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轴线是一个城市的景观、功能与发展轴线,是城市的“
主动脉”。置身
中轴线,可以领略城市的
文化底蕴,感受科技和创造,感觉城市的大气开放,感受现代都市的繁荣。
名词含义
基本含义
《
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城市轴线的定义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
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可见,城市轴线总是一种线性的
空间组织手法,由于其广泛的内容一般把城市轴线分为广义的城市轴线与
狭义的城市轴线。广义的城市轴线是与城市形态有关,是城市发展方向的“轴”。它可以是城市的干道,但不是封闭的快速干道或铁道,除具备对外交通功能外,还成为城市拓展的方向,像许多沿路发展的城市,如
巴黎;亦可以是河流,主要体现在沿河、沿海城市面上,如
广州、
香港;又或者是城市的绿轴,如
华盛顿。观察城市历史的发展和形态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市的“轴向”发展一定是与城市的生长点给合的。
狭义的城市轴线是城市空间形体轴。这是历史上传统设计的轴,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希腊、罗马的古城,还是印度古城的星象方位都离不开“轴”,这是人类心理心态的意向、礼仪等带来的建筑与城市设计上的“轴”,既是建筑“轴”的空间轴。当城市进入到现代化,汽车交通主宰了城市的交通。传统的建筑轴就成为人们步行观赏建筑的“轴”了,如城市广场、主要的景观大道等。现代城市空间往往展示出“多轴复合”的形象,我们常说的一个城市中的主轴线、次轴线、景观轴线、交通轴线等的共存就是一个城市中多轴复合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广义或狭义的城市轴线,往往与城市的物质形态相结合,像城市中的主要建筑、街道、广场、绿化等实体都是构成城市轴线的核心要素。
存在形式
从城市轴线的存在形式来区分,一般认为城市轴线包括实轴与虚轴两种。
轴线是客观存在的,给人以强烈的空间形象,构成城市的
肌理,每条轴线都可以得出建造建筑群体或城市发展的意义,称为实轴。它是通过各种建筑物的前后照应,左右对称形成的,城市实轴带有强烈的功能性,它是为实施而构筑的轴线,中国
北京的中轴线就是典型的
实轴。
另一种是为求得城市构图意向的“虚轴”。它存在于规划设计者进行创作的构思中。由于规划要纵观全局,有着内涵艺术的素养,因而在规划者心态中有形无形地也存在一种轴向的意念,有时表现为草图,有进表现为心态之所思。它使城市的总体获得完整、稳定、均衡,使之顺理成章。这种“轴”在建筑设计创作上,在建筑群体的组合上,在城市总体设计上都是十分重要的,
巴黎市传统的城市轴线就是典型的虚轴。
城市轴线由于贯穿于不同的城市区域而分为整体与局部的轴线,前都一般称城市主轴,它贯穿城市大部分地域,由交通走廊串连其公共活动节点,北京市中轴线由南至北贯穿全城,即为城市主轴,后者常具特定功能,如城市规划中常说的城市景观轴、文化轴等只具有特定的功能。当然除了在北京、巴黎等这些大城市中,在许多中小城市中民存在着轴线,而这些轴线就不单是由宏大的人工手法,如笔直的道路、规整的广场等形式来塑造,可能是以自然的绿地、河流水体等形在,它们的形态更多的表现为蜿蜒的、自然的、精巧的、小尺度的,通过这些元素也能形成这些城市的主轴线。
相关例子
北京市城市轴线
北京市城市轴线的产生与现状概况:几千年来,中国都城北京城之内南北向形成了一条长约7.8km中轴线,纵贯
正阳门、天安门、
故宫、
鼓楼、
钟楼等大型建筑,以金、红二色为主色调与四合院灰与绿营造的安谧,构成强烈对的视觉反差,给人极具震撼的审美感受。这条长7.8km的中轴线是古北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纵贯北京城市的中心,使得中国的古都北京庄严肃穆,充满了礼仪的规范和神圣的气氛。
梁思成先生也曾这样赞叹北京中轴线:“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全长7km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由外城正南的
永定门直穿进城,一线引直,通过整一个
紫禁城到它北面的
钟鼓楼,在
景山巅上看得最为清楚。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城市有这样大的气魄能够这样从容地掌握这样的一种空间概念”。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者说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条中轴线为依据的。
北京市的规划建设与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建设一样,是以整体平面布局、建筑群的巧妙地联结、组合为特征著称于世的。这些连接组合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明朗、对称。其指导思想就是风水地理的阴阳协调与对称平衡以及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是以中国传统的营国制度为基础设计的。
北京市轴线的发展展望:北京市新一版总规特别强调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其中一轴就是对北京市传统中轴线进行全新的规划设计将中轴线南延北伸。为了恢复和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性,北京市未来夫划提出重塑中轴线的规划目标。
北京市新中轴线全长25千米左右,核心区宽度约1000米,是北京市的脊梁,也是形成北京市空间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中轴线分为3部分,即从永定门至鼓楼的7.8千米旧城中轴线,从永定站到南除了对传统中轴线的保护,文物和规划部门还将传统的中轴线进行了南延北伸,提出了南、北中轴线的保护发展规划。北中轴线从北二环到奥林匹克分园中心区节点,作为北中轴线的端点,端点以北地区为森林公园,作为北中轴线的背景:二是北土城节点,结合北土城遗址与北中轴80米宽道路中央绿化带,创造肯有一定意义的
城市公共空间,强化和丰富北中轴线:三是北二环路北节点,在北二环路至安德路之间,中轴线两侧用地规划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南中轴线从永定门到南苑。规划部门提出,南中轴线两侧在做好用地功能调整的同时,应注意丰富中轴线的空间结构,重点规划3个结点:一是木樨园节点,结全木樨园商业中心区的建设,形成城市的公共空间;二是大红站节点,在中轴路与南四环路交叉口处,塑造重要的城市景观;三是南苑节点,作为南中轴线的端点,以大片森林公园相衬托。
未来对北京市中轴线的规划定位是:北轴线是现代中轴线,体现时代精神,是首都形象的活力中轴线,中轴线是传统中轴线,体现古都风貌,是民族精神的遗产中轴线,南轴线是未来中轴线,是国际公园,是大国气度的国际中轴线。北京中轴线的规划设计总体体现出北京中轴线的整体气质。
巴黎市中轴线
巴黎城市轴线的产生与现状概况:巴黎的规划设计是世界城市设计的典范之一,而巴黎城市轴线更是西方城市轴线中的典型代表。巴黎以最初的城岛为城市雏形,到后来在
塞纳河两岸扩展了城市,随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文脉同样也在延续伸展。经过了多个世纪的不断完善,在今日的巴黎城市中心区塞纳河的两岸,形成了若干条以历史建筑为主题,在城市空间上呼应相联的城市轴线。
巴黎两条主要的城市轴线,一条是南北向的,一条是东西向的。以
卢浮宫、丢勒里宫、
协和广场、
香榭丽舍大道、
凯旋门和德方斯副中心构成的东西约8KM长的城市主轴线,是巴黎城市轴线中最主要的一条,它充分利用开阔的水面、绿地,使城市空间更加开阔明快。轴线上串连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空间,每段景色各异,是巴黎的城市设计艺术的精华所在。
巴黎城市中轴线在路易十五时期,著名景园建筑师勒。诺物提出了丢勒里花园轴线伸长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巴黎后来城市发展的一项支配性要素,而这一轴向延长与塞纳河密切相关,这种轴向延伸概念通过实地建筑和种植一经建立,就成为巴黎此后发展的一项支配因素;到巴洛克时期,巴黎城市发展曾经历了一段君权扩张,更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法国拿破化时期实施的,由塞纳区行政长宫欧斯曼主持的巴黎改建设计,当时采用了一系列典型的巴洛克城市设计手法。经过一个对城市来说是辉煌壮丽的“大拆大建”阶段,逐渐形成了主次相间、层次分明的轴线群,相应的城市景观也随之塑造出来,同时也便捷和有效地控制了较大的城市版图范围。
巴黎南北向的城市轴线是经过巴黎天文台的经线,这条城市轴线由天文台向北,一路穿过优美怡人的卢森堡公园、宏伟的参议院、法兰西学院、越过美丽的塞纳河,继续向前经过巴黎歌剧院,一直延伸到蒙马特高地的北塔,还有一个南塔位于巴黎南部的大学城对面的蒙苏里公园内。巴黎的另一条城市轴线是以埃菲尔铁塔为中心的军校——铁塔——夏洛特宫轴线,这条轴线上有更多的绿地,更像是聚集人群的绿色广场。
巴黎城市轴线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巴黎德方斯城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将原有的城市空间轴线向西延伸,并形成了新旧并存,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发展的新巴黎城市空间轴线。德方斯地区曾经是巴黎市郊一处衰败的贫民窟,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演变成今日欧洲最大的商务办公区之一,其规划与实施经历了一段曲折而又艰难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巴黎日渐增长的办公楼需求促使法国政府做出了扩大巴黎市区范围、新建商务中心区的决策。从卢浮宫到凯门4。8KM的历史轴线继续向西延伸,跨越3个市镇范围,占地面积750公顷的德方斯副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就此拉开了序幕。1980年代末落成的德方斯大拱门为这一欧洲最大商务中心区的整体形象带来了新的魅力,同时,这座与巴黎城市历史轴线上的星形广场、凯旋门遥相呼应的伟大建筑也成为巴黎城市灵魂的再生之地。当香榭丽舍大街一直延续到新城德方斯区,直至大拱六下,随着大拱门后面建筑的渐渐淡化,这种建筑和城市轴线似有一种无限延伸的趋势,法兰西的浪漫也得以无限延伸,且不断向四周弥散开来。
按照巴黎市未来城市规划,巴黎城市的这条东西向发展主轴线还将继续建设延伸。城市计划是重点建设朗代尔大学园区和修建大量的住宅区。
城市中轴线不仅是一个概念,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城市的现代化以它为中心,市民的生活空间以它为坐标,它让你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所处的城市空间,也会让外地朋友第一时间领略城市的魅力,它是城市的核心,又是城市的窗口。只有站在城市中轴线上,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个城市的灵魂。
注:本词条资料来源于网络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