝大部分切深1000米以上。全境几乎由山脉组合,全境被5条主河道分割为5大块,每块又被纵横溪沟分割,形成深浅不等的山谷。根据山谷高差,县内将谷底到峰顶分为四个区域,海拔1100米以下为河谷区,占总面积的12.7%,其特点是沟深谷窄,横断面呈V形。
气候
大关县,属北亚热带季风立体气候,气温平面差异不大,垂直差异突出,为典型山区立体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凉湿润,春暖干燥,虽有四季之分,但不明显。2015年,全县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054.1毫米,全年出现大雨降水12次,暴雨降水1次。年日照时数1102.7小时。
水文
大关县,境内5条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水系,其中大关河、洒渔河、洛泽河、高桥河又称横江水系。
土壤
大关县,有4个土纲6个土类9个亚类21个土属46个土种35个亚种。、
自然灾害
原大关县城(翠华镇)位于大关河右岸,属多期形成的古崩滑堆积体,堆积体最厚达60米,方量约5亿立方米,地势高陡,东高西低。县城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发育,是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城之一,县城现有发育地质灾害点41处,其中滑坡23处、泥石流沟3条、崩塌危岩体4处、不稳定斜坡11处。2024年1月,
昭阳区靖安镇划归大关县,作为大关县城新驻地。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大关县,集雨面积1721平方千米,年均降水总量18亿立方米,河水年均水量约13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5.1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28.7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约80万千瓦,已开发20多万千瓦。
土地资源
大关县,土地资源172600公顷;
生物资源
大关县,有优势用材林木10种,优势经济林木12种,天麻、杜仲等药材133种,动物374种,珙桐等珍稀植物9种,其中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筇竹10万亩,占全世界筇竹资源的主要分布地中国西南地区的43%,是筇竹之乡;
矿产资源
大关县,矿产资源已勘测发现矿种18个、矿点70余个,主要有白云岩、石灰岩、煤、铁、铜、锌、硫铁矿等。
人口民族
截至2023年末,大关县常住人口为19.93万人,城镇化率36.35%。
2015年,少数民族26种,人口24237人,占总人口的8.56%(与上年持平),其中苗族12135人降1.6%,回族6014人降2.45%,彝族5499人升0.05%,其他白、哈尼、壮、傣、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瑶、藏、阿昌、怒、独龙、蒙、水、满、布依族等23种少数民族589人升10.09%。
经济
综述
2022年,大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0.24亿元,增长4%,列全市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25.76亿元,增长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61.9%、9.1%,一产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二产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三产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4.8:23.9 :51.3。民营经济增加值277408万元,增长3.1%,占全县GDP比重为55.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4562元,增长5.5%。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
2022年,大关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40.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 54.7%,占总投资比重29.9%;产业投资增长68.3%,占总投资比重57.8%,工业投资增长101.9%,占总投资比重38.2%;非电工业投资增长111.1%,占总投资比重37.6%。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58.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4%。
财政
2022年,大关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830万元,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8269万元,下降1.8%;非税收入5561万元,增长37.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8068万元,增长12.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198万元,增长9.9%;公共安全支出6808万元,增长6.7%;教育支出50666万元,增长9.9%;卫生健康支出17531万元,增长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678万元,下降4.9%;节能环保支出10113万元,增长19.4%。
人民生活
2022年,大关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9元,增长5.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35元,增长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12元,增长6.8%。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58元,增长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715元,下降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40元,增长7%。
第一产业
2022年,大关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0309万元,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54557万元,增长1.8%;林业产值19300万元,增长24.4%;畜牧业产值89698万元,增长4.2%,占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7%;渔业产值3000万元,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754万元,增长6.8%。
粮食总产量达89106吨,下降0.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662.9吨,增长0.1%;烤烟产量754.1吨,下降2.2%;蔬菜产量132308吨,增长3.3%。
生猪出栏287556头,增长19%;牛出栏7526头,增长2.8%;羊出栏29716只,下降2.6%;家禽出栏427720只,增长0.2%;肉类总产量达到29259吨,增长13.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大关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1016万元,下降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844万元,下降8%。
2022年,全县十一种主要工业产品“九增二降”。其中,石英砂产量43.87万吨,增长164.9%;混凝土产量20.1万立方米,增长147.2%;竹笋产量5027吨,增长13.6%;电石产量19.7万吨,增长10.4%;裂解油产量9520吨,增长1653.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49204万元,增长26.82%;利润额3691万元,下降82.27%;应交增值税2694万元,下降35.65%。
建筑业
2022年,大关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9011万元,增长24.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70976万元,增长56.2%。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大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2亿元,增长3.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2%。批发业销售额增长7.7%,零售业销售额增长9.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2.8%,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6%。
旅游
2022年,大关县旅游总收入11.6亿元,下降30.7%;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19.22万人次,下降42.8%。
金融
2022年,大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3.63亿元,增长1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6.17亿元,增长9.1%。
交通运输
213国道,昭麻二级公路、彝岔二级公路,G85
渝昆高速公路交汇穿越大关;全长59.3公里的
内昆铁路从北向南穿越大关,设有
大关站。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大关县有幼儿园83所(民办20所),在园幼儿7430人;小学54所、完全小学 37所、教学点17个,小学在校生17596人;初中9所,在校生8015人;完全中学3所,普通高中在校生4355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生615人;各类在校学生38011人,教师2717名。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大关县图书馆。
医疗卫生
2022年,大关县医疗卫生机构105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05张(含民营医院)。医技人员1653人,其中全科医师86人,执业(助理)医师471人,乡村医师260人,护士810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大关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49345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1229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238116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2239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481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4463人;失业保险7425人。
纳入城市低保人数2562人,农村低保人数27960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标准达700元每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标准达5352元每年。
风景名胜
黄连河风景区
黄连河风景区,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关县城东南侧,距县城5.5公里。景区总游览面积42平方公里,在方圆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小瀑布47条,罕见的瀑布群景观也让大关享有“瀑布之乡”的美誉。
山海洞景区
山海洞景区,位于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乡,占地面积148亩,洞内面积106亩、景点游览长度3.4公里,其中游船游览线0.6公里,游览时长达3个小时。以“山海秘境、寻迹溯源”为故事主线,洞内通过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呈现40多个梦幻场景。2020年3月启动建设,2021年2月1日试运营。5个月来,已接待10万游客,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是昭通市“十四五”规划开局建成运营的第一个大型文旅项目,也是昭通市落实省委、省政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首个落地项目。
地方特产
昭通天麻
昭通天麻,云南省昭通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04年10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昭通天麻”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大关筇竹笋
大关筇竹笋,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关是“中国筇竹之乡”,筇竹笋口感脆嫩鲜香,氨基酸、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有“笋中之冠”美称;筇竹竿竹节鼓凸、竿壁厚实,用其制作的工艺品古朴典雅、经久耐用,有极高的工艺价值和观赏价值。
大关翠华茶
大关翠华茶,因产于昭通大关县翠屏山脚的翠华寺而得名。外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黄绿。香气清香馥郁,滋味甘醇可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以“色绿、香高、味甘、形美”的特点赢得美誉。清代,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室故称“翠华贡茶”。1915年,翠华茶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和品评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
著名人物
陈方
陈方,1912年生,云南大关人,1931年考入昆明体育师范学校,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云南省编制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
王刚
王刚,男,彝族,1977年11月生,云南昭通市大关人,省委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普洱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龚自知
龚自知,云南昭通大关县人。1913年,以优异成绩由省教育司保送入
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22年12月
私立东陆大学成立,兼任国文讲师。1929—1945年间,长期主持云南文化教育工作,为云南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全省共兴办简易师范20个班,省城新办民族师范、女子师范、艺术师范、体育师范及师范学院,形成了多层次的师范系列学校。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大关县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8月,大关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2年5月,大关县入选第五届云南省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