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
男性内生殖器官之一
睾丸是男性生殖器官,也叫精巢,具体结构包括生精小管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睾丸位于阴囊中,左右各有一个,一般左侧睾丸略低于右侧。睾丸在胎儿期经历了逐步发育成型与体位下降的过程,若出生后未能完全下降至阴囊而是停留在了腹膜腔、腹股沟处,则称为隐睾,可造成不育。新生儿的睾丸相对较大;青春期前的睾丸发育缓慢,而后迅速发育直至成熟;成人的睾丸约重10~15g;老年人的睾丸则会萎缩变小。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睾丸可能会发生睾丸炎、睾丸肿瘤、睾丸扭转等病变,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有隐睾症。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睾丸的保健,如果感到不适要及时就医。在文化上,睾丸与“宦官”、“阉人”、“太监”、“阉伶歌手”等有所关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睾丸等器官的科学名称、功能和保健,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者应当了解。
定义
睾丸是男性重要的内生殖器官之一,古书《医宗金鉴》中对睾丸的认识为“男子前阴两丸也”。《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中对睾丸的定义为“产生精子和雄激素的器官,位于阴囊内”。作为雄性生殖器官,人类和常见家禽的睾丸相似,《动物解剖学》(案例版)一书将睾丸总结为“产生精子和雄激素的器官,可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器官的发育”。
睾丸形态与结构
睾丸呈微扁的卵圆形,表面光滑,覆盖着鞘膜脏层;深部是质地坚韧的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并进入睾丸,形成睾丸纵膈,纵膈发出许多睾丸小隔深入睾丸实质,将实质分为睾丸小叶,数量约为100~200。
每个小叶内约有2~4条生精小管,具有产生精子的作用;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中有睾丸间质细胞,具有产生雄激素的作用。生精小管首先汇合成为精直小管(也称直精小管),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膈形成睾丸网,之后睾丸网发出12~15条输出小管通过睾丸后上缘进入附睾
睾丸生理功能
生精功能
生精小管的生精上皮是精子产生的地方,由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成人的生精小管有30~70cm长。精子的产生过程包括生精细胞的分化、支持细胞的作用、雄激素的调节等。生精功能具体依靠以下几个方面:
生精细胞的发育、分化
生精细胞并不是一种细胞,它是多种细胞的统称,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前者依次发育分化为后者,且依次从生精上皮的基部到管腔面排列,最终形成精子进入到管腔之中,并借助生精上皮外侧的肌样细胞的收缩作用向下一级管腔移动。
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源源不断地复制增殖,其中一些成为干细胞保持增殖的活力,另外的精原细胞成为初级精母细胞,通过一次减数分裂成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减数分裂一次成为精子细胞,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成为外形成熟的精子。
但此时的精子仅是外形成熟而已,其需要到附睾中停留18~24h才能获得运动和受精的能力。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约需要64天。一个精原细胞能够最终成为64个精子,每天进入生精过程的精原细胞有约200万,产生的精子量达到1亿多,每次男性能射出1~6亿个精子,不过到达输卵管的不到1000个。而且精子也不都是正常的,其中常常有一些畸形的精子,当机体感染、受到创伤、内分泌失调时,畸形精子的数量会增加,严重时则可能不育。
支持细胞的作用
支持细胞的突起包围着各级生精细胞,起到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并有利于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支持细胞还能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ndrogen binding protein,ABP)、金属结合蛋白、维生素结合蛋白、芳香化酶、帮助精子运动的液体、抑制素等参与到精子的生成中来。另外,支持细胞还参与构成了血-睾屏障,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与生精上皮分隔开来,不仅有利于形成、维持精子发生的适宜微环境,还能避免精子抗原进入血液引发自身免疫反应。不仅如此,支持细胞还有吞噬精子变形阶段丢失的胞质以及死亡精子的作用。
适宜的理化环境、激素水平
精子产生的过程需要低于体温2~3℃的环境,当环境温度变高时,阴囊会下降远离身体以保持较低温度,而当温度较低时,阴囊便会向接近身体的方向移动,这种运动由阴囊相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睾丸在胎儿时期体位下降并最终进入较靠外的阴囊正是为了给生精过程提供适宜温度,隐睾患者由于这一过程未能完成,故常常因温度不宜而发生精子生成障碍导致不育。雄激素可以启动并维持精子发生,对精子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以上介绍的内容外,局部炎症、酒精中毒、高热、长期高温环境、一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都有可能影响精子的产生过程,导致不育。
内分泌功能
睾丸内分泌的物质主要是雄激素,该激素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并不是一种物质,它由多种物质组成,包括脱氢表雄酮、雄烯二酮和睾酮。其中睾酮含量最多,生物活性也最强。血液中90%的睾酮都是睾丸分泌的,其余的是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分泌而来。从青春期开始,睾酮分泌变得活跃起来,20~50岁睾酮的分泌量最大,之后有所减少,对机体生理功能造成一些影响,但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
睾酮的生理功能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胎儿的男性生殖器官发育,促使第一性征形成。男性胎儿睾酮分泌不足、女性胎儿受到过多雄激素作用可出现假两性畸形。
(2)青春期时促进男性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第二性征的维持。如出现胡须、喉结隆起、声音低沉、肌肉和骨骼发达、出现阴毛等。
(3)能够作用于支持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再通过支持细胞的作用促进精子的生成。
(4)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故有加速机体生长的作用。
(5)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参与调解具有雄性特征的行为活动。还能刺激和维持正常的性欲
(6)促进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的生成。
(7)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可使钠水潴留。
睾酮的不利影响:
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这是男性与绝经期前的女性相比,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的原因。
睾丸生理功能的调节
睾丸内的各种细胞分泌生长因子、胰岛素样因子等局部调节因子可以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来调节睾丸的生理功能。但这并不是主要的调节机制,主要的调节机制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来实现的。
首先下丘脑能够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作用于腺垂体,促进其分泌黄体生成素,在男性也可叫作间质细胞刺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这两种物质可以分别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前者促进雄激素的生成,后者促进ABP生成,ABP结合雄激素,使生精小管内的雄激素保持一定水平,有利于精子的生成。
上述的作用并非能够不受约束地进行,需要负反馈来使激素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当血中睾酮浓度过高时,能够直接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以及腺垂体分泌LH。另外,支持细胞可以分泌抑制素作用于腺垂体,抑制其分泌FSH。这些上游物质减少时,睾酮的浓度便能下降。机体正是靠着这样精细的调控来使激素保持适宜的水平。如若激素的分泌量或激素受体发生了改变,会影响精子的生成,严重可导致性功能异常和不育。
青春期开始后,GnRH、FSH、LH的量才逐渐增多,在此之前分泌量都很低。应当注意,由于睾酮会抑制下丘脑和腺垂体的作用,所以健身、塑形等情况下滥用雄激素可能会导致内生雄激素减少,进而发生睾丸生精障碍。故临床上治疗因雄激素减少而导致的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都是补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类似LH的作用),而不是直接补充雄激素。
睾丸相关疾病
睾丸炎
病因
睾丸炎通常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睾丸本身很少发生细菌性感染,这是由于睾丸有丰富的血液和淋巴液供应,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较强。细菌性睾丸炎大多数是由邻近的附睾发炎所引起,所以又称为附睾-睾丸炎。常见的致病菌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毒可以直接侵犯睾丸,最多见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这种病原体本身主要侵犯儿童的腮腺,但也易侵犯睾丸。
临床表现
睾丸炎多单侧发病,急性期表现为高热、寒战,患者表现为阴囊不同程度的肿大,伴有疼痛,睾丸痛向腹股沟放射,其他还伴有恶心呕吐、排尿困难、乏力、血尿等。阴囊皮肤发红、水肿,睾丸肿大,触之有热烫感,压痛明显,多伴有附睾及输精管增大增粗,鞘膜无明显积液,严重可造成不育。
影像学检查
附睾体积增大,可弥漫性肿大,也可仅表现为尾部肿大。多数以尾部肿大明显,呈球形,回声不均匀,呈高低混杂回声,当出现液化坏死时,可见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
睾丸肿瘤
简介
睾丸肿瘤较少见,仅占男性全身肿瘤的1%左右,但它是15~34岁的年轻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睾丸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睾丸肿瘤又可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前者发病率占睾丸肿瘤的95%。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生殖细胞肿瘤又可分为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两类。后者包括胚胎癌、畸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卵黄囊瘤等。
病因
先天因素中,隐睾是发生睾丸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15~35岁隐睾的患者的睾丸肿瘤发生率比正常人高2.5~20倍,若六岁以前进行治疗,可预防癌变。此外家族遗传因素,多乳症及睾丸女性综合征等也可能与睾丸肿瘤的发病相关。后天因素中,睾丸损伤、长期接触氧化锌、硫酸镉、长期服用雌激素及有些病毒或细胞感染并发睾丸炎都是引起睾丸肿瘤的因素。
临床表现
睾丸肿瘤在早期症状不明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由患者自己、家属或医生常规检查时偶然发现,有半数患者常觉睾丸沉重,有时觉阴囊或下腹部、腹股沟牵拉感,在跳跃或跑步时明显,站立过久与劳累后始有局部症状加重伴下坠感或轻度疼痛,当遇有偶然碰击或挤压时,可使疼痛加剧,方引起患者注意而促使其就医。部分患者常有类似急性睾丸炎或附睾炎症状就诊。睾丸肿瘤偶可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症状,多发生于滋养细胞癌、间质细胞癌及胚胎癌的患者,表现为男性乳房肥大、性早熟或女性化。
睾丸扭转
简介
睾丸扭转又叫做精索扭转,指睾丸顺精索纵轴旋转造成血流供应受阻、减少,甚至中断而引起睾丸发生缺血,最终坏死,继而发生睾丸萎缩、不育的一种疾病。该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病,不过以青少年多见,高发年龄为12~18岁,且左侧睾丸扭转多见,这与左侧睾丸体位较低、精索较长有关。根据鞘膜囊是否跟精索一起扭转,该病可分为鞘膜内型和鞘膜外型,其中前者仅精索发生扭转,最为多见,占90%以上,后者多见于一岁以内的婴幼儿。
病因
该病的病因主要是先天畸形,例如鞘膜附着于精索的位置过高,鞘膜腔的空间较大,睾丸容易在腔内扭转;又如睾丸未能通过系带等与周围组织保持相对固定,则其游离度会增大,容易发生睾丸扭转。正常鞘膜一段附着于精索,一端附着于睾丸后侧,实际上,约12%的男性鞘膜附着于睾丸上部,这使得睾丸的活动性有所增加。另外隐睾、睾丸异位、多睾症也是危险因素。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睡眠、性交、自慰时提睾肌收缩;重体力活、咳嗽、阴囊受暴力袭击等使腹压增加。
临床表现
(1)患侧突发疼痛,可在睡梦中痛醒,少数人的疼痛逐步发生,约半数患者之前有过相似的睾丸疼痛症状并自然缓解,提示之前便有过间断发生的睾丸扭转和恢复。
(2)伴有腹股沟处的疼痛、下腹痛以及恶心呕吐,无尿急、尿频尿痛。
(3)睾丸肿大、触痛,不过皮肤一般无发红及温度升高。
(4)睾丸上移或呈横位,阴囊抬高试验阳性,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治疗
此病应及时治疗,尽早解除扭转,恢复血供,以免影响生殖功能。治疗原则为尽早复位以及对侧睾丸做预防性的固定,虽然对于健侧睾丸是否固定目前有不同意见,但是最好还是双侧固定。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前者适用于发病早期的儿童和成人,不适用于新生儿,虽然避免了手术,但是由于没有固定,有复发的可能性;后者适用于鞘膜外扭转、手法复位失败、其他需要手术的情况或直接选择手术的患者。当缺血严重,发生坏死等情况时,需要切除睾丸。
隐睾症
简介
简称隐睾,也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指一侧或双侧睾丸未能降入阴囊之中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异常。隐睾会影响睾丸发育,出现生育功能低下或不育,多伴有鞘状突未闭,可导致睾丸扭转,成年后易恶变发生睾丸肿瘤。
临床表现
(1)常见于婴幼儿且无明显症状,部分患儿可在腹股沟处触及睾丸。
(2)患侧阴囊扁平,触碰不到睾丸。双侧隐睾常伴有阴囊发育不全。
(3)如有嵌顿疝、睾丸扭转等并发症时可出现阴囊或腹股沟区疼痛、肿胀。
新生儿隐睾的处理
隐睾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表明在出生后睾丸可继续下降。足月产男婴出现隐睾症者,70%~77%的隐睾通常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发下降至阴囊,但6个月后较少出现继续下降的现象。故新生儿出生时检查发现阴囊内没有睾丸,并不能诊断为隐睾症,而是3个月后进行复查,若还不能触及睾丸,才诊断为隐睾症。
睾丸日常保健
睾丸自检
睾丸是男性生殖器官中重要但同时又比较脆弱的部分。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以及成人最好学会自检睾丸并养成习惯,有利于及时发现病变和及时治疗。自检比较适合在洗澡时进行,不仅方便触及,而且热水可以让阴囊皮肤放松变柔软,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异常。首先站直并放松身体,使阴囊自然下垂,用双手托住睾丸并感受其大小与重量。检查每侧睾丸时,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在睾丸表面滑动,检查表面是否光滑以及有没有硬块,并注意左右两侧睾丸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果发现一侧睾丸有明显肿大或者形状不均匀;睾丸侧面能摸到豌豆粒大小的硬结;触摸时变坚硬但无压痛等现象时,其可能发生了病变。不过要注意,左右两侧的睾丸并不是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右侧睾丸略大于左侧,而且左侧睾丸要比右侧低1cm左右。对于这些差异可不用担心,如果有拿不准的变化、差异,可前往正规医院咨询医生。另外,新生儿的睾丸也需要关注,家长和医生要检查新生儿的睾丸是否降至阴囊,若出现隐睾,要及时治疗,避免影响性功能。
日常注意事项
(1)睾丸对疼痛极其敏感,一旦被外力撞击会剧烈疼痛,难忍无比,严重时可能会出现神经性休克。故在体育活动或嬉戏打闹时要注意保护好睾丸,朋友间也不要相互攻击睾丸。外力过大时往往会造成睾丸终身的、不可逆的创伤。
(2)睾丸怕热,在选择裤子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宽松透气的,避免穿着过紧的牛仔裤。另外,将笔记本电脑等产热较高的物品放置在大腿上会使裆部的温度升高,不利于适宜温度的维持。
(3)注意保持外阴部的卫生。睾丸尽管在内部,但不注意清洁仍然会出现感染。
科学地描述睾丸
心理学上,3岁左右的孩子已处于一个特殊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这时孩子会朦胧地对性产生兴趣,开始关注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尤其是对生殖器官产生好奇。父母和老师应当注意,当孩子问及睾丸等生殖器官时,除了告诉他们要保护生殖器官,还应当用科学的称谓来描述生殖器官。对于睾丸而言,避免使用“蛋蛋”等词汇,可直接称呼为“睾丸”。其他生殖器官也可如此,如用“阴茎”代替“小鸡鸡”、“小辣椒”等词。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睾丸这一概念作为男性的生殖器官,是关于“身体发育”教育的一部分。我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多有关于认识身体和身体保健相关的教学目标要求,这些要求集中在“健康教育”相关的指导文件中,主要涉及《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和《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4份,具体内容如下: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 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 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 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 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
· 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
· 变声期的保健知识;
· 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
水平五(高中阶段)
·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 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 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 认识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 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 了解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 了解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
· 了解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
· 注意变声期的保健;
· 注意青春期的个人卫生。
水平五(高中阶段)
·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 了解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性与生殖健康
· 常见生殖健康问题与自我保健方法。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七、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一)接受和参与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水平,提升保护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
全面性教育中相关的教学内容
了解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儿童青少年对于生殖器官的充分了解将帮助他们更好地保护、爱护自己和他人身体,让身体免受伤害。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生殖器官”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中,涵盖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
学习目标
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
主题1:性与生殖解剖及生理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知道包括性与生殖器官在内的人体器官的名称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明白对此好奇是很自然的。
学习者将能够:
► 认识关键的内外生殖器官,并描述它们的基本功能(知识);
► 认识到对身体,包括对生殖器官产生好奇,是完全正常的(态度);
► 练习对自己感到好奇的身体部位进行提问或回答别人的回题(技能)。
要点:包括残障人在内,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应该被尊重
学习者将能够:
► 识别出男人、女人、男孩和女孩的身体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知识);
► 对自己的身体表达喜爱(技能)。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跟性健康和生殖有关的部位,儿童对于这些部位有疑问是很正常的。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与性健康和生殖有关的身体部位(知识);
► 知道对于自己的身体和性功能产生好奇和疑问是正常的(态度);
► 认同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能存在身高、体型、机能和外貌特征方面的差异(态度);
► 找出一位可以向其咨询的可信赖的成年人,并展示如何询问关于性与生殖解剖和生理的问题(技能)。
要点:女性月经周期中的排卵和男性精子的产生与射精,是生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学习者将能够:
► 解释生殖所需的关键身体机能(例如:月经周期、精子的产生和射精)(知识);
► 解释在生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的身体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态度)。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在青春发育期和怀孕过程中,激素在成熟和生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激素在生殖器官和性功能的形成、发展和调节方面发挥的作用(知识);
► 认识到激素在青春发育期和怀孕期间的重要作用(态度)。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男性和女性的身体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包括他们的生殖和性能力及功能。
学习者将能够:
► 总结男性和女性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性与生殖能力(知识);
► 认同性伴随着人的各个生命周期(态度);
► 表达对于生命周期各阶段生殖能力变化的个人感受(技能)。
主题3:青春发育期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会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成熟而来临,在这段时间里,身体和情感都会发生变化
学习者将能够:
► 理解生长发育会带来身体和情感的变化(知识);
► 认同青春发育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正常、健康的一部分(态度)。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标志着一个人生殖能力的变化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青春发育期和性与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的过程(知识);
► 列举青春发育期出现的身体和情感上的主要变化(知识);
► 展示如何获取与青春发育期相关的可靠信息(技能)。
要点:在青春发育期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保持性与生殖器官清洁和健康尤为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知识);
► 深刻体会到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态度);
► 应用保持卫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个人计划,从而在生长发育阶段保持健康(技能)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是一个性成熟时期,青少年在身体、情感、社会交往和认知方面会发生较大变化,容易感到兴奋,并伴随压力
学习者将能够:
► 比较男孩和女孩在青春发育期变化中表现出哪些异同(知识)。
睾丸相关常见疑问
常见疑问1:两侧睾丸大小不一致正常吗?
健康人两侧的睾丸并不是完全一样,通常是右侧睾丸略大于左侧,但是如果在睾丸自检的过程中发现某一侧明显增大则应当警惕。两侧睾丸除了大小不完全一致,其体位也通常是不对称的,左侧要低于右侧。
常见问题2:可乐、芹菜、烟酒能“杀精”?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喝可乐杀精”的说法,而且这种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1985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妇产科曾做过在体外混合精子和可乐的实验,并得出了可乐具有一定杀精作用的结论。这让人们警惕起了可乐这种饮料。但实际上,可乐的杀精作用发生在两者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而一般情况下可乐或其他饮料在我们体内会进入胃、肠,经历消化吸收,最终到达肾脏生成尿液,因此可乐几乎没有直接与睾丸中精子直接接触的机会。有学者对丹麦2554名年轻男子进行了研究,发现每日饮用1000ml可乐并不影响精子的数量、活力和形态。所以喝可乐杀精的说法并不可信。
芹菜中含有一种物质,叫做“芹黄素”,的确对小鼠的睾丸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在其他动物身上做实验的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将对小鼠有作用的毒素量换算为成人的芹菜食用量,每人每天至少要吃10千克芹菜,故芹菜的杀精作用也无从谈起。然而,烟草、酒精会降低精子的活力和存活率,还会提高精子畸形率,这一点却是明确的,需引起重视,加之精子从产生到发育成熟需要约80天左右,所以准备怀孕时,男方最好能戒烟、酒三个月以上。
常见问题3:一侧睾丸切割后有什么影响?
生活中,部分男性可能会因为睾丸扭转、外伤、肿瘤等而不得不切除病变侧的睾丸。有研究表明,在因睾丸扭转而切除患侧睾丸男性中,健侧睾丸的内分泌功能和生殖功能(生精功能)历经损伤、修复,最终实现代偿,26周后的精液的参数能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另外有学者通过对因睾丸扭转而切除一侧睾丸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他们在生育率、平均妊娠时间上与因睾丸扭转而行固定术者(未切除睾丸)无统计学差异,不过前者生育率略低于后者,为后者的70%,平均妊娠时间也较长,为2.5年,两者的生育能力都与同期健康人群接近。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
根据《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给出的学习目标,对于生殖器官以及与此相关的身体发育、性与生殖健康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贯穿着从幼儿到成年的整个阶段。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
幼儿园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在《我们的身体》和《新生命的诞生》这两个主题册中提到了与睾丸相关的内容。
《我们的身体》这一主题通过介绍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的不同,使幼儿对睾丸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引导幼儿正确清洁身体,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
(绘本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
在《新生命的诞生》这一主题中,绘本介绍了生命诞生的过程,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睾丸的功能。
小学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在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读本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一“认识身体”中,读本进一步介绍了睾丸的器官结构和功能,引导孩子对生殖器官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一“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中,读本进一步介绍了睾丸、附睾、输精管等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对男性身体形成更深入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通过介绍“体格生长迅速”“器官功能逐渐完善”“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等知识点来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人体各个器官的发育情况,掌握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并树立主动向可信任的成年人求助的意识。
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一“青春期的困惑”中,读本介绍了青春期常见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向信任的成年人咨询、求助。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一“青春期性萌动”通过介绍“什么是青春期性萌动”“青春期性萌动的表现”“正确对待青春期性萌动”三个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睾丸在青春期发生的变化,同时也说明了激素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性萌动,如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等。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二“怀孕”通过介绍“孕育生命的过程”“怀孕早期的表现”“激素的影响”三个知识点来引导学生了解受精卵的形成、着床、胚胎发育、理解激素如何调节生育等知识。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关内容
初中阶段关于生殖器官等身体发育以及性与生殖健康的教育是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通过“性的生命周期”“与性有关的暴力”“性与生殖功能”等主题的学习来了解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器官的发育特点和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初中阶段,与生殖器官相关的知识会与隐私权、性决策、与性有关的文化规范等话题共同提及。学生不仅仅需要了解生殖器官在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卫生保健方法,更要了解与生殖器官有关的不同社会的文化规范,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树立保护隐私意识,预防暴力侵害,预防疾病,也避免对他人施加性暴力。
睾丸与文化
阉人、宦官和太监
阉人是指切除了生殖器官(包含睾丸)的男性。东汉以前,宦官指在皇宫中为皇帝及皇族成员服务的官员,其中便有阉人,但并非全为阉人;而在东汉时期,则开始出现了宦官“悉用阉人”的现象。从此,宦官意为服务于宫廷中的阉人。至于“太监”一词,最早见于辽代,是指政府机构中的官员;元代亦是如此,并非都由阉人担任;而到了明代,则要求担任太监者必须是宦官,这使得太监与宦官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关系;清朝时期,侍奉皇族的宦官都冠以太监之称,使得太监成为了宦官的专称,两者成为了同一个概念。
阉割男性的历史由来已久。父系氏族晚期战争规模扩大,战俘变多,胜利者将战俘留下作奴隶为其干活,同时又为了使战俘变得顺从以及防止他们与家中女性发生性行为,便对战俘实施阉割刑。之后阉割这种刑罚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为了后来的宦官制度。有许多宦官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如赵高(秦朝)、司马迁(西汉)、李辅国(唐朝)、郑和(明朝)、魏忠贤(明朝)、王振(明朝)、李莲英(清朝)等。
宦官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其他国家亦有。公元前8~5世纪,埃及、希腊、波斯、罗马等国均有宦官出现过,如希腊人制造阉人来进行买卖,波斯国王用宦官作为宫廷的侍卫,埃及国王将宦官视作亲信等,这些地方宦官的活跃度不亚于当时的中国,只不过后来中国演变出了完备的宦官制度,而其他国家的宦官则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阉伶歌手
阉伶歌手是指童年时期经历过阉割手术,以使得其能够唱出女高音音色或女低音音色的男性歌手,是文艺复兴时期以音乐为目的而出现的特殊人群。由于当时的声乐艺术都是以教会诗唱班的形式存在,加上女性地位低下,不允许参加诗唱班及其他的舞台演出,所以高音就只能由男童来唱。但是随着男孩的长大,音色通常会变得低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16世纪,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首先引入了阉伶歌手。
经过严格训练的阉伶歌手拥有男声的强度与女声的音域,同时兼有浑厚的能量和纯净细柔的音质,并且他们拥有的男子体格也提供了足以支持在音域间跨越和辗转的肺活量,这使得他们能够挑战高难度的曲目。17~18世纪,阉伶歌手风靡一时,史称“美声歌唱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甚至有专门训练阉伶歌手的学校和机构出现。曾有德国学者用“无与伦比”来形容阉伶歌手的歌声;连对阉伶有偏见的伏尔泰也对他们的声音给予肯定;阉伶歌手法里内利更是获得了“此曲只应天上有”的称赞。除了法里内利,历史上著名的阉伶歌手还有乔万尼卡莱斯蒂尼、塞涅西诺、帕切罗蒂等。在那个时代,他们创造了辉煌的歌唱艺术。
尽管阉伶歌手有着美妙的歌声,但对男童阉割毕竟有违人道,阉伶歌手还是难逃衰落的结局,加之19世纪男生“关闭”唱法(也叫Close唱法,指通过运用所谓“头腔共鸣”,来达到拓展高音音域目的的一种演唱方式)的出现和声乐技术的发展,有着近两个世纪盛行历史的阉伶歌手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部分国家开始立法限制残忍的阉割,如1870年,意大利政府正式认定阉割行为违法。1922年,最后一位阉伶歌手的离世彻底为阉伶艺术表演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2:40
目录
概述
定义
睾丸形态与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