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
建筑物附属部分
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我国早在汉朝就有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多是在石窟、墓室或是寺观的墙壁。
概念释义
壁画指绘在壁上的画。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是最早的壁画。据历史记载,汉武帝画诸神像于甘泉宫,宣帝图功臣像于麒麟阁,也都是壁画。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寺院道观多有壁画。敦煌壁画保存了当时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明清卷轴盛行,壁画渐衰。唐骆宾王《四月八日题七级》诗:“铭书非晋代,壁画是梁年。”唐段成式、张希复《游长安诸寺联句·诸画联句》:“惜哉壁画世未殚,后人新画何汗漫”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江渎庙西厢有壁画犊车。”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宗教信仰》:“太微宫里面有壁面,是名画家吴道子的手笔。”
在建筑物上的壁画,大致可以分为粗地壁画、刷地壁画、绘制壁画、浮雕壁画、马赛克镶嵌壁画以及其他工艺材料壁画等等。传统的刷地壁画又分湿壁画和干壁画。中国古代壁画一般以绘制场所的不同而区分,有店堂壁画、寺观壁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民居住宅壁画等。现代壁画主要目的是建筑装饰,与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协调、融合是最重要的,材料更加多样化,具有耐久性。
历史发展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如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便是流传最早的壁画。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等)。我国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这些遗迹有部分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作为我们古代文明的见证。
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2万年。中国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 ,距今有2300年。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也很繁荣,20世纪以来出土者甚多。唐代形成壁画兴盛期,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为当时壁画艺术的高峰。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1949年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1979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之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石器时代
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秘岩画。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于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中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
秦汉时期
秦汉时代的壁画以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为主。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在秦宫遗址3号殿的长廊残存部分上,发现了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没骨”法的最早范例。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了当时一个诸侯王所建宫殿里壁画的盛况。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东汉明帝时,由于明帝本人的爱好,壁画创作之风更盛。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佛教寺院壁画的肇始。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但是汉墓壁画的发现,则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传出洛阳八里台的那组空心砖壁画,是有关西汉墓室壁画的首次重要发现。1931年,辽宁金县营城子壁画墓的清理,则揭开了东汉墓室壁画的面纱。在随后的数十年间,在全国各地又发现了四十余座壁画墓,为探讨汉代绘画艺术的发展状况,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期,已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壁画墓和墓室壁画有:属于西汉时期的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壁画、洛阳烧沟61号墓、陕西西安的墓室壁画《天象图》,属于新莽时期的洛阳金谷园新莽墓壁画;属于东汉时期的山西平陆枣园汉墓壁画《山水图》,河北安平汉墓壁画、河北望都1号墓壁画以及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壁画墓等。它们分别描绘了有关天、地、阴、阳的天象、五行、神仙鸟兽、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车马仪仗、建筑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复杂,但大多是表现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对其死后升天行乐的美好祝愿,希望死者在艺人们营造的地下世界里享受富足的生活。
元代壁画
元代皇家宫殿和贵族达官府邸,曾盛行用壁画进行装饰。据文献记载,元代宫中建嘉熙殿,一些著名画家如商琦、唐棣等人曾应召为该殿画壁。道士画家张彦辅曾奉旨画钦天殿壁。一些贵族、达官为附庸风雅,也请名画家在府邸厅堂内画一些山水、竹石、花鸟一类题材的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毁灭,这类壁画已不复存在,但这些壁画在袁桷、范椁、赵孟頫等人的诗集中均有反映。元代壁画的盛行,给一大批民间画工提供了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从而使得唐宋以来吴道子武宗元等人的优秀壁画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中国绘画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元朝为了利用宗教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保护宗教的政策,从而使佛教和道教颇为盛行。为了鼓励宗教的发展,元政府还下令全国兴修佛寺、道观,佛寺、道观壁画也随之应运而生,并多邀民间高手绘制。甘肃敦煌莫高窟第3窟和第465窟佛教密宗壁画,山西稷山县兴化寺、青龙寺佛教壁画,山西芮城县永乐宫、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道教壁画,均属于元代壁画代表作。特别是永乐宫壁画,规模宏大,描绘人物众多,内容丰富,为存世古代道教壁画之最佳作品。广胜寺水神庙壁画中的戏剧人物图和描写明应王宫廷生活的画面,线条苍劲,色彩丰富,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亦堪称元代壁画中的珍品。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题材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场面宏大,色彩瑰丽。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技巧,以及设色敷彩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壁画的创作中大量出现净土经变画,如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等。如初唐220窟的各种经变壁画所呈现出的盛大歌舞场面,众多的人物、绘制精巧的建筑物等,使整个洞窟形成一个“净土世界”。除了经变画以外,还有说法图、佛教史迹图画、供养人像等。盛唐以后的经变内容逐渐增多,直接取材现实的供养人像身高日渐增加,占据了洞内、甬道的醒目地位。盛唐103窟的维摩变、中唐158窟的涅盘变、晚唐196窟的劳度叉斗圣变等是其中的精彩作品。晚唐156窟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更是以特有的长幅形式表现了场面宏大的人马队列,堪称巨制。这些发现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为了解唐代绘画的发展以及在某些特定阶段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提供了大量实例。在西安地区发现的27处唐代高官及皇室成员的墓葬使我们可以看到了唐代绘画题材的变化。长乐公主和执失奉节的墓葬壁画证明了七世纪时各种绘画流派共存的局面;而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和永泰公主三处皇家墓葬中的壁画则为研究八世纪初期宫廷绘画的风格变化提供了最好的例证。章怀太子墓中绘有狩猎出行图和马球图,其绘画线条自由奔放,犹如书法中的行草。
冯道真墓中的《论道图》、《观鱼图》、《道童图》和《疏林晚照图》等佚名水墨画似乎出自同一位作者手笔,其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墓主人这位道教官员的生前生活、情趣和爱好。图中人物意态生动,景致优美,笔法流畅而苍劲,有南宋人遗规;其章法结构又颇受北宋和金代画法的影响,并且具有文人画的某些特色。
明清时期
在明代,继承唐宋传统的寺庙壁画仍是壁画的主要表现形式,较之前代,明代的壁画显得更为规范化和世俗化,也显示出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之间的融合。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尚多,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其代表为完成于1444年的北京郊区的法海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帝释梵天图》,在性格描绘上颇具匠心,画法亦沿用唐宋遗法,沥粉贴金,风格精密富丽。这幅壁画的作者是工部营缮所的画士官宛福清、王恕及画士,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了宫廷画风的特点。民间画工所作的壁画的代表作为河北石家庄毗卢寺后殿壁画,内容为“水陆画”,佛、道、儒三教混而为一。
清代寺庙壁画与宫廷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现实重大题材的描绘以及民间小说与文学名著的表现。西藏布达拉宫灵塔殿东的集会大殿内,画有《五世达赖见顺治图》,记载了五世达赖率领3000人的使团进京朝见顺治的史实,以连环画的手法成功处理了众多的人物和丰富的活动,堪称清代壁画的杰作。此外,山西定襄关帝庙壁画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北京故宫长春宫回廊上的《红楼梦》壁画则参以西洋画法描绘了这部千古名作里的部分情节。
技法分类
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5类。
干壁画,是指通过在在粗泥、细泥、石灰浆混合作为原理,在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
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调和绘制,这种绘画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必须一次完成,所以难度相对比较大;
蛋彩画,主要是以蛋黄或蛋清作为主要调和剂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
④蜡画,是指将蜡与颜料一起,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进行加热及处理;
⑤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画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故被广泛采用。
以呈现形式来看,壁画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以及阴刻线等作画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
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
镶嵌壁画,通过把水泥作为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
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是现代壁画最流行的使用手段。
壁画广义分类可分为史前时期的岩画、洞窟壁画和地画等类型。狭义分类可分为宫廷壁画、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寺观壁画等。
绘画型壁画
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③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⑤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一种壁画形式;⑥丙烯画,主要是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来做画,它的特点是快干,无光泽,是现代壁画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上画法有时混用,或与工艺制作、浮雕结合。
绘画工艺型壁画
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故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分: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的手段。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寺观壁画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山西是我国中原地区佛教、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因此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建筑极为兴盛。而依附于这些寺观里的壁画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均为全国所仅见。全省的寺观壁画达27259平方米,自唐至清,绵延不断,异彩纷呈。山西的佛光寺唐代壁画、大云院五代壁画是国内仅有的寺观壁画,开化寺宋代壁画、岩山寺金代壁画、芮城永乐宫道教壁画等等,都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杰作,保存完好。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代,世人为之向往。唐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唐代的诗歌发展到高潮时期,美术也是昌盛阶段,“盛唐”的绘画、雕塑都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绝对重要的地位。在这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唐代的寺观壁画皆规模宏伟,色彩富丽,其艺术水平大大超过往代。然而,当唐代还被人们所称赞时,可惜那些壁画早已随着建筑的毁坏而不存在了。山西境内保存着4座唐代寺观殿堂,而在这仅存的全国甚为少见的唐代建筑内,也仅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正中佛座束腰上残存的一小方壁画和一部分縅眼壁画,是全国除敦煌外仅存的唐代寺观壁画,体现了唐代壁画艺术风貌,可谓稀世奇珍。
宋、辽、金时期,山西曾经历了以上三个王朝的统治。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巩固自身政权,极力崇佛仰道,兴寺修观,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宗教势力较唐代有明显衰落。文人墨画盛行以后,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师被卑为“画匠”、“工匠”,致使许多壁画及其创作者,很少见诸记载而湮没无闻。但是在山西,由于地域多山,交通不便,加之民风古朴,宗教信仰氛围仍十分浓厚,故而当全国宗教影响减弱,文人墨画盛行时,其寺观壁画创作仍很兴盛,全省现存宋、辽、金时期建筑近百座,保存有这个时期的壁画共计924.49平方米,著名的作品有高平市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尤其是高平开化寺宋代壁画、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集中反映了宋、金时期壁画艺术的成就,堪称杰作,弥足珍贵。
芮城县永乐宫、稷山县青龙寺、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汾阳县五岳庙、高平市万寿宫内的壁画以及现存北京故宫的稷山县兴化寺《七佛图》等都是我国寺观壁画中的精品。明代以后,文献典籍当中几乎见不到记载壁画的痕迹,就全国范围来讲,寺观壁画艺术已走向尾声,画面构图和人物造型已开始程式化,其工艺水平较宋、元时期大为逊色。清代时期的山西寺观壁画保存有近3000平方米,其艺术水平较之前代已显著降低,但还是有一些颇具价值的作品,如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四壁绘画,高达6.3米,长约141.1米,总面积889平方米,一座殿堂里能有如此鸿篇巨制,在我国明清壁画中也是仅见的一例。这些壁画大多有确切的纪年和画师的题名,内容几乎涵盖了佛、道、儒教和风俗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大大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内容。
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加之国内的军阀混战,使国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停滞不前。作为建筑装饰艺术的壁画也随之走入没落,几乎形成了一个空白的阶段。但“画壁”的艺术形式却没有消失,一直以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在民间流行着。
现代壁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艺术上出现了更多的以“表现自我”为中心的艺术形式,现代壁画与建筑环境艺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正壁画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追求美的理想、表现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特艺术形式。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建筑环境对壁画的要求,壁画语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壁画无论从表现形式、语言内涵到其社会功能都与传统壁画有着较大差异。
现代壁画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岁月,人们更注重写实的、具象的、内容繁冗丰富的,但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人们受着过量信息的困扰,内心变得疲惫,需要的是放松、明快、简约的东西被再一次的肯定,壁画领域也随之而改变,不断地推陈出新,来符合人们的需要与发展 。
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大多数建筑承袭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念,外墙装饰均是清一色的玻璃幕墙或单色瓷砖,面目冷淡,缺乏感情,这种为追求工业的高速发展而生产的建筑形态,与人们向往的自然生态环境格格不入。然而,壁画可作为人们面对自然的一个窗口,能在大厦的外墙和中厅等看到描绘自然的壁画,无疑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心灵感觉。同时,在各种壁画形式中,最耐久、最易清洗、最耐侵蚀、色彩最鲜艳,表现手法最多样的,当属陶瓷壁画。
金箔
制作工艺是先用金箔贴在承载物或墙面上,然后进行纯手工绘画完成的壁画,称为金箔壁画,金箔壁画贴箔需要多年以上经验的贴箔师傅才能制作较好的金箔底,壁画的绘制画师水平直接决定画面的效果,水平越高的画师相应制作的价格也会高一些。
银箔
银箔壁画,底材是贴银箔的底色上进行绘制,银箔分真银箔和仿银箔,大多用于室内装饰的是仿银箔材质,高档的酒店会适当选用真银来制作。真银和仿银箔从外观来看不易分辨,真银底材银质感更强比较稳重一些。手绘银箔底材上可以绘制工笔类花鸟山水等,用于绘制写意绘画的比较少。
漆画
漆画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画种,它具有绘画和工艺的双重属性。它既是艺术品,又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装饰品,成为壁饰、屏风和壁画等表现形式。
漆壁画,即大型的漆画,它使漆艺走出仅仅靠依附于器物来表现的传统品种模式,漆壁画是“壁”与漆画相结合的漆艺品类,漆壁画的技法丰富多采,可以像版画一样用镌刻,像浮雕一样堆起或雕出纹样,像镶嵌画一样把硬质材料嵌于画面之上,像中国画、油画一样用色漆彩绘或泼洒;也可以用水砂纸或木炭磨出埋伏在漆层下面的隐约画面。与我们熟知的岩石壁画浮雕壁画、木雕壁画等壁画艺术品种一样,既体现出漆艺的精美典雅,更彰显其大气磅礴,色彩缤纷,既很好的体现其艺术性又彻底解决了壁画难以长期保存和色彩单一的难题,因此漆壁画正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中,更多地体现出漆壁画它具有了为人民生活服务的大众实用艺术的特点。大型漆壁画正在成为星级酒店、高级宾馆、高尚会所、高档办公及品味家居等装饰最合适的高档尊贵艺术画种。
陶瓷壁画
陶瓷壁画是陶质壁画与瓷质壁画的总称。这两者的质地区别,在于坯体原料不同,此外,前者烧成温度低、烧结程度差,气孔率大,断面疏松;而后者烧成温度高、烧结程度好,气孔率小,坚硬密实。
陶瓷壁画是以砖、板等为板基,运用绘画艺术与陶瓷工艺技术相结合,经过放大、制板、刻画、彩绘、配釉、施釉、烧成等一系列工序,通过多种施釉技巧和巧妙窑烧的火的艺术而生产出神形兼备、巧夺天工的陶瓷艺术作品。它不是原画稿的简单复制,而是艺术的再创造。
陶瓷壁画釉上、釉中、釉下彩绘壁画;高、中、低温色釉壁画,彩釉堆雕、浮雕、刻雕、镂雕壁画;综合装饰壁画;现代陶艺壁画。陶瓷壁画在我国明清时期即以盛行,论其历史,亦不称晚,最引人入胜的,是我国首都—北京北海公园中的《九龙壁》,用424块七色琉璃拼镶砌成的,九条蟠龙飞舞奔腾于波涛云海之中,姿态生动,光彩照人。在九龙的正脊、重脊、简瓦、陇垂之处,又皆有龙形,连斗措下,还各有一条龙,共635条龙,可称谓是我国古陶瓷建筑艺术中的珍宝,历经数百年,饱经风雨侵蚀仍鲜艳如初,所以陶瓷壁画更能称誉“纪念碑的艺术”
景德镇
1700多年来,中国景德镇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窑火从未间断,为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令景德镇登上了陶瓷艺术的圣殿,自古以来不断演绎着博大精深的艺术传奇。世界各地没有哪一区域象景德镇这样,具有丰厚的陶瓷艺术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艺术氛围,娴熟而全面的工艺技术,丰富多样的陶瓷材料……。陶瓷彩绘壁画、陶瓷色釉壁画、陶瓷刻雕、浮雕、捏雕、镂雕壁画以及综合装饰壁画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景德镇的陶瓷壁画,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才著称。那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在康家钟等陶瓷艺术家的支持配合下,创制了以《井冈山》为题材的陶瓷浮雕加彩壁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的词意,用于装饰当地政府礼堂,这是景德镇解放后最早问世的一幅大型陶瓷壁画,这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幅陶瓷壁画;而用于装饰我国首都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的以《井冈之春》为题的陶瓷壁画,则为另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所创作,其绘制也是出自世界瓷都—景德镇陶瓷彩绘名人集体之手,都是以其隽永的艺术魅力,在壁画家族和陶瓷艺苑中独领风骚。从此,创制和复制陶瓷壁画在世界瓷都—景德镇形成一股热,并影响到全国各地陶瓷产区都来创制和复制陶瓷壁画。
壁画人的时代性
壁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时代性和公众性,它是直接面对千百万公众的,壁画应成为时代的强音,壁画家的小我要融入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大我之中,以强烈的责任感,以精品力作奉献于大众,并从中找出和确立自己独立的艺术个性。壁画是环境艺术,是营造当代大环境的文化形象,研究壁画与环境的存在关系,在广阔的天地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是新时代的新课题。壁画的民族气派,民族精神,是我们得以存在的根基,但传统不是凝固的模式,不是样式僵化,面对现代人,人们需要新鲜活泼的新语音,如何重建东方壁画大国的风貌,解决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为时代为大众的前提下,包容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以开放的心态探讨创新之路。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4:50
目录
概述
概念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