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复旦大学所属院系,前身是材料科学研究所,1982年复旦大学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组织物理系、化学系部分人员设置,是国内综合性大学中最早设立具有工科性质的材料学科的几个单位之一,1986年3月正式建立校直属的材料科学系,1990年11月,物理电子学教研室从物理系转入材料科学系,1993年6月,高分子教研室从材料科学系分出,成立高分子科学系。
学科建设
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复旦大学材料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2017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
双一流”建设学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建设上海全球创新中心的目标,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以功能新材料为重点,面向学科前沿和未来新兴产业,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利用复旦大学数理化基础学科的优势,通过物理与化学结合、材料与器件结合,构建课程和知识体系,提高学科整体水平,成为服务国家和上海创新发展的人才和学术高地。
重点学科
“材料物理与化学”是
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上海市一流学科;“
物理电子学”纳入“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本科专业
硕士点
“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物理电子学”、“材料工程”工程硕士。
博士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材料学”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科研机构与平台
国家教育部先进涂料研究中心;
上海市高校电子与
光电子材料及器件分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系现有教职员工9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33人,48%以上的专任教师拥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称号,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含双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四青人才22人次。
至2018年底,75%的专任教师拥有国家与省部级人才称号,其中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海外引进人才8人,国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6人、上海市
曙光学者4人、上海市启明星计划7人、上海市浦江人才3人、上海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上海市
晨光计划人才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同时聘请
孙晋良、
褚君浩院士为我系兼职教授,
德国萨尔大学Uwe Hartmann为复旦大学名誉教授。
科学研究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学科领域和具体研究方向的设置宗旨是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
复旦大学的特点,力求从“特、新、功能”三个方面开展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和应用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聚合物材料及应用、先进光电与储能材料、材料失效与器件可靠性、光纤材料与器件技术等。
近五年来,材料科学系教师共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973”、“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教育部、上海市等各类重大重点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共计457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二等奖10项;发表SCI论文70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130余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理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际应用成果,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奥运会、国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国防工业、汽车工业、建筑工业、石化工业、电力工业等,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领域
材料系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特种材料、功能材料、新材料与器件等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与纯科学研究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及与某些专业工程研究领域(如化工、机械、土建电子等)都会有重叠,而且鼓励与这些学科的合作和交叉研究。与纯科学的区别在于,材料系倾向于把视野放在真实材料和与工业的相关性上,而且着重于四要素间的关系,最终归于“使用”上;与化工的区别在于组织—性能关系上的特色及跨越各类材料的广度;与机械工程的区别在于其着眼于材料的内部组织及成分—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材料的研究要求材料科学家要对材料从合成到服役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除了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以外,材料科学家还应该特别重视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重现性和材料品质的一致性等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
研究特色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研究特色是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和开发相结合:既要强调发表高水平文章,又要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应用开发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原创性技术提供根本保证,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和国防安全服务;从应用研究和开发中挖掘和探讨基础科学问题和重大科学问题,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发展。
研究条件
建有国家微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分析中心1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教育部先进涂料研究中心、专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高校电子与光电子材料及器件分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以及复旦大学纳米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二个校级科研机构。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仪器设备 如SIMS、TOF-SIMS、FIB、 XPS、 TEM、 SEM、SAM、STM、IC、AAS、LC、FTIR、GPC、OCA15、薄膜和微结构光学测量仪、表面接触角分析系统等。
人才培养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近年来,通过“素质教育全人培养”教学改革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等具体举措,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并获得上海市精品课程2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莙政学者”、“望道学者”、“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挑战杯”等科研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每年派送优秀学生去海外著名大学交流学习。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主要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深造、
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就职,发挥着骨干和领军作用,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国际交流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与国内外同行交往密切,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
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Tech.)、
马里兰大学(Maryland U)、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NIST)、德国Max-Planck胶体研究所、美国东密西根大学涂料研究中心等多个世界知名的科研机构有密切交往。每年有多位教师应邀赴国外讲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访问学者等工作,同时也有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到国外高校进行修课和短期访问。与Motorola、Intel、Phillip、
松下、
朗讯、DuPont、Henkel、ICI、GE、BASF等多个中外知名公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和项目开发。多个国外知名机构和公司在本系设立了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