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是适应
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时代要求的产物,其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各国共同达成的规则和共识来治理,而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国家来发号施令。
介绍
多边主义,就是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推动,大家的规则,大家一起制定、一起遵守。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给整个世界“带节奏”。
回望历史,人类推动多边主义的初衷是为了化干戈为玉帛,多边主义是为寻求和平而诞生的。现代国际关系形成之前就存在多边交往与合作的雏形,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牵头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核心的提洛同盟,被视为多边外交的早期形态。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有多边交往形态,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制度等。但是,现代以维护和平和促进合作为目的的多边主义,还是诞生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建立一种能够调和国家间利益、终止战争、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的多边机制。联合国的成立和联合国大厦门前扭结的枪筒,宣告了在国际社会依仗多边主义精神开展国际治理的共同意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冷战后世界和平发展潮流的推动下,多边主义得到越来越多和有效的发挥,多边国际合作激发出新的活力,多边协商、多边合作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探索共同治理的主要方向。其间,联合国及其附属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不少局部冲突得到控制,十几亿人成功脱贫,联合国宪章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可以认为,多边主义作为维护国际秩序和规范的基本范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多边主义还是认识和分析国际关系的一种途径和实现国家大量合作的方式,以及对国际普遍的行为准则和规制的重视和遵守。作为一种着眼于发展
国家行为体之间良性互动的社会性安排,协调与合作是多边主义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突破了多边主义的“国家”及“国际”的框架,多边主义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工具,它成为多方参与的全球共治,以预先协调的方式处理一些公共性问题,为此提供有效性和合法性,使其在全球社会及其治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多边主义主要包括体系层次上的全球多边主义、亚体系层次上的区域多边主义,以及单位层次上的国家多边主义,强调从个体到整体的合作性的互动实践方式,以及从全球到区域的多边制度结构。多边主义是关涉世界如何运转的一种信念,全球化时代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当今多边主义的张扬正是源于这一时代的深层动力。
一些国际机构如
联合国及
世界贸易组织都是奉行多边主义的机构。
特点
第一,多边主义的独特性,不仅仅在于其协调多方组成的载体的政策,同时也在于它是在调整多方面关系的、在一定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协调活动。
第二,多边主义有普遍的行为准则,这种原则规定合适的行动,并不考虑在任何特定事件条件下各方特殊的利益。
第三,多边主义的一般制度形式不同于帝国主义的制度形式,它不是通过内部压制而是通过平等性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它禁止
排他性、歧视性,而倡导开放性、民主性、透明性、非强制性和合作性。
第四,逻辑上,广义的组织原则必须提出集团成员行动范围上的不可分割性的问题。决议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少数成员无法阻止组织做出决议,一旦行动在多边主义框架内开始执行,其成本和收益在地理和功能上具有确定的扩散范围。
第五,多边主义具有较强的实践取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多边主义例子,可在其成员中导致出现基欧汉所谓的对“扩散的互惠性”的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量上给它们带来大致平等的收益,这种收益往往是长远的、涉及面广的。
中方呼吁
2018年10月11日,在
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3届联大第一委员会一般性辩论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军控司司长
傅聪呼吁,国际社会应携手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国际安全挑战。
联大第一委员会主要负责裁军和国际安全事务。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国际社会应共同作出努力。中国将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坚定维护现有裁军机制,积极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都将致力于和平发展,同各国携手努力,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为促进人类和平的崇高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2022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
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
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王毅讲到:中方坚定认为,正确的出路就是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强权,反对集团政治,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