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布罗河战役
西班牙内战中的战役
埃布罗河战役,是西班牙内战期间于1938年开展的一次战役。
战役背景
正当西班牙第二共和国众叛亲离的时候,第二届布鲁姆政府也倒台了;当时,国民军在阿拉贡大获全胜,把加泰罗尼亚同共和国分割开来,粉碎了共和军的防线,人们都以为共和国随时可能覆灭。共和军虽然在比维尔防线顶住了国民军,没有让国民军攻下瓦伦西亚,但国民军在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后,自然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休整。另外,在7月23日之前,国民军一直在不停地向比维尔进攻,不给政府军喘息的时机,而连日的撤退,以及在最后防线上苦战的事实,已让政府军精疲力尽、士气消沉。加泰罗尼亚被国民军包围后,从法西边境运来的物资就无法运到共和国: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战斗,无疑是毁灭性的。在这个危急关头,为了拯救瓦伦西亚,使共和军重整旗鼓,共和军总参谋部试图夺回主动权。共和军为此发动了埃布罗河攻势,它不仅震惊了整个西班牙,也震惊了外国列强——它们以为共和军已无法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了。
罗霍发现,必须“在军事方面和国际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从1938年年初开始,西方列强与德国之间的关系再次变得紧张起来。吞并奥地利,仅是希特勒的小试牛刀,它预示着希特勒将提出更多的领土要求。欧洲中部正酝酿着战争。此时,内格林政府再次找到了将内战国际化的机会。它必须再次向欧洲和全世界证明:尽管共和国遭到了挫败,但它的斗志丝毫没有减弱,共和军的士气依然高涨;简单来说,促使西班牙人民在1936年揭竿而起的运动,能够经得住时间和艰苦战争的考验。内格林很可能想证明,这场斗争还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分出胜负,敌人将不得不接受妥协。因此,埃布罗河攻势是一次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战役。
在埃布罗河流域发动进攻,就得在不利的地形渡河,这会造成额外的危险。其实,要想解救瓦伦西亚,只有两个办法:直接向萨贡托以北发动反攻,夺回在前几个月丢失的土地,解救列万特的首府(但是,由于参战部队已疲惫不堪,缺乏预备兵力,马德里战线、埃斯特雷马杜拉战线和安达卢西亚战线都缺乏兵力,这一行动一开始就缺乏可行性);或是在其它重要地段发动大规模行动,阻止国民军继续向瓦伦西亚进攻。共和军总参谋部的首要目标,是迫使国民军将注意力从列万特转向加泰罗尼亚。
准备投入这次进攻的部队在北方进行了整编;它们依然组织良好,在渡河之前,它们必须先进行奇袭,为此它们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某些问题显然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携带重装备渡过埃布罗河这个问题,而要实现第二个目标,即突破国民军的战线,收复地中海沿岸地区,就非得克服这个问题不可。其实,共和军必须赢得全面胜利,才能证明它仍有赢得战争的能力。但是,如果这次战役一开头就不顺利,就有可能会以惨败收场。总参谋部很清楚它要冒一定的风险,但这种风险是经过权衡计算的。其实,共和军必须摆脱被动挨打的态势:考虑到双方的实力对比,共和军是不可能大获全胜的,但是,它仍然有可能、而且也必须赢得局部的胜利。
战役过程
渡过埃布罗河
共和军在6月选定了发起攻击的地域。关于这一点,罗霍将军指出:总参谋部起初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它最后将目标限定为:在埃布罗河河湾的两侧强行渡河,占领南岸的各个高地,并向纵深推进。
为了协助这个有限的主攻,共和军准备在两个方向上进行助攻:助攻之一是沿着法永(Fayón)—梅奇嫩萨(Mequinenza)一线,向西进攻,切断国民军的联系,并阻止国民军派兵增援;另一个则沿着海岸进攻,这个助攻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总的来说,共和国政府的胃口不算大,尽管它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整个埃布罗河集团军,以及从东部集团军群抽调的几个师。但是,集中兵力和兵器、调集第一次渡河所需的船只、运输桥梁的零部件都需要时间,所以,发动进攻的时间不得不推迟。这些工作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尽管如此,这次进攻几乎彻底达成了突然性。
7月24日至25日夜间,共和军小心翼翼地把船只部署到位。由小股突击队进行的进攻,体现了共和军战士在装备与技战术方面的最高水平。尽管共和军的技术保障仍和以前一样不够充分,在进攻刚开始的头几个小时里,驻扎在距埃布罗河仅有几公里的指挥所里的总参谋部同第五军失去了联系;但渡河行动还是几乎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当天晚上传来了捷报:共和军建立了桥头阵地,河上架起了可供步兵和装备通过的桥梁,黎明时分,部队已从两处开始渡河。共和军兵分两路,一路向比利亚尔瓦·德·洛斯·阿尔科斯(Villalba de los Arcos)推进,另一路向甘德萨和科尔维拉·德·埃布罗(Corbera de Ebro)推进,在埃布罗河的河湾地带包围了以莫拉·德·埃布罗(Mora de Ebro)为中心的突出部。7月26日,共和军占领了科尔维拉·德·埃布罗,并打到了比利亚尔瓦·德·洛斯·阿尔科斯与甘德萨的外围。莫拉·德·埃布罗突出部在数日之内被消除了。然后,共和军在渡过埃布罗河后,建立了宽三十千米、纵深二十千米的桥头阵地。第四十二师在北面渡过了埃布罗河,在法永和梅奇嫩萨之间建立了一个辅助性的桥头阵地,它可以依托这个桥头阵地,阻挡国民军的援军。尽管国民军的飞机立即进行了疯狂的反击,共和军还是把五万名战士送过了埃布罗河。
但是,由于未曾考虑过如何发展胜利,共和军再次未能扩大战果、乘胜追击。共和军没有集中足够的兵力,缺少预备队;战士们在五天苦战之后,已经疲惫不堪。共和军向比利亚尔瓦·德·洛斯·阿尔科斯和甘德萨连续发动多次进攻,却未能攻下这两个地方。国民军撤入村庄负隅顽抗。共和军遭到了强大的火力,不得不停止进攻。在初期的战斗中,共和军缺少重装备,尤其是装甲车。等到二十四吨坦克终于渡过埃布罗河时,国民军的援军已经赶到了。
国民军在7月25日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国民军的飞机不断投下炸弹、用机枪扫射,给正在渡河的共和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共和军虽然还能在夜间调遣援军渡河,但第一批桥梁已被国民军的狂轰滥炸摧毁;为了摧毁桥梁,国民军还打开了埃布罗河在比利牛斯山区的各条支流上的水库。共和军的桥头阵地依然岌岌可危。
消耗战
8月1日,真正的战斗开始了。国民军向共和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企图把共和军赶回对岸;共和军则死战不退。这次战役一直打到11月15日才结束;在这次战役中,就像在特鲁埃尔战役中一样,政府军表现出了能够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顽强战斗的能力。
但是,埃布罗河集团军不得不陷入了一场比拼装备的消耗战。尽管它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它却无法赢得这样的战斗。罗霍认为,这是一场“物资充足的军队与物资匮乏的军队之间的战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只有一个意义:当捷克危机撕裂欧洲之时,展现共和军的战斗力,让外国人认为共和军仍能与国民军势均力敌。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缓和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它也彻底粉碎了外国干预的希望。因此,对共和国而言,埃布罗河战役不但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是危险的:乌利瓦里写道:“加泰罗尼亚的沦陷,是由埃布罗河战役的结果决定的。”当然,共和军如果在8月初就撤回埃布罗河左岸,就能避免它后来遭到的重大挫折,也就不会遭受惨重的伤亡了。但那样一来,它为中部战区的共和军争取到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更重要的是,在大张旗鼓地发表捷报之后,又放弃桥头阵地,这会给共和军及后方的士气造成沉重的打击。
而且,尽管国民军投入了大量兵力,共和军总参谋部还是站稳了脚跟,顶住了国民军的进攻。共和军司令部可能宁愿选择防御战,而不是大规模的机动作战。坚守在桥头阵地的部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它们占领了当地的主要观察点,这对它们的防御是有利的。战役初期的成功,以及它们觉察到的敌人的犹豫不决,使它们更加勇敢、更加顽强。
在共和军开始进攻时,国民军仅有少量的兵力。在共和军的整个进攻地段上,除了安波斯塔(Amposta)之外,国民军只有第五十师一支部队。国民军总参谋部认为,埃布罗河形成了一条天然防线,共和军平时的行动又很迟缓,所以没有在这一带部署重兵。而它对这两方面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尽管在这次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某些国民军军官的情绪还很乐观,但到了25日黎明,战报的调子就变了;前方传来的消息非常糟糕。尽管国民军仓促将大量物资投入战斗,并调集了可用的全部火炮与飞机,它还是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恢复了“平时的战况”,并巩固了战线。
为了挽回局面,摩洛哥军先后投入了七个师。弗朗哥将军不得不从列万特抽调部队,甚至还从中部战线的一些地段上抽调部队,前去增援埃布罗河的国民军。在特鲁埃尔战役之后,他再次接受了在敌人选定的地方战斗。但他接受了这个挑战,因为他对自己与日俱增的物资优势充满信心。要想在如此狭窄的战线上获胜,就必须使用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弗朗哥认为他现在能做到这一点。
共和军也站住了脚跟,并调集了援军。在长达几周的时间里,双方僵持不下,不断地投入新装备与新部队,直到惨重的伤亡迫使其中一方撤出战场为止。埃布罗河战役甚至比特鲁埃尔战役更为血腥。它也变成了一场歼灭战,但这一次,它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国民军的反击起初进展顺利。共和军在法永的桥头阵地被攻陷了;国民军集中了大量的兵力,特别是炮兵,高度集中的兵力使国民军迅速赢得了胜利。共和军第四十二师实际上已被消灭。
但这仅仅是局部的胜利。关键的战斗发生在甘德萨桥头阵地。国民军在这里遭受了初步的失败:在8月10日以前,国民军向潘多尔斯山脉(Sierra de Pàndols)发动了进攻,遭到了共和军的顽强抵抗,阿斯纳尔写道:“(共和军的抵抗之激烈)在整个战争中是空前绝后的”;国民军实际上未能取得任何战果。在8月和9月,国民军几乎都在连续不断地进攻,在此期间,国民军的进攻只暂停过几次,每次暂停的时间都很短,它暂停进攻也只是为了让伤亡惨重的部队进行整编。国民军在10月之前发动了四次进攻。严格来说,这些行动不能算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只是局部性的行动,双方都在围绕着几个要地反复争夺。在特鲁埃尔战役中,战斗的残酷性主要是由天气情况造成的,而埃布罗河战役又比特鲁埃尔战役更为残酷,它既旷日持久又艰苦卓绝,令人回想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埃布罗河战役就是西班牙的凡尔登战役
战役结果
然而,共和军不可能无止境地忍受这种几乎不间断的破坏。兵力与物资的沉重损失,最终耗尽了共和军的力量。到了10月底,共和军的预备兵力已经不够用了。国民军却还能派出援军。它成立了新的马埃斯特拉斯戈军,这个军下辖五个师,军长为加西亚-巴利尼奥将军。
10月24日,国民军下达了第四十四号总命令,命令部队“消除埃布罗河突出部”。其实,这次进攻直到11月1日之后才真正开始。国民军奇袭并攻占了共和军在卡瓦利奥斯山脉(Sierra de Caballos)上的阵地。从11月1日到11月8日,国民军攻占了莫拉·德·埃布罗西南方的整个桥头阵地。国民军的反攻的第二阶段结束于11月15日。政府军失去了在战役初期攻占的全部地域。共和军证明了它具有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奋战和坚守的能力,但它遭受了惨重的伤亡,耗尽了它最后的一丝力气,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战役影响
11月15日以后,埃布罗河一带的战线无疑是稳定下来了。另一方面,在埃斯特雷马杜拉地区,叛军在8月发动了进攻,沿着卡维萨·德尔·布维(Cabeza del Buey)到阿尔马登(Almadén)一线推进,并且进展迅速;当地的共和军在得到来自列万特的部队支援后,最终顶住了叛军的进攻。埃布罗河战役迫使国民军调走了最精锐的部队,使中部战区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米亚哈利用这个机会,整编了他的部队。
但是,弗朗哥打赢阿拉贡战役之后,共和区就被分割成了两块。加泰罗尼亚的共和军得不到休整的机会;连日的苦战已使他们疲惫不堪。共和军需要一段比较长的休息时间,还需要补充武器装备,才能形成一道坚固的战线,迎击国民军的大规模攻势,然而它什么都没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失败,使厌战情绪越来越明显。在7月底,从埃布罗河传来的捷报,曾一度鼓舞了士气;然而,共和军初期占领的地区,后来又被国民军夺回去了。获得国外支援的希望,也随着慕尼黑阴谋而破灭了。普里耶托认为“欧洲背叛了我们”,他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加泰罗尼亚是无政府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五月事件发生的地方,对加泰罗尼亚而言,欧洲的“背叛”,是内格林的政策招致的报应。革命被抛弃了,现在整个欧洲都在支持弗朗哥。
加泰罗尼亚的后方首次出现了动摇的迹象。现在已经不可能把巴塞罗那变成第二个马德里了。1936年曾有过的那些条件,现在都不存在了。人们已经失去了信心。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10:32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