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赫特苏莱曼
伊朗境内遗迹
位于伊朗西北部的塔赫特·苏莱曼的考古遗迹位于火山区(volcanic mountain region)的一个村庄中。该遗迹包括有部份重建于(蒙古)伊尔汗国(Ilkhanids)时期(公元13世纪)的袄教(拜火教)主圣堂(the principal Zoroastrian sanctuary)和萨珊王朝(Sasanian period)时期(公元6世纪和7世纪)奉献给安哈希塔(Anahita)的神殿。该保护区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拜火教主圣堂(the fire temple)、宫殿和整体结构对伊斯兰教的建筑(Islamic architecture)发展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地理位置
塔赫特苏莱曼的考古遗址在伊朗的西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阿富汗相连,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西南部为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赞德高地与查勒斯河,北部有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里海,南面是阿拉姆特和特格汗姆山谷,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一片叫做西菏泽的原始大森林,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部分地区的海拔超过了4000米。坐落于石灰岩平台上的塔赫特苏莱曼一侧有一个深达60多米的湖泊,湖泊的水是由绿色山谷高出一泉眼的水集中起来的。这一地区有着大片的山地,在原始森林的下面还曾经有冰川覆盖,从1902年甚至更早些时候开始就吸引了众多的探险者来到这里。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西南部扎格罗斯山麓至波斯湾头的平原称胡齐斯坦。主要河流有卡流伦河与塞菲德河。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南岸属伊朗。伊朗东部和内地属大陆性的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干燥少雨,寒暑变化大。西部山区多属地中海式气候。年降水量除西北部山区与里海沿岸超过1,000毫米外,一般在50-500毫米之间。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西南部地区与波斯湾中富有石油与天然气,藏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铜、煤、铅、锌、重晶石、锰、硼砂等。主要城市有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克尔曼大不里士等,各地有众多古迹。
遗产资料
遗产名称:塔赫特苏莱曼(Takht-e Soleyman)
入选时间:2003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iv)(vi)
地理位置:N36 36 14 E47 14 06
遗产编号:1077
遗产描述
塔赫特苏莱曼的考古遗迹位于伊朗西北部火山区的一个村庄中。该遗迹包括有部份重建于(蒙古)可汗尼德时期(公元13世纪)的袄教(拜火教)主圣堂和萨桑王朝时期(公元6世纪和7世纪)奉献给安哈希塔的神殿。该保护区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拜火教主圣堂、宫殿和整体结构对伊斯兰的建筑发展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2003年,塔赫特苏莱曼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iv)(vi),比索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塔赫特苏莱曼是一个杰出的皇家建筑群,加入了萨桑人创造的主要建筑元素,和谐的构图灵感来自他们的自然环境。
遴选依据标准(ii):萨珊王朝建筑的特点和基本要素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塔赫特苏莱曼的建筑设计,同时对伊斯兰教地区宗教建筑的发展和其他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遴选依据标准(iii):塔赫特苏莱曼的整体设计体现了两千五百年以来该地区对火和水的崇拜。塔赫特苏莱曼萨桑城进一步丰富了该遗址的考古遗产,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遴选依据标准(iv):塔赫特苏莱曼是索罗亚斯德教的教徒避难所的典型代表,是萨桑王朝富丽堂皇建筑特点的统一,堪称萨桑王朝建筑的原型;
遴选依据标准(vi):作为索罗亚斯德教的教徒的主要避难所,塔赫特苏莱曼成为了连接世界上最早的一神论的宗教地区。这个地方有着许多重要的象征性意义,是远古信仰融合以及圣经原型和神话传说的见证,它的存在远远早于索罗亚斯德教的诞生。
社会评价
塔赫特苏莱曼的考古遗址在伊朗的西北部,坐落于一个火山地区的山谷中。这一遗址包括了索罗亚斯德教避难所的主要部分,伊尔汗国(蒙古)十三世纪重建地区的一部分,以及萨桑时代(六到七世纪)一些属于阿纳海塔的庙宇,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其中火庙宫殿的设计,以及总体的布局都对伊斯兰教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遗产介绍
从美吉时代开始,塔赫特苏莱曼这个所罗门的宝座就养育了被人们尊崇的神圣的各施奈普湖。历代王朝对它都有不同的称呼,一些学者叫它帕拉斯帕的帕提亚城,不过这个称谓现在还没有被确认。对萨桑尼迪亚人而言它是基斯,对阿拉伯人而言它是什斯,对蒙古人而言它是一个桑特瑞斯的征服者。塔赫特苏莱曼的遗址位于一个萨桑尼迪亚东南的一个非常遥远的山谷中。萨桑尼迪亚湖周围的巨大石头城墙和38个瞭望塔建成于公元前三世纪,萨桑尼迪亚王在凯特斯芬进行加冕仪式的时候,也就是今天的巴格达附近。萨桑尼迪亚王徒步来到他教徒们永恒的避难所,来接受这神圣的授权仪式,虽然今天没有留下任何遗迹,但是那圣火之光却延续至今。
整个的塔赫特苏莱曼遗址建立在一片高于周围地面20米的高地上。现在所有已经变成废墟的建筑都曾经建立在一个椭圆形围墙之中,其中外墙厚5米,高14米,全长1200米,有38个圆锥形的瞭望塔。外墙从萨桑时代就已经开始破落了。在伊犁坎迪亚时期一道新的城墙开始修建了。在伊科汉那地区,建成了一个新的连接原来南部地区的通道。在椭圆形的城墙里面有两个不同轴心的广场形区域。在南广场的中心是一个湖,北广场的中心是一个古老的火庙,另有38个圆锥形的瞭望塔。埃卫诶恩-伊-霍斯罗在这个湖的西北方向,在它的南面是埃卫诶恩伊加拉巴伊霍斯罗。遗址外墙从萨桑时代就已经开始破落,塔赫特苏莱曼在公元前624年被罗马人征服的时候就整个被破坏掉了。从阿契美尼德帝国时代,每位国王登基时都需要到这里进行祭祀,公元651年以后伊斯兰化以及蒙古化期间,当地人称其为所罗门王的宝座,因此躲过了历次战乱,该要塞使用的年代超过了1300年之久。
萨桑王朝最伟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塔赫特苏莱曼是萨桑王朝拜火教的祭火坛。萨珊王朝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建于公元224年,亡于651年。萨桑王朝的居民称萨桑王朝为埃兰沙赫尔或埃兰 。萨桑王朝取代了被视为西亚及欧洲两大势力之一的安息帝国,与罗马帝国及后继的拜占庭帝国共存了超过400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了萨桑王朝。萨桑王朝一直统治到阿拉伯帝国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为止。萨桑王朝统治时期的领土包括当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古典时代晚期的萨桑王朝被认为是伊朗或波斯其中一个最重要及最有影响力的历史时期。萨桑王朝统治时期见证了古波斯文化发展至巅峰状态,影响力遍及各地,对欧洲及亚洲中世纪艺术的成形起著显著的作用。
塔赫特苏莱曼是迄今为止出土的规模最大的萨桑王朝时期的建筑,它是公元6世纪萨桑王朝末期最伟大的集宗教、政治、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座落于距苏莱曼之狱3公里,在巴尔卡什山南麓海拔3000米绿色山谷中的乌鲁米耶湖的东南部。
建筑风格
萨桑王朝建筑的特点和基本要素学不仅深刻影响了塔赫特苏莱曼的建筑设计,同时对伊斯兰教地区的宗教建筑的发展和其他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塔赫特·苏莱曼的整体设计体现了2500年以来该地区对火和水的崇拜。塔赫特苏莱曼是萨桑城繁荣的延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塔赫特苏莱曼是索罗亚斯德教的教徒避难所的典型代表,是萨桑王朝富丽堂皇建筑特点的统一,堪称萨桑王朝建筑的原型。
作为索罗亚斯德教的教徒的主要避难所,塔赫特苏莱曼成为了连接世界上最早的一神论的宗教地区。这个地方有着许多重要的象征性意义,是远古信仰融合以及圣经原型和神话传说的见证,它的存在远远早于索罗亚斯德教的诞生。
位于伊朗西北部的塔赫特苏莱曼的考古遗迹位于火山区的一个村庄中。该遗迹包括有部分重建于(蒙古)可汗尼德时期(公元13世纪)的袄教(拜火教)主圣堂和萨桑王朝时期(公元6世纪和7世纪)奉献给安那希塔(Anahita)的神殿。该保护区具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拜火教主圣堂、宫殿和整体结构对伊斯兰的建筑发展具有意义深远的影响。
从美吉时代开始,塔赫特·苏莱曼这个所罗门的宝座就养育了直到今天依然深不见底,依然被人们尊崇的神圣的各施奈普湖。历代王朝对它都有不同的称呼,一些学者叫它帕拉斯帕的帕提亚城,不过这个称谓现在还没有被确认。对萨桑尼迪亚人而言它是基斯,对阿拉伯人而言它是什斯,对蒙古人而言它是一个桑特瑞斯的征服者。
考古价值
塔赫特苏莱曼的考古遗址坐落于一个火山地区的山谷中。这一遗址包括了索罗亚斯德教避难所的主要部分,伊犁坎迪亚(蒙古)十三世纪重建地区的一部分,以及萨桑时代(六到七世纪)一些属于阿纳海塔的庙宇,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其中火庙宫殿的设计,以及总体的布局都对伊斯兰教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考古学研究发现在火庙的周围有许多硬币、瓦片、铜制炊器(伊斯兰教时期的遗留物)。苏莱曼之狱由一些史前遗迹和米底人神庙等组成,塔赫特苏莱曼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遗迹。
参考资料
Takht-e Soleyman./whc.unesco.org/en/list/1077.
世界文化遗产——塔赫特苏莱曼./www.71.cn/2015/0413/782527.shtml.
塔赫特苏莱曼-伊朗塔赫特苏莱曼./www.bytravel.cn/landscape/22/tahetesulaiman.html.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07:36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