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讯
会议电视、视讯会议
多媒体视讯会议又称会议电视、视讯会议等,它可以实现在两点和多点间实时传送活动图像、语音及应用数据(电子白板、图形)等形式的信息全球视频会议软件首选品牌-DX4000。
发展历程
基于电路交换网络的视讯会议
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进行了会议电视的试验,但基本上都是采用模拟方式来传输图像,不仅使得运营费用高,同时也使很多人在会议期间不能使用话路进行通话;80年代期间,会议电视业务基本上被数字传输方式所取代。由于会议电视很多情况下为多点通信,所以解决互通问题非常关键。ITU-T(原CCITT)于1984年制定了H.120及H.130等建议,统一了数据压缩编码得算法,随后于1990年11月通过了新的H.261以及H.200系列建议,解决了H.120及H.130等尚未解决的TV制式、PCM标准等问题。这些建议以及用于传送静止图像的T.120等最终都形成了H.320系列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H.320系列标准支持ISDN、E1及T1,带宽从64~2Mbit/s。该建议规范了ISDN网上的视讯会议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这是第一个基于特定网络制订的协议,对于视讯会议业务的互通以及不同公司产品之间的互联提供了基本保障,这个标准的推出,在视讯会议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视频会议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H.320的主要组成设备有多点控制单元(MCU)和终端设备。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系统,但由于该系统是建立在电路交换网基础之上,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也导致了很多问题。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面向连接,传输速率和时延稳定、时延小、误码率低,因此视频会议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但它的缺点是连接固定,导致了用户线路使用费用较高。用户层的接入一般采用El专线方式或ISDN2B+D的接入方式连接,专线虽然能保证良好的稳定性和图像质量,但网络利用率低。ISDN受线路影响较大,对于线路同步等要求较高。这两种传输方式都限制了会议的规模和可扩展性,实际组网时的网络规模很难再进行更进一步的扩展。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
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ATM在一个阶段内得到了很大推进。自1995年以来,ITU-T又陆续推出了用于ATM网络的H.310和H.321系列标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ATM到桌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而H.310或H.321应用的可能性也很小了。1996年,ITU-T又推出了用于计算机局域网的H.322和H.323系列标准。H.323标准经过了四年的发展后,其2000年推出的第四版得到了大部分视讯会议厂家的支持。H.323不是一个单一标准,而是一个关于在IP环境中实时多媒体应用的完整标准族,它对于呼叫的建立、管理以及所传输媒体格式等各个方面都有完善而严格的规定。基于IP的H.323标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其组成元素包括视频终端、多点控制单元、关守和网关,可以将视频引到办公桌面,利用数据实时交互功能,完成协调办公,使用户从根本上摆脱开会必须去固定会议室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视频通信,并且支持的厂家设备多,互通性好。
H.323涉及到终端设备、视频、音频和数据传输、通信控制、网络接口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组成多点会议的多点控制单元(MCU)(由多点控制器(MC)和多点处理器(MP)组成)、网关以及关守等设备。H.323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兼顾传统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特点而发展的开放标准体制,代表着电信多媒体业务的大潮流。它的成功之处是吸取了许多电信网的组网,互联和运营经验,能与PSTN网、与窄带视频业务以及其它数据业务和应用网互联互通。
利用H.323在网络上可以开发出许多与底层网络传输无关的多媒体应用,如多媒体视讯会议、多媒体监控、多媒体生产调度指挥、远程企业培训和教育、多媒体呼叫中心、网上IP电话、网上IP传真、网上视频点播和广播等,并且可以利用H.323将多种应用和业务迭加到同一个传输网络平台上。H.323采用了先进的TCP/IP技术,在提供相同性能和更多功能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用户终端的成本以及用户线路使用费用,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功能列表
技术特性
→法国著名UI设计院开发的全新的人性化使用界面,使操作更为简洁易用
→采用先进的P2P数据传输技术,支持海量并发用户,在线人数可无限扩容
→实现服务器多层级联、服务器负载均衡与多层备份,保证会议的稳定召开
→支持H.263、H.264、MPEG4等多种编解码技术,适应不同用户具体要求
→可根据用户网络情况的差异,自动检测并调整音视频传输数据码流的大小
→KaranSound研发的UltraSync-AEQ音频编解码技术,使声音更为清晰流畅
→声音播放采用自主研发的回音抑制、自动增益、噪音消除、声音补偿技术
→系统内置高效的数据引擎模块,可远程共享各种数据文档及流媒体文件
→强大的基于WEB的远程管理功能,配合多种主控模式,保证会议有序进行
→完美的H.323协议支持,Karan软MCU可与各主流硬件终端设备互通互联
产品技术介绍
CNKaran(中新凯润)DT4000交互式远程医疗系统安全的网络技术,优良的网络支持性,为远程医疗、远程会诊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支持;系统领先的UltraSync(视音频解码和传输技术),让医生,患者感受卓越的视音频享受;系统广泛的互动能力,提供多选择的呼叫方式;系统先进的开发技术,实现各操作系统平台间的无缝连接;系统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和稳定性,在充分利用硬件提供的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大流量的网络视频输出和高效的事务处理。
利用DT4000系统,用CT、核磁、X光机等医疗设备拍摄的DICOM3.0规格医学影像可完整无误的进行即时快速传送、同步处理,再加上视频、音频同时进行,三者的有效结合,保证了远程医疗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DT4000具有良好的数据兼容性,提供了与PACS、HIS等进行数据交换和互动的接口,保证了医院现有资源的利用。
DT4000远程医疗系统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和通讯条件,提供不同规格的硬件配备提案,方便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中新凯润公司
大客户:olo-8277_o9o9_8l8 刘先生 l59_1O6O83O5
技术发展
264编码及H.239
H.264编码技术是由ITU-T与ISO/IEC的MPEG专家组联合成立的“联合视频组”共同开发的新的建议(ITU-TH.264)。它是在采用经典的混合编码的基本框架上吸取了MPEG-4的长处的视频编码算法,它具有高的编码效率:比起H.263编码节省了50%的比特率;加强对延时的限制及对误码和去色的处理机制,增强解码差错恢复能力;提高了对网络适应性(如对移动和IP网的适应性),采用分层技术,从形式上将编码和信道隔离开来,在源编码过程中考虑信道的特点。
H.239的主要内容则是关于在视讯会议系统中使用多视频通道,定义了使用角色标识来实现控制、指示和能力交换机制。
移动视频
20世纪90年代末期,移动通信开始飞速发展。随着3G技术的完善,在移动网上已经具备了开展视频通信业务的可能,在此背景下,H.324M标准逐渐走到了前台。目前,日本的DoCoMo已经建立了H.324M视频通信网,并且和传统的H.320及H.323网实现了互联互通。
H.324M标准指的是H.324标准的“移动部分”扩展。H.324协议指定了如何用同步V.34Modem来进行基于POTS(PlainOldTelephone Systems)的多媒体通信。为了在无线或移动产业扩展这种标准,移动扩展部分(H.324M)在H.324附件C和H.223附件A、B、C中都分别做了定义。
3GPP采纳H.324M建议作为3G网络传统视频电话的一个标准,被其采纳的建议被命名为3G-324M,并且针对话音、视频和多路复用操作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GSM-AMR成为音频编码的可选编码标准之一;强制规定ITUH.263为视频编码标准;添加H.223附件B用来保护复用数据。
基于SIP的视讯会议
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是由IETF(Interne工程任务组)在1999年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它用于发起会话,能控制多个参与者参加的多媒体会话的建立和终结,并能动态调整和修改会话属性,如会话带宽要求、传输的媒体类型(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媒体的编解码格式、对组播单播的支持等。
H.323与SIP相比较,H.323沿用的是传统的实现电话信令模式,比较成熟,已经出现了不少H.323产品。H.323符合通信领域传统的设计思想,进行集中、层次控制,采用H.323协议便于与传统的电话网相连。SIP借鉴了其他Internet的标准和协议的设计思想,在风格上遵循Internet一贯坚持的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比较简单,但其推出时间不长,协议并不是很成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7 18:18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