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瑜(1909—1995),祖籍杭州。其父夏曾佑为著名史学家,早年负笈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后赴日本深造。曾为北京
万牲园(今
北京动物园)园长,南迁
台湾之后,任过公务员,制过动物
标本,当过大学教授,做过电视名嘴,评过“金马奖”。退休后专注于爬格子,人称“老盖仙”,遂文名胜过本业,成为“左手拿刀、右手执笔”的幽默大师,与至交唐鲁孙共被视为
台湾文坛奇人。夏元瑜作品堪称当代幽默文学代表,毕生著作二十余部,均脍炙人口,其新书在
台湾曾出版一周即再版。
生平简介
夏元瑜(1909年—
1995年),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北京一个典型的书香世家。其父夏曾佑是名学者,中国第一代
物理学家,也是近代文学改革的先驱;其兄夏元瑮为
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上世纪20年代初遵蔡元培之命讲授爱因斯坦的
相对论。 夏元瑜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赴
日本九州大学及
东京帝国大学深造,曾任北京“
万牲园”(今
北京动物园)园长,以后又致力于动物
标本研究。
南迁
台湾之后,来台后至新竹任检验局分局长,从事与
动物相关的工作,如动物
标本及教具研制。当过大学教授,做过电视名嘴,评过“金马奖”。
60岁后放下解剖刀,专心为文,不料文名竟压本业,为一代杂学大家,亦被誉为“幽默大师”。
1975年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持“古往今来”专栏、“九老”专栏。出版多本著作,曾获颁新闻局“金鼎奖有功人员奖”。
1995年8月1日因肺气肿引发心肺症,导致心脏衰竭病逝台北,享年86岁。
2008年8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夏元瑜幽默文集”五种:《
老盖仙话动物》、《
老盖仙讲文史》、《
老盖仙说世态》、《
老盖仙论处世》、《
老盖仙谈民俗》。为其作品首次在中国内地大规模结集出版。
夏元瑜绰号“老盖仙”,以幽默博学见长于文坛。是当代文坛最老的“
黑马”,幽默不让林语堂——他是
梁实秋的笔友,是
高阳的聊友,是唐鲁孙的饭友,是
古龙的酒友,是
三毛的师友,在
台湾,他京味十足,寓教于乐,生前更是家喻户晓的幽默老友,拥有众多“鱼丝”“盖饭”。 他还是
动物学家,左手拿刀,右手执笔,“盖式幽默”文人第一,“搞笑解闷”掌故无双,曾是资历最老的“金马奖”评委,也时常在
台湾综艺电视客串主持——真是笑料不亚于周星驰,快嘴不让于吴宗宪,妙语不逊色韩乔生。
盖式幽默
台湾文坛奇人夏元瑜绰号“老盖仙”。所谓的“盖”,指“吹”“侃”得天花乱坠。夏元瑜却自道:“‘盖’不是吹牛,吹牛就像违章建筑,会被取缔。‘盖’是引而申之,
言之有物,且字字有所本。” 盖式幽默,杂糅着老北京的京味逗趣与
台湾的综艺化诙谐,善以“无论说古论今,总是不忘适时幽自己一默”的自嘲自讽,将世间诸般烦恼、不顺,在莞尔一笑中释怀、解压,可谓嬉笑中透着乐观哲学。
台湾当代作家夏元瑜散文的一个最引人瞩目的特点便是对“雅”幽默的孜孜追求。何谓“雅”幽默?夏元瑜曾经说过一段话:把纯正美善的“学识和思想”通过“谈笑文章传达到人心中去”,能使人受到道德理性的教育就叫“雅”幽默。这与
刘勰关于“雅”幽默的论述:古之“谐隐”,“多用雅正的意蕴,”“振危释惫”,感染、教化和愉悦人的精神,虽然提法不同,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因此,创造“雅”幽默构成了夏元瑜散文独特的艺术世界。夏元瑜接受过良好的乡土文化、传统文化和生物科学文化的教养,这为他在散文中创造“雅”幽默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夏元瑜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北京乡土文化包括“雅”幽默在内的喜剧精神影响了这位青年人。正如他说的:具有“雅正幽默,是北京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它陶冶着我。夏元瑜特别喜爱
京剧。他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对
京剧的审美感受:“中国国剧(京剧)是最高雅的幽默。”这是指
京剧“正”与“谐”的有机统一,也就是通过不谐调的动作透露出正面人物高尚雅致的气质。
显然,北京的乡音、乡情和
京剧等乡土文化,培养了夏元瑜的“雅”幽默气质。夏元瑜所接受过的传统文化教养,主要是儒家学说。他在
《生花笔》中赞扬“
孔子豁达乐观的幽默态度”,“不失纯洁正直”的风采。他还颇为动情地以“善用笑言”来表达纯正道理的苏轼作为自己的楷模,和盘托出了儒家名人推崇的“雅”幽默思想构成了他的个性特征,即指其较为稳定的以雅正喜剧情趣来感知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物化手段。夏元瑜所接受过的生物科学文化教养,主要指对
动物产生的一种在喜剧感被制约于德善感的情况下形成的“雅”幽默情感或意蕴,它在夏元瑜的审美趣味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夏元瑜青年时代进入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特别喜欢阅读一些采用喜剧手法介绍
动物纯美知识的书,这无疑养成了他雅正诙谐的智能结构。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和
台湾从事
动物研究工作期间,他对
动物的“雅”幽默情感更加浓烈。正如夏元瑜自剖道:“有位老和尚说我上辈子也是山中走兽,这辈子转化为人,所以还保留着爱护同类的老脾气。”
趣闻佚事
夏元瑜曾任北京“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园长。一个学生记者在食堂里采访
导师夏元瑜:“老师,您一生在追求的是什么?”夏元瑜缓缓夹起一片排骨,一边品尝,一边眯
着眼说:“快乐啊!”于是,这个学生心中暗自笑道:“这是什么屁答案啊!谁不知道!” 多年后,这个名叫
赵自强的学生记者,一度接连两年成为
台湾地区最佳儿童节目主持人。他回忆往事,称随着年月渐长,才逐渐体会到恩师“话中深意”:“要追求那种有格调的快乐。格调不高,只是下三滥;有了格调,做事时很快乐,还能让更多人快乐。”
的确,夏元瑜正是以其“有格调的快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页”。有评论称,这个“幽默大师”的杂文,“谈天说地论人间,莫不挥洒自如。从民间掌故到世态万象,从神话传说到历史钩沉,海阔天空,涉笔成趣……”
在现存世的20多部、数百万字的杂文集里,夏元瑜“考证”过“
孔子爱吃生鱼片”,也论证出“猪八戒投胎之地是在华北”,还调侃《红楼梦》,称“只不过是一群有钱人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物,住在一个有如仙境般的花园里……”
夏元瑜曾写过一篇文章《以蟑螂为师》。他在文中描绘蟑螂,称“其生命力及处世之道,远超过万物之灵的人。”文章问世后,由于文笔过于生动,曾在台北的中小学中掀起一阵热潮。许多学生捕住蟑螂后,将其水浸、火烧、截肢……再将“实验结果”作为自然课的实验报告上交。
台湾许多
动物园工作人员的回忆录均不约而同地提及,在看了夏元瑜的动物杂文集《青山兽迹》后,他们对动物发生兴趣,并以此作为“职业志向”。更有甚者,
台湾著名的
标本制作家
陈信安幼时读过此书,家中
冰箱便“死猫死狗、飞禽走兽不断”,他还特意北上拜师夏元瑜,求教标本制作之事,夏元瑜欣然授教,两人成为师徒。
夏元瑜常在文章中写自己的尴尬之事,自我解嘲。曾有一次,友人送一只
八哥给夏元瑜。夏元瑜想让
八哥学说话,他觉得儿童最纯真,八哥向他们学说话,也应该最可爱。于是,他把鸟笼寄放在一个小学门口。不料一个月后取回,
八哥鸟开口就骂:“干你×!”原来顽童下课后就在鸟笼下方跑来跑去,互相骂战,被八哥“学个正着”。
但据友人回忆,虽然文中“笑语如珠”,但夏元瑜一路写来,却“上穷碧落下黄泉,大费工夫,翔实考证”。他是图书馆的常客,引用史实均渊源有自,绝非杜撰。他曾用数年时间考证一幅《明人画麒麟图》,因为“长颈鹿产在非洲,古时船走得慢,长颈鹿又要吃新鲜树叶,我实在想不通他们是拿什么喂它啊!” 所以,即便狂妄如大作家
古龙者,与夏元瑜同席会餐之后,也“惊为天人
,自惭形秽”。席后,
古龙向友人忆道:“(夏先生)平和温雅的长者风采,博学多闻强记的谈吐,和他比起来,我哪有资格写什么文字呢?”但少有人知,夏元瑜的本业竟是
动物学。他曾担任过北京“
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园长,还是动物
标本制作的一把好手。应邀开始写文章,已是60岁,不料名声却盖过本业。有记者提及此事,他回答道:“如果不多尝试些快乐,虽住城市,却和深山一般,岂不自找寂寞?”
夏元瑜好
美食。
台湾许多高级饭店一旦推出新菜种,便请其到场“赏光”。宴罢,饭店经理、餐厅经理、领班、大厨、侍者均列队上前敬酒问安,听夏元瑜品评不足。台北街头一家牛肉面馆至今还保留有夏元瑜书写的楹联“独步全台”,传闻有人曾出数百万新台币欲购之,被店主婉拒。
大地出版社出版人姚宜瑛在《记唐鲁孙和高阳》一文中说,关于饮食,她母亲曾经这样告诉过她:“三代做官才懂得穿衣吃饭。”她纪念的唐鲁孙,出身满洲八大贵族,姓他他拉,是珍妃的侄孙。他真的吃得到家。台北来来饭店的随园,有次出新菜,请了唐鲁孙到场“赏光”。唐先生于是约了姚宜瑛、夏元瑜和
高阳作陪,一同应邀前往。
1995年8月1日,86岁的夏元瑜“仙逝”于中国台北。家人回忆,那夜,夏老太太摇醒昏迷中的丈夫,让外孙考他三国人物。
“张辽在追随曹操之前,是谁的部下?”
“
吕布。”夏元瑜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慢慢吐出一口长气,停止了呼吸。
出版图书
主要著作
《老生闲谈》 (1975)、《老生再谈》(1976)、《以蟑螂为师》(1976)、《谈笑文章》(1977)、《青山兽迹》(1977)、《万马奔腾》(1978)、《流星雨》(1978)、《
生花笔》(1979)、《升天记》(1979)、《马后炮》(1980)、《百代封侯》(1980)、《千年古鸡今日啼》(1981)、《梦里乾坤》(1982)、《弘扬饭统》(1983)、《现代人的接触》(1984)、《金鼎梦》(1985)、《现代人的接触2》(1985)、《龙腾虎跃》(1986)、《大漠寻龙》(1988)、《东西财神来报到》(1991)等。
学者评价
梁实秋欣赏夏元瑜内容扎实,并赞其
《万马奔腾》一文:“别出机杼,神话连篇,而运用的材料却都有凭有据。……有人喜欢他的文笔轻松,我却更欣赏其内容的扎实。”
三毛称夏元瑜为一个无底洞,本身便是个精彩的故事,
古龙说如果没有他那种悲天悯人的幽默感,而一定要去写杂文,就是婢学夫人,自讨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