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动力地质作用
水利工程术语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由太阳驱动、地球的重力参与的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球表层水圈、气圈和生物圈中。在形式上分别表现为风化作用、风的作用、海洋与湖泊作用、河流与地下水作用、冰川与重力作用等等。就总体而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地表 “削高补低”,重塑地表形态并产生相应的外动力地质产物———沉积物和沉积地形。
简介
外动力地质作用是作用于地壳表层,力源主要来自地球以外的地质作用。其主要是由太阳的辐射能、太阳及月球引力等引起的。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地壳表层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分散和富集。它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类型
风化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后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使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剥蚀作用
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侵蚀、刨蚀、潜蚀…….)
搬运作用
将风化、剥蚀物搬运到它处。(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
沉积作用
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条件适宜是指搬运能力减弱,如流水搬运泥砂时,流速减小时,动能减少,过载而沉积。化学沉积受化学反应规律支配,过饱和沉积胶体凝胶作用。
CACO3+CO2+H2O Ca[HCO3]2
固结成岩作用
松散沉积物(任何动力搬来的机械的或化学的)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沉积物是松散的,颗粒之间富含孔隙和水分,颗粒之间相互无坚密的连接力。
经历阶段
压固作用
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作用于下部使其压实
(孔隙减少,水分排除,体积减小)。
胶结作用
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经压固后的沉积物仍有些孔隙(粒间),由胶结物质充真到孔隙中,使沉积颗粒胶结在一起变坚硬。
胶结物主要是化学沉淀物:硅质 (SiO2);
铁质 (Fe2O3.nH2O);
钙质 (CaCO3);
(粘土矿物)
不同的化学成分的胶结物坚硬程度不同:硅质铁质 〉钙质泥质
胶结类型可分为: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胶结类型不同坚硬程度不同: 接触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
重结晶作用
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中,沉积物埋藏后,在新的环境下,受一定温度和压力的影响(T<150°),矿物晶粒在原基础上增生、扩大形成较大晶粒紧密相嵌的过程。(石英、方解石等)。
新矿物生长
沉积物中不稳定矿物在成岩过程中溶解或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稳定矿物使沉积变坚硬,成岩石作用T<150℃ P<14巴。
经过以上阶段,纵观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实际上是岩石在地表环境下转变的几个阶段(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几个阶段),经过这几个阶段后形成了地表环境下稳定的坚硬的沉积岩。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在外动力中,流水是极为重要的动力,是沉积物、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沉积岩可谓“水成”,相反岩浆岩可谓为“火成”。在地质学发展早期,300多年前,人们对地表岩石的形成曾有过“水成论”与“火成论”的一场论战,持续了三十多年。
“水成论”以德魏尔纳为代表,主张地球上岩石都是水中结晶沉淀的形成的。“火成论”以赫屯(英)为代表,主张地球岩石并非全由水成,主要是熔融岩浆冷凝而成。最终以“火成论”的胜利而告终。
月球相关
2022年6月,中国科学家应用GIS平台完成了世界第一幅1:250万月球全月地质图。在新编制的月球地质图中,基于对月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认识更新了月球地质年表,采用“三宙六纪”的划分方案将月面历史分为三个宙——冥月宙(岩浆洋纪)、古月宙(艾肯纪、酒海纪及雨海纪)和新月宙(爱拉托逊纪和哥白尼纪),与月球演化过程中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阶段、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重阶段以及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阶段相对应。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9 08:39
目录
概述
简介
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