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即事》出自清代小说家
曹雪芹所著小说《
红楼梦》的第二十三回,是小说人物
贾宝玉所作的一首
七言律诗,是贾宝玉的《
四时即事》第二首即事诗。这首即事诗通过描写
大观园众丫鬟、小姐在夏夜纳凉的悠闲时光,表现了宝玉身处女儿国中那份怡然自得的心态。 首联以“佳人”二字总括全诗,道出了大观园“女儿国” 的性质。颔联写室内的情形。颈联中,镜头由室内拉向室外。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再次描写园内女孩子们的活动。本诗描写极为香艳,颇有
宫体诗的气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夏夜纳凉图景。
曹雪芹将《夏夜即事》写在了《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贾宝玉所作的四首即事诗的第二首。这四首四时即事诗是对贾宝玉初入大观园一年来平淡生活和思想情绪的写照,表现了宝玉在特定阶段的思想状态,反映了这个“富贵闲人” 终日吟风弄月的闲情雅致。
《夏夜即事》的描写撩开了大观园女儿夏日生活的一角:姐妹们或是伴着鹦鹉描鸾刺凤,倦息了就懒慵地睡下,或是点上御香揽镜上妆,或是在水边槛内纳着凉喝酒斗趣。贾宝玉在表现这些生活内容时着意地渲染了这种生活的安闲舒适。如颔联中写到的镜和香。小姐们用的镜是“宫镜”,点的香是“御香”。从写法上看,这是点法。接着作者又从效果上来写,揭开官镜就满室生辉如同明月照窗,点上御香就满室异香好象檀云绕室。这是染法。点法染法溶于一炉。经作者的点染,贵族之家的富贵和小姐气派就表现出来了。再如颈联,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这里提到的生活用品都极其名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贵族之家的气派。“荷露”、“柳风”又都是夏关实景,可以诱发荷翻露珠似倾杯,垂柳成行如栏杆的联想,让读者更能充分地领会句中所表达的生活舒适惬意的意思。
中国韵文学会会员刘亮《红楼梦诗词赏析》:《夏夜即事》前三联暗藏了处于奴婢地位的丫环名字,还不算袭人和晴雯在内,着力渲染了大观园内生活的豪华富贵和安闲舒适,由此可见封建贵族生活的腐朽。所以脂砚斋说: “四诗(指《四时即事》诗)作尽安福尊荣之贵介公子也。但是物极必反,水满则溢,曹雪芹之所以作这样的描写,恐怕是要为后文埋下“乐极生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伏笔吧!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
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
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
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