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
国际直接投资)是现代的
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是指:在投资人所属国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
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
关于
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本质,有的学者强调“
经营资源”,尤其是企业的
无形资产。有的学者则强调“
控制权”。相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与理论界,例如
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WTO、
美国商务部等,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
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因为FDI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处于核心地位,而
货币资本则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只能进行间接投资,所以,FDI不仅直接参与
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基于此,有学者认为,“FDI是指一国或地区企业通过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国际转移,获得部分或全部外国
企业控制权,以实现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长期
投资行为。”
2012年10月23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最新一期《
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591亿美元,虽然下降3%,但仍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就此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全球
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曲折、国际投资合作面临的不确定
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多的情况下,中国
吸收外资仍然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这充分说明广大国际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日益重视中国的
市场潜力,高度认可中国的
投资环境。
该负责人说,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
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努力为包括
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
市场主体创造公开透明的法律
政策环境、高效的
行政环境和平等竞争的
市场环境,真心诚意地解决
外商投资企业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与广大国际投资者间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中外经贸关系和投资合作一再经受住了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考验,呈现出旺盛的活力。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吸收外资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加强自身的投资
环境建设,持续优化
公共服务与管理,不断完善
市场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要旗帜鲜明地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
合法权益,对来自于不同
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相信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外商投资企业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5年1月30日,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称,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1.26万亿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国2014年吸收外资规模达1196亿美元(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
同比增长1.7%,外资流入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孙继文发表谈话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
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
准入前国民待遇加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同时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吸引外资规模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2015年9月8日,联合国贸发组织在
厦门首次发布的《2015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显示,2014年,流入中国的FDI(外国直接投资)达1290亿美元,同比增长4%,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流入国。
根据报告,2014年全球10大FDI流入地分别为:中国、
中国香港、美国、英国、
新加坡、
巴西、
加拿大、
澳大利亚、印度和
荷兰。
联合国贸发组织投资与企业司司长
詹晓宁说,这反映出中国仍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也说明中国在
国际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这也是由于美国外资流入受到单一大宗
资产剥离交易的影响而减少。
《2023世界投资报告》称,2022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加了5%,达到1891亿美元,居于亚洲地区首位,投资大多来自欧洲的跨国企业,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高科技行业。中国仍然是该地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
《2023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下降了12%,主要原因是乌克兰危机、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了37%,但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增长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