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防护是指为了避免暴露于大气中受到水、温度、风等自然因素反复作用的路堤和路堑边坡坡面出现剥落、碎落、冲刷或表层土溜坍等破坏而对坡面加以防护的措施。
简述
坡面防护,主要是保护
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及湿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土表面的风化、碎裂、剥蚀演变进程,从而保护路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兼顾路基美化和协调自然环境。坡面防护设施,不承受外力作用,必须要求坡面岩土整体稳定牢固。简易防护的边坡高度与坡度不宜过大,土质边坡坡度一般不陡于1:1~1:1.5。地面水的径流速度以不超过2.0m/s为宜,水亦不宜集中汇流。雨水集中或汇水面积较大时,应有排水设施相配合,如在挖方边坡顶部设截水沟,高填方的路肩边缘设拦水埂等。
常用的坡面防护方式有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等)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砌石、护面墙等)。前者可视为有“生命”防护,后者为无机物防护。有“生命”防护以土质边坡为主,无机物防护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有“生命”防护在边坡稳定和改善路容方面,优于无机物防护。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可美化路容,协调环境,调节边坡土的湿温状况,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它对于坡高不大,边坡比较平缓的土质坡面是一种简易有效的防护设施,其方法有种草、铺草皮和植树。土质边坡防护也可采用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或网格固定撒种,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土质边坡防护的边坡坡度宜在1:1~1:2之间。
种草
种草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或路堑边坡。一般要求边坡坡度不陡于1:1,边坡地面水径流速度不超过0.6m/s。长期浸水的边坡不宜采用。采用种草防护时,对草籽的选择应注意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通常应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最好采用几种草籽混合播种,使之生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播种的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
播种方法有撒播法、喷播法和行播法等。采用撒播法时,草籽应均匀撒布在已清理好的土质边坡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对于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土质,应在坡面上先铺一层5~10cm的种植土。路堑边坡较陡或较高时,可通过试验采用草籽与含肥料的有机质泥浆混合,用喷播法将混合物喷射于坡面。采用行播法时,草籽埋入深度应不小于5cm且行距均匀。种草应在温度、湿度较大的季节播种。播种前应在路堤的路肩和路堑的堑顶边缘埋入与坡面齐平的宽20~30cm的带状草皮。播种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清除杂草等养护管理,直到植物覆盖坡面。
铺草皮
铺草皮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特别是当坡面冲刷比较严重,边坡较陡,径流速度大于0.6m/s而又需要快速绿化时,采用铺草皮防护比较适宜。草皮应选择根系发达、茎矮叶茂、耐旱草种,不宜选用喜水草种。铺草皮的方式有平铺(平行于坡面)、水平叠置、垂直坡面或与坡面成一半坡角的倾斜叠置,以及采用片石铺砌成方格或拱式边框,方格式框内铺草皮等
铺草皮需预先备料,草皮可就近培育,切成整齐块状,然后移铺在坡面上。草皮的规格一般为20cm×25cm、25cm×40cm及30cm× 50cm的块状或宽25cm,长200~300cm的带状;草皮厚6~10cm,干旱和炎热地区为15cm。铺时应自下而上,并用竹木小桩将草皮钉在坡面上,使之稳定。草皮根部土应随草切割,坡面要预先整平,必要时还应加铺种植土,草皮应随挖随铺,注意相互贴紧。
铺草皮施工时,应将边坡表面挖松整平,并尽可能在春秋季或雨季进行,不宜在冰冻时期或解冰时期施工。
拉伸网草皮
拉伸网草皮是在
土工网或土工垫等土工合成材料上铺设3~5cm厚的种植土层,经过撒种、养护后形成的
人工草皮。固定草种布(也可称植生带)是在土工织物纺织时将草种固定于土工织物中,然后到现场铺筑,养生,以促使草皮生长的一种土工合成材料草皮制品。网格固定撒种是先将土工网固定于需防护的边坡上,然后撒播草种形成草皮的一种边坡防护方法。
植树
植树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和风化极严重的岩石边坡,边坡坡度不陡于1:1.5。在路基边坡和漫水河滩上植树,对于加固路基与防护河岸可受到良好的效果。它可以降低水流速度,种在
河滩上可促使泥沙淤积,防止水流直接冲刷路堤。在风沙和积雪地面,林带可以防沙防雪,保护路基不受侵蚀。此外还可以美化路容,调节气候,改善高等级道路的美学效果。
植树防护宜选用在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下能迅速生长、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的树种,用于冲刷防护时宜选用生长很快的杨柳类或不怕水淹的灌木类,公路弯道内侧边坡严禁栽植高大树木。种植后在树木未成长前。应防止流速大于3m/s的水流侵害。必要时应在树前方设置障碍物加以保护;植树防护最好与种草结合使用,使坡面形成一个良好的覆盖层,才能更好地起到防护作用。
工程防护
当不宜使用植物防护或考虑就地取材时,采用砂石、
水泥、石灰等
矿物材料进行坡面防护是常用的防护形式。它主要有砂浆抹面、喷浆、勾缝或喷涂以及石砌护坡或护面墙等。这些形式各自适合于一定条件。
抹面防护
抹面防护,适于石质挖方坡面,岩石表面易风化,但比较完整,尚未剥落,如页岩、泥沙岩、千枚岩的新坡面。对此应及时予以封面,以预防风化成害。抹面作业前,应对被处置的边坡加以清理,去掉风化层、浮土、松动石块并填坑补洞,洒水湿润,以利牢固耐久。常用的抹面材料有石灰浆等,其中石灰为胶结料,要求精选。混合料如加纸筋或竹筋,可提高强度,防止开裂;如掺加适量制盐副产品卤水,因含有
氯化钙与
氯化镁,可使抹面加速硬化和预防开裂。抹面厚度视材料与坡面状况而定,一般2~10cm,分两次进行,底层抹全厚的2/3,面层1/3。操作前,应清理坡面风化层、浮土与松动碎块、填坑补洞,洒水润湿。抹面后,应拍浆、抹平和养生。
喷浆及喷射混凝土
喷浆及
喷射混凝土适用于易风化但尚未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且破面较干燥。对高而陡的边坡、上部岩层较破碎而下部岩层完整的边坡和需大面积防护的边坡,采用此种方法较为适宜。对成岩作用差的黏土岩边坡不宜采用。喷浆厚度一般为5~10 cm,喷射沉淀土厚度以8cm为宜,分2~3次喷射。喷浆的水泥用量较大,重点工程可选用。比较经济的砂浆是用水泥、
石灰、河砂及水,按重量比1:1:6:3配合。坡脚应作1~2m高的
浆砌片石护坡。施工前,坡面如有较大裂缝、凹坑时应先嵌补牢固,使坡面平顺整齐;岩体表面要冲洗干净,土体表面要平整、密实、湿润。喷层厚度应均匀,喷后应养护7~10d。
勾缝及灌缝
勾缝适用于较硬、不易风化、节理缝多而细的岩石路堑边坡;灌缝适用于较坚硬、裂缝较大较深的岩石路堑边坡。灌缝可用体积比1:4或1:5的水泥砂浆。灌缝和勾缝前应先用水冲洗,并清除裂缝内的泥土、杂革。勾缝时要求砂浆嵌入缝中,与岩体牢固结合。灌缝时要求插捣密实,灌满缝口并抹平。
上述几种防护方法,可以局部处治、综合使用,并与放缓边坡等方法加以比较,力求实用和经济。如果在坡面防护时着色或修饰,还有助于改善路容。
砌石防护
砌石防护有干砌和浆砌两种,可用于土质或风化岩质路堑或土质路堤边坡的坡面防护,也可用于
浸水路堤及排水沟渠作为
冲刷防护。
易遭受雨、雪、水流冲刷的较缓土质边坡,风化较重的软质岩石坡,受水流冲刷较轻的河岸和
路基,均可采用干砌片石防护。这些边坡应符合路基边坡稳定要求,坡度一般为1:1.5~1:2。干砌片石防护一般有单层铺砌、双层铺砌和网格内铺砌几种,流速较大时宜采用网格内铺石的防护。单层铺砌厚度为0.25~0.35m,双层的上层为0.25~0.35m,下层为0.15~0.25m。当干砌片石护坡效果不好时,或水流速度较大,波浪作用强,有漂浮物冲击时,可采用
浆砌片石护坡。其厚度一般为0.25~0.35m。用于冲刷防护时最小厚度一般不小于0.35m。浆砌片石护坡较长时,应在每隔10~15m处设置沉降缝,缝宽约2cm,内填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护坡的中、下部设10cm× 10cm的矩形或直径为10cm的圆形泄水孔。其间距为2~3m,孔后0.5m范围内设置反滤层。砌石防护应先在片石下面设置0.1~0.5m厚的碎(砾)石或砂砾混合物垫层,以起到整平、反滤的作用,并可增强抗冲击能力;然后由下而上平整铺砌片石,要错缝嵌紧,并用砂浆勾缝,以防渗水。石砌护坡坡角处应设置墁石基础。在无河水冲刷时,
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为护坡厚度的1.5倍。当受水流冲刷时,基础应埋置在冲刷线以下0.5~1.0m处,或采用石砌深基础。
护面墙
护面墙指为覆盖各种软质岩层和较破碎岩石的挖方边坡,以免其受自然因素影响,防止雨水渗入而修的墙。护面墙应紧贴边坡坡面修建,只承受自重,不承受墙背土侧压力。故要求挖方边坡必须符合稳定性要求。墙基要求设置在可靠地基上,在底面做成向内斜的反坡。冰冻地区墙背应埋置在冰冻线0.25m以下。护面墙较高时,应分级修筑,每级6~10m,每一分级设不小于1m的平台,墙背每4~6m高设耳墙,
耳墙一般宽0.5~1.0m。沿墙长每10m设一条伸缩缝,宽2cm,填以沥青麻筋。墙身应预留6cm×6cm或10cm × 10cm的泄水孔,并在其后作反滤层。若坡面开挖后形成凹陷,应以石砌圬工填塞平整,称为支补墙。对缓于1:1.25或1:1的路堑边坡也可采用干砌片石或浆砌片石的形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