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经济
地级以上城市以区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区级行政机关为调控主体、以高效率为特色的地域经济体
城区经济一般是指地级以上城市以区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区级行政机关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率为特色的地域经济体。城区经济仍然属于区域经济,所以符合区域经济学的一般规律。但是,城区经济与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宏观层面的区域经济相比,有自己的特色。
成因
伴随中国城市化水平的持续提高,城区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而且因为在城市内部人才资源丰富,城区经济发展活力充沛,中国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
而对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就是城区经济和城区经济发展战略。该领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持续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但研究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沿海地区加快城区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根据现阶段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走势,城区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生产因素集聚,瞄准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为基本方向,强化区域经济特色,创造条件促进与当地资源环境相关的各类产业集群的发育和成长。中西部地区,要高度重视城区经济发展动向,积极谋划当地城区经济发展途径,努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必要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服务业在就业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2000年全球服务业增长值占GDP比重63%,主要发达国家占到71%。多数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的总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传统服务业,1970~1986年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分别增长了73.3%和200.8%,远高于传统服务业91%和85.3%。这些现代服务业大都是在城区发展的,而且充满活力。
国内外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内容非常丰富,有金融业集群模式、创意产业模式、总部经济模式、IT产业集群模式等等。
在金融业集群方面,全球最典型的有美国曼哈顿模式、英国金融城模式、日本东京模式等。
美国曼哈顿是纽约市的中心区,总面积57.91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其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量的82%,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其中央商务区形成于20世纪年代70年代,80~90年代达到鼎盛。主要分布在曼哈顿岛上的老城(Downtown)和中城(Midtown)。老城的华尔街金融区,集中了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金融业高度集中,而且创新性产品特别多,金融衍生品比比皆是,是曼哈顿模式的核心。伦敦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其商务区主要集中在伦敦城外和内伦敦西区的西敏寺区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节点区。大伦敦地区的GDP占英国的1/5,伦敦金融区的GDP占伦敦的1/4,占整个英国GDP的2%,其中伦敦金融和商业服务部门的产出占总产出的40%。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形成了城市中心、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的多点发展模式。英国共有金融服务企业12228家(1997年),其中大伦敦金融区就有5430家,占总数的44.4%.东京是国际大都市中的后起之秀。东京市中心传统上由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等都心三区构成,千代田的丸之内是东京的主体,国际金融机构高度集中,用地达到饱和状态。东京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模式采用了老中心区与多个新中心区分层次并进策略,来适应快速城市化的发展需求。东京商务区是网络结构,现代服务业集群也就具有了网络化的发展模式。
全球著名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或者叫总部经济集中发展区,是城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域。法国巴黎拉·德方斯10万就业人口中50%从事行政管理工作,集聚了IBM、日立以及法国本国20家最大企业中的14家总部。英国伦敦CBD提供了100万个就业岗位,办公建筑面积占全英国的一半左右。美国纽约华尔街在长仅0.54公里、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金融区集中了几十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以及上百家大公司总部和几十万就业人口,成为世界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使得曼哈顿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总部基地和金融中心。上海浦东已吸引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家外资企业,包括4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十家国内大集团总部,1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创意产业也是国内外城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根据英国政府的官方统计报告,其十三项文化创意产业2001年产值达1120亿英镑,占英国GDP的8.2%。香港年创意产业机构数目达30838间,就业人数达到17万人,创意产业的增值额达港币298.5亿,占本地生产总值2.5%。国内创意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的上海市至2006年11月,已经拥有创意产业园75个,从业人员2.7万人,创造产值约200亿元,人均产出率约60万元/年。
国内外实践证明,现代城区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信息快捷,基础设施保障程度高,非常有利于发展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因此,城区经济生命力强,发展潜力大,需要我们发展中国家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特征
第一,非完整性。在现代城市一般由多个城区构成的情况下,根据区位条件、历史沿革等因素变化,各城区经济功能要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因此,单个城区不必过分强调经济体系的完整性,也很难形成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而应服务于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功能,强化区域特色。多数大型或超大型城市都会有行政区、商务中心(CBD)或商贸区、特色工业区、高校科研区、住宅区等等,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与特色差异非常大。
第二,服务性。除工业区之外,城区经济一般以第三产业为主,突出服务性。在发达国家,城区经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而发展中国家,传统服务业占比重比较大。2006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主要以城区为主的上海市为50.6%,北京市为70.0%,郑州市金水区高达80%。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伴随大中城市“退二进三”的深入推进,城市发展第三产业的功能更强,城区经济的服务性将更加突出。第三,高效性。在城区,因为生产效率最高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致使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比较高。据调查,很多大型城市的商贸区或人才密集区,每年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高达5亿元以上,是普通中小城镇用地的5倍以上。在北京、上海及很多省会城市,已经出现有一批每年纳税超过1000万元的单栋写字楼,上海市甚至还出现一批“亿元楼”(亿元楼,即入驻写字楼里的企业每年所产生的税收超过了1亿元),形成“楼宇经济现象”或“总部经济”的雏形,经济效率更高。
第四,开放性。城区经济是一种天然的开放性经济,是在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支撑下发展的,而且必须依靠城区经济与其地域以外的其它经济体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量交换才能够保证其快速健康发展。没有开放性,城区经济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而城区经济发展健康的城市也往往是非常开放的城市。所以,开放性是城区经济发展的灵魂。1997年,美国版权产业出口创利668.5亿美元,超过了包括农业、汽车、汽车配件和飞机制造在内的所有主要产业。2001年,美国核心版权产业为国民经济贡献了5351亿,约占GDP的5.24%,从中可以看到其开放性和发展潜力。
第五,集群化。由于集群化具有经济学上追求的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形成区域品牌,甚至形成国家品牌,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竞争力,扩大当地经济的影响力,是当今国内外产业布局的最佳模式之一。在发育比较成熟的城市,都形成有颇具影响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如美国曼哈顿的金融业集群,北京中关村的IT产业集群,王府井的商业集群,武汉光谷的光电产业集群,西安教育产业集群,沪深股市周边地区的金融服务业集群,郑州市二七区灯具一条街,金水区科技市场的IT服务业集群等等。由于生产要素集聚,一旦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活力就比较充沛,进一步吸引相关要素的能力将增强,内在的发展机制将日益完善,经济发展就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指导思想
结合我国国情,城区经济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明确加速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方向,根据所在城市总体发展需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坚持服从于城市发展大局的分工和定位,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发挥地方特殊优势,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有选择地吸引相关生产因素集聚,强化区域经济特色,创造条件促进产业集群发育和成长,壮大经济实力,为辖区创造优美、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从战略上推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战略目标
第一,民富。就是要通过发展经济,增加有效就业,稳定增加居民收入,保障绝大多数居民生活富裕,特别是要科学合理掌握税赋,注意藏富于民,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比较殷实,让更多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幸福。
第二,区强。就是科学涵养税源,保护税源,促进区级财政收入稳定健康增长,保障区级政府有足够的资金不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环境优良。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为居民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第四,社会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结合国家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筹集充足的资源,强化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公共福利状况,积极主动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战略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国内外发达地区,城区经济发展活力非常强劲,一般都是当地经济发展的辐射源,对区域经济发挥着发动机的作用。而经济落后地区,城市区级行政区域的主要管理职能不少仍然停留在为辖区居民进行社区服务的传统状态,没有把蕴藏在本辖区内部的各种经济资源充分调动起来,纳入城区经济发展的管理架构,非常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区经济发展,从战略上认识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步伐的长远意义,统筹规划各地城区经济发展蓝图,迅速掀起发展城区经济的高潮,提高城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步伐,从宏观上改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状况,优化城区经济结构。
第二,出台意见。为了发挥我们的体制优势,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步伐,借鉴国内外经验,建议各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城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组织的力量推动城区经济加速发展。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进一步细化的加快城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开创城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制定规划。城区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同城市城区经济发展拥有不同的优势,也面临不同的问题。为了避免行政推动的城区经济发展出现盲目发展现象,建议组织各个方面的专家,在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区域发展理论和方法,制定各具特色的城区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当地城区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培育集群。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产业集群成为一种新的公认的充满活力的区域发展模式,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我们研究认为,在区域发展中,只有一部分对规模要求强烈的产业适宜做大作强,如煤炭开采,石油化工原材料生产,钢铁冶炼及轧制,汽车制造等等;而更多的产业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多样化的需要和价格竞争的压力,更加适宜通过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在城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条件的地方,要在充分认识产业集群这种新型区域发展模式科学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论证本地城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积极培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一批与本地实际相适应的特色街区,如金融一条街,电子一条街,特色饮食一条街,特色工业园区等等,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城区经济的特色化,逐步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城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3 11:54
目录
概述
成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