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慧华,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梅派
青衣。师承
言慧珠、李玉茹、许美玲等。夏慧华崇尚“简约之美”,表演简洁细腻、音色甜美宽亮,行腔大方自然,韵味醇厚,在乎稳中显清丽,优美中显沉稳,颇得“梅派”艺术的神韵。曾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表演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代表剧目有《
曹操与杨修》等。
人物经历
夏慧华,女,京剧旦角。1944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国家一级演员,自幼酷爱京剧,天赋条件好。1958年入南通市京剧团学员班学戏,后转入上海京剧院作随团学员。1960年正式进入上海京剧院,师从
言慧珠,专工梅派青衣、花衫,后又受到
李玉茹、许美玲等的指点。夏慧华崇尚“简约之美”,表演简洁细腻、其演唱音色甜美宽亮,韵味醇厚,行腔大方自然,浓淡相宜,在平稳中显清丽,优美中显沉稳,演绎梅派经典剧目雍容大度,颇得“梅派”艺术的神韵,她的唱腔和表演从传统中来,但是又巧妙地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润腔方式和表演特点,结合剧情的需要和人物的情感发展逻辑,不以花哨奇特取胜,不管是委婉或是激愤,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感人至深。在四十几年的艺术历程中,夏慧华以继承传统为己任,并不断开拓、创新。拥有一批仰慕其艺术风采的观众。在《长恨歌》《
曹操与杨修》等新编剧目中成功塑造了
杨玉环和倩娘的艺术形象。以《
贞观盛事》中的长孙皇后一角获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表演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
个人生活
艺术特色
在对梅派艺术的继承和学习中,夏慧华为了求得突破,还勇于借鉴电影、话剧、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特点,把它们和京剧的艺术表演规律结合起来。她在新创剧目《长恨歌》中饰演的杨玉环,在人物身段上运用了很多舞蹈的元素,把人物复杂忧闷的内心世界表现地异常丰满。在《
曹操与杨修》中饰演的倩娘,以及在《贞观盛事》中饰演的长孙皇后,均颇具梅派雍容大度之风格,同时在念白和唱腔的设计上不追求华丽,而是绚烂归于平朴,以情感人。
她在舞台上树起了自己独特的“梅派”艺术神韵。戏迷们称她的表演简洁细腻、音色甜美宽亮,行腔大方自然、韵味醇厚,在平稳中显清丽,优美中显沉稳。
活动年表
1959年12月1日,农历己亥年十一月初二日:上海市青年演员汇报演出举办
1979年4月,农历己未年:上海京剧团1979年赴欧洲演出
1984年10月29日,农历甲子年十月初六日,19时:梅兰芳诞辰90周年纪念演出第四场
1987年1月1日,农历丙寅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京剧展览演出”举办
1987年4月16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十九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六场
1987年4月18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廿一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八场
1987年4月19日,农历丁卯年三月廿二日:1987年天津梅派艺术展览演出第九场
1988年5月10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五日,19时: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第五天
1988年5月12日,农历戊辰年三月廿七日,19时:首届海内外梅兰芳艺术大汇演第七天
1988年11月20日,农历戊辰年十月十二日:沪、港、台京剧交流演出举行
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
1990年3月10日,农历庚午年二月十四日:上海京剧界为第十一届亚运会义演清唱
1990年12月31日,农历庚午年十一月十五日:上海市庆祝1991年元旦京剧晚会举行
1994年4月29日,农历甲戌年三月十九日:天蟾京剧中心逸夫舞台开台祝贺演出举行
1998年10月9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十九日:纪念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公演1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
2000年8月20日,农历庚辰年七月廿一日:2000年上海京剧院赴香港演出
2001年12月16日,农历辛巳年十一月初二日: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闭幕
2003年5月1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初一日,19时15分:2003年五一大型京剧演唱会举办
2004年4月25日,农历甲申年三月初七日,下午:“上海市振兴京剧促进会”成立揭牌仪式暨祝贺演唱会举行
2004年8月1日,农历甲申年六月十六日:庆祝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7周年大型现代京剧演唱会举行
2004年8月20日,农历甲申年七月初五日:上海京剧院举行“学习常香玉老师座谈会”
2004年11月13日,农历甲申年十月初二日,晚: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4年11月14日,农历甲申年十月初三日,晚: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5年4月28日,农历乙酉年三月二十日,19时15分: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一天
2005年4月29日,农历乙酉年三月廿一日,19时15分: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二天
2005年4月30日,农历乙酉年三月廿二日,19时15分: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三天
2005年5月2日,农历乙酉年三月廿四日,13时30分:庆祝上海京剧院建院50年演出第五天
2006年5月11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四日,晚:上海京剧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一天
2006年5月12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五日,晚:上海京剧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二天
2006年5月15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十八日,晚:上海京剧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五天
2006年5月18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廿一日,晚:上海京剧院2006年赴福建巡演第八天
2007年4月20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四日,19时15分:高一鸣作品演唱会举行
2007年7月14日,农历丁亥年六月初一日,19时15分:“情弦京韵——青年琴师陈平一专场”举行
2007年10月23日,农历丁亥年九月十三日,晚:中华之声——2007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举行
2007年11月29日,农历丁亥年十月二十日:言慧珠表演艺术教学成果研讨展演大型京昆演唱会暨开幕式举行
2007年12月2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三日,13时30分:言慧珠表演艺术教学成果研讨活动第二天
2008年1月20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十三日: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8年4月20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十五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8年4月21日,农历戊子年三月十六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8年11月21日,农历戊子年十月廿四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8年11月22日,农历戊子年十月廿五日,19时15分: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8年11月25日,农历戊子年十月廿八日:上海师范大学礼堂演出
2008年11月28日,农历戊子年十一月初一日:温州东南剧院演出
2008年11月29日,农历戊子年十一月初二日:温州东南剧院演出
2009年1月12日,农历戊子年十二月十七日,19时30分:国家大剧院演出
2009年1月13日,农历戊子年十二月十八日,19时30分:国家大剧院演出
2009年5月25日,农历己丑年五月初二日:镇江影剧院演出
2009年12月9日,农历己丑年十月廿三日,19时30分:国家重点京剧院团2009年来闽展演第十一场
演出作品
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玉堂春》《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凤还巢》《西施》《生死恨》《
法门寺》《
三娘教子》《
太真外传》《穆桂英挂帅》等,参与创作演出的现代戏有《南方战歌》《刑场上的婚礼》《青霞姑娘》《
审椅子》等。
人物近况
属猴的夏慧华在病中迎来了自己的“本命年”。2009年5月,《贞观盛事》第二次赴北京演出,在演出团出发的前一天,扮演长孙皇后的夏慧华突然出现血尿现象。剧院紧急安排青年演员李国静在一天内学会长孙皇后的戏,为晋京演出救场。那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夏慧华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她对丈夫、著名京胡演奏家尤继舜说:“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去北京,这么重要的演出,年轻演员临时顶上去我不放心。”尤继舜此时此刻最能理解妻子的心情,他点头同意了。于是,夏慧华一边治疗,一边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坚持带病完成了演出任务。回到上海后,大家才知道,癌症病魔已经侵入了她的身体。
自幼学艺的夏慧华是上海京剧院著名的梅派青衣,她的表演简洁细腻、浓淡相宜,音色甜美宽亮、韵味醇厚,在40余年的艺术实践中,拥有了一批忠实观众。她在《长恨歌》中饰演的杨玉环,在《曹操与杨修》中饰演的倩娘,以及在《贞观盛事》中饰演的长孙皇后,都颇具大家风范。多年来,夏慧华对待工作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生病期间,她还参加了为周信芳8出经典剧目音配像的突击任务。当《贞观盛事》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后,她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排练演出中,为《贞》剧的最终入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这几年来,为提高青年演员的业务水平,夏慧华甘为人梯,尽心尽力地承担起传帮带工作,把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丰富舞台表演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演员,受到大家的尊敬和好评。
个人心愿
演了一辈子戏了,有一个遗憾,那就是一直没有创排一台自己主演的新戏。以后如果有机会,还是想排一出自己的戏,不要带着遗憾离开舞台。2004年的首要任务是养好身体,再力所能及地参加一些演出,教青年演员学戏。《廉吏于成龙》要加工打磨,我的戏份虽然不重,但也不能轻视。舞台上只有小演员而没有小角色,我会尽心尽力的。
妇唱夫奏
青梅竹马:因工作而紧密联系
在业内,有人称上海的尤继舜和夏慧华的“妇唱夫奏”犹如北京的唐在忻和李世济,是不可多得的梨园佳偶。上海京剧院这些年来的几部轰动之作《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以及《廉吏于成龙》,都是他们夫妇跟尚长荣老师一起合作的。说起和夏慧华老师的认识,尤继舜老师说两人是世交,“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跟随在江苏戏剧学院的父亲学琴,而夏老师的父亲是
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教京胡演奏和发声,父亲经常带我去夏家学习。”不过尤继舜笑着说,那时候两人都是孩子,没感觉。真正的接触是在长大成人之后,文革中,尤继舜一直在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剧组,夏慧华则受到了冲击,文革结束后,上海京剧院着手复排一些传统剧目,并开始创排新编历史剧,两人才因工作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不计得失:协力出精品
看过演出的观众一定会对《贞观盛事》的音乐和唱腔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剧中音乐将陕北民歌融入到京剧的曲牌中,而在唱腔设计上,则对传统的曲牌进行了改革,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意趣。对于选用陕北民歌,尤继舜说,《贞观盛事》剧组成立之后,主创人员曾经赴陕北采风,最后确定了将陕北民歌融入京剧曲牌之中。《贞观盛事》发生地在西安,而在剧中“开释后宫三千宫女”的主线故事中穿插了虚构的卖炭哥和前朝宫女的爱情,两人爱情的表达,就是通过陕北民歌。这个故事同时也感动了魏征和李世民,所以剧中还安排了魏征与李世民简短的民歌对唱。
尤继舜说,《贞观盛事》“政通人和”的主题也完全体现在整个剧组上,《贞观盛事》会聚了十余名一级演员、导演和作曲家,所有的艺术家完全不计较个人名分和利益,全心全意只为了将戏演好,这在戏曲界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仅生旦净丑各行当的一级演员全部会聚,不以个人得失计较戏分,就以作曲而论,作曲家本来很忌讳自己的东西被人修改,但尤继舜自己和高一鸣以及龚国泰这次的合作却毫无间隙,同一段唱腔,三人各作一个初稿,提交给导演组,最后采纳的谁的就是谁的,然后大家再修改,提意见。正是全剧组的通力合作,才有了这部戏曲舞台上获奖最多的精品剧目。夏慧华也说,上海京剧院这些年能有这么大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艺术家们不端“角儿”的架子,没有为个人争戏的坏毛病。“京剧演员应该团结起来,我们行话说要捏成一把菜,不能分散,每个人都在一个整体的戏中发挥出能量,才能让整体发光。京剧有了前途,演员也才会有前途。”
而正是这样一种通力协作的精神,夏慧华在带病演出《贞观盛事》之后,又参与演出了上海京剧院的新戏《廉吏于成龙》,在戏中,她演于成龙的夫人,给尚长荣先生配戏,整部戏她只有一场戏份,而且只出现在于成龙的思念之中,“但这个人物跟我年龄相近,又需要一个有分量的人来出演,所以我就演了。”
德艺双馨:平和待人事
在采访过程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两位艺术家的敬业和平和。尤继舜的京胡跟北京的燕守平并为业中翘楚,有“南尤北燕”之说。当记者提及这一称号的时候,尤继舜谦逊地说这是业内专家和戏迷给自己的荣誉,他自己没什么好说的。尤继舜自己不喜欢花哨的演奏,而喜欢纯朴的表现方法,“也许是水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演奏风格。燕守平的演奏有一种北方的霸气,而我就偏于秀丽华彩,比较讲究音色,讲究美和体现力。”
除了演出和担任作曲以外,尤继舜还录制了50多盘伴奏带,这在业内也非常少见,说起网上经常会有戏迷寻求他的伴奏带,尤继舜说,录制伴奏带这项工作的本意,原就是为了京剧的普及。
多年来,尤继舜一直与尚长荣先生合作,两人已经非常默契,说起尚长荣先生尤继舜就忍不住夸奖:“每当我有些不对的时候,夏慧华老师就会跟我说:‘你看看人家尚老师’,我就会立刻平静下来。尚老师是不会只关心个人表演的演员,他会做很仔细的案头工作,会在现场关注每位演员的演唱,发现问题,就会给他们纠正过来。”
作为上海京剧院的梅派当家青衣,夏慧华在《贞观盛事》中演出的是历史上有名贤惠的长孙皇后,夏慧华说,《贞观盛事》说的是名君贤臣,魏征敢谏,李世民纳谏,才有了“开释宫女三千”的大事,“但长孙皇后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李世民也有听不进谏言、当场发怒的时候,长孙皇后以其温良贤惠的方式,对其进行了劝说,才平息了他的怒气,促成了君臣之间的深夜长谈。“演了这个人物,觉得自己的心胸也跟着变得开阔和大度,会更加为他人和大局着想,而不是总局限在个人的得失之中。”这是夏慧华演这部戏的最大收获之一。谈及很多演员一辈子只是在演行当不是演人物的时候,夏慧华说,演员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戏曲演员往往重唱戏不重文化修养,但事实上读史书、看名著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拿起剧本的时候,平时的这些积累就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物和剧本。”
夏慧华在《贞观盛事》中戏份不多,而且从剧组排练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身体不好,骑车摔跤、心脏病发,第二次进京演出之前,她出现了“血尿”,尤继舜说,“真是一盆一盆的血”,而这次来广州,她又刚动过乳腺癌手术不久。尽管在她生病之后,团里安排了B角青年演员李国静以备需要时代替她出场,但想到是为广州观众演出,夏慧华依然坚持由自己上场。“这是我们这一行的行规,要对观众负责。照以前的规矩来说,海报上写了你的名字,观众买了票,你病了也得上台唱,唱完了再去看病。”而第二次进京演出的时候,的确就是救护车停在剧场外面,她从台上下来,就直接去了医院。
没想到:广州大学生这么爱京剧
《贞观盛事》剧组到广州的第一件事,不是开新闻发布会,而是走进了大学城跟大学生交流。剧组的表演艺术家们给大学生讲京剧的一些常识并由艺术家们现场作了示范表演,小小的礼堂中来了七八百名大学生,尤继舜说真是从来没见过这么积极的响应,而给学生们清唱了《红灯记》和《苏三起解》的夏慧华则高兴地说:“京剧常识一讲完,我们提的问题他们就全部都能回答出来。我唱了《红灯记》以后,就有学生积极地上台表示会唱,还有一些学生会简单的身段,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京剧是北方剧种,我们以为这里的学生不会接受,可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尤继舜和夏慧华都说,让京剧走进青年,青年走向古典,是他们作为京剧人的期望,“我们希望京剧能在青年观众中生根、发芽、结果。艺术和人的关系,其实跟人和人的关系一样,接触了,认识了,就会喜欢它。在广州的大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京剧的青年观众。”夏慧华老师动情地说。
而谈到广州观众的热情,尤继舜也深有感触,他说:“广州观众有着良好的素质和修养,对京剧也有相当的了解,尤其是这一次跟大学生的交流更让我们看到了在广州京剧原来有这么多的爱好者,我们希望下一次能带着《廉吏于成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