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湾海战
发生于1612年的海战
坎贝湾海战,发生于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将领托马斯-贝斯特在海战中挫败了达-库尼亚率领的葡萄牙舰队,使他们获得莫卧尔帝国古吉拉特总督萨德尔汗的青睐。
公关之旅
早在16世纪末,意在开拓远方的英国人就考察了数个东方区域。其范围远远超出当代的次大陆范围,继而向东抵达南洋深处的苏门答腊爪哇,也曾与荷兰人抱团进攻过葡属澳门,直至孤悬于亚洲大陆之外的日本列岛。但有限的人力与资金投入,还是注定了他们在那个特殊阶段内难成气候。尤其是在有葡萄牙势力先入为主的印度西海岸,错综复杂的地缘形势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雄踞大陆北部的莫卧儿帝国,却是不可多得的公关对象。
由于是从中亚南下的内陆征服者构建,莫卧儿帝国在前期对于海洋因素缺乏足够认知。直到著名的阿克巴大帝搞定古吉拉特地区,才让帝国拥有了稳定的海岸线以及不可多得的成熟港口。只是因为出手太慢,才使卡提阿瓦半岛上的第乌落入葡萄牙人之手。好在还有地理位置更靠内侧的苏拉特港,让帝国总督得以直接触及近代海洋文明。加上莫卧儿本身所具备的超大体量,自然能以集中资源的政策红利吸引八方来客。反过来,这也给缺乏基础的英国人以重大机遇。
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发起自建立以来的第10次远征航行。在船长托马斯-贝斯特的指挥下,由公司的股东们凑出4艘武装盖伦帆船,并将主要目标设定在北印度。他们首先航行到中美洲的特立尼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然后利用季风穿越南大西洋。在绕过防御并不严密的好望角后,又穿过了同样缺乏拦截兵力的莫桑比克海峡,最后于当年的9月5日成功抵达苏拉特。尽管葡萄牙人的第乌殖民地看似压制了坎贝湾,却只能依赖极小的福斯特桨帆船巡逻。因此,英国人的盖伦帆船几乎不受阻拦地越过红线,轻松开启此次远征的第二阶段行动。
但仅仅过了8天时间,一支由16艘福斯塔船组成的葡萄牙巡逻队就追踪而来。只是摄于英国武装商船的火力优势,暂时不敢有任何直接敌对行为。
贝斯特也赶紧派代表接触莫卧儿当局,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明确答复。如果印度人拒绝对他们开放贸易,那么就迅速转进更东方的苏门答腊。不巧的是,帝国的古吉拉特总督萨德尔汗并不在港内。由于一场临时叛乱的爆发,他正在更南方的区域指挥作战。倒是有2名英国船员因来路不明而遭拘捕,惹得贝斯特下令扣押1艘本地商船,才将人质交换回来。
垄断者的反击
1612年10月10日,几位英国船长已觉得留在苏拉特没有太大意思。经过短暂的商讨,他们决定转移到苏拉特附近的苏瓦里镇。那里同样具备港口的地理潜质,同时又更加贴近萨德尔汗的所在位置。更重要的是,他们预感此次公关的时间将会延长,而附近的葡萄牙人也不可能长期无视自己。
事实证明,英国人的不祥预感非常准确。虽然第乌的守备队非常有限,却可以及时将消息传递给南方的印度总督。后者也立刻从果阿派来4艘盖伦帆船,准备将企图染指北印度贸易的闯入者驱逐出去。虽然后者其实已经离开原先位置,却无法躲过小型桨帆船和本地线人的密切关注。问题是那个年代的技术条件非常有限,让驰援速度看上去非常缓慢。所以当达-库尼亚指挥的编队接近苏尔特,已经是当年12月9日的事情。
此时,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商船还都停留在塔普提河口。这条流经苏拉特港的主要水系,因地形缘故而在沿海位置又形成了泄洪湖。在涨潮时为一片汪洋,等到退潮后又会暴露出大片浅滩。对于盖伦级别的大帆船而言,若违反自然因素硬来,肯定会在半途中搁浅。但库尼亚却不愿意再浪费时间,希望抓住深水期的尾巴闯关。哪怕当时的海风非常微弱,也可以召唤本地驻军的桨帆船队进行拖拽。居于安全位置的英国人,当然对以上行为看得清清楚楚,随即靠着猛烈的火力给予回应。
虽然同为武装商船,英国人的盖伦帆船还是往往比葡萄牙对手更为精锐。指挥官贝斯特乘坐的龙号旗舰,不仅具有非常可观的500吨体量,还至少装有30门远程火炮。编队中第二大的船只也在200吨左右,配备16门炮的重火力。余下2艘更小一些,但水兵和船员都是精心招募的老手,对于如何御敌有较多心得。相比之下,库尼亚的舰船空有吨位优势,却将更多空间用于装载货物。自己的旗舰就只安装了28门火炮,二号船更是只是16门炮配置,剩下船只的状态也是更为不堪。最重要的是,经年累月的分散部署让葡萄牙人必须大量任用低素质成员,舰船的武器也难以获得及时替换。唯有在面对水平不佳的亚洲对手时,这些因素都不明显。等到对面换成了同等级别的欧洲船只,所有缺陷都将暴露出来。
于是,当葡萄牙人还忙于用小船拖拽主力舰渡过浅滩,英国人的炮弹就开始倾泻到他们四周。前者也立刻开火回应,却因为阵型太差而无法形成相同效果。好在打苦工的小型桨帆船队没有受到影响,成功将全部4艘盖伦船都拉入泄洪湖。以库尼亚为代表的葡萄牙指挥官则还想着加速冲锋,尽快对英国舰船展开跳帮攻击。只是因为对方的火力过于猛烈,而被迫停下来继续对击。直到双方分别发射完40枚炮弹,才因夜幕将临而告一段落。始终居于守势的东印度公司方面损失轻微,急功近利的葡萄牙舰队则已折损30名船员。有史以来第一次,他们开始咒骂发明火药武器的人,这也是在过去的亚洲战场上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9月10日白天,双方继续在空间有限的泄洪湖附近展开角逐。库尼亚再次下令所有人加速前去抓住对手。贝斯特的属下则是反其道而行,尽力避免任何近距离接触。此时的所有8艘帆船都处于逆风位置,行进路线较为曲折,并不时需要在调整位置时发炮互殴。但英国人还是凭借船只的更好状态,始终将求战而不得的葡萄牙人甩在屁股后面。虽然编队中较小的船只有几次被对方大船贴近,却能凭借火力强劲的龙号增援而脱险。等到他们顺利进入坎贝湾水域,又让紧追不舍的葡萄牙船突遭搁浅。此前一直被甩在后面的桨帆船编队,这时方能追上去进行抢救。但重回战场的大帆船还是无力让英国人受到多大损伤,只能再次停泊在安全距离上过夜。
当天晚上,库尼亚决心给不愿决战的英国懦夫们以特别教训。他下令将1艘福斯特小艇改造为火船,借助夜幕掩护去偷袭锚钉的东印度公司帆船。只是火苗尚未蹿起,贝斯特的手下就已察觉威胁。随后的匆忙射击更是直接将小艇打坏,让来不及点火的船员只能调头逃逸。整场战斗也就此告一段落,让神经紧绷的两军都获得了数日喘息之机。
12月14日晚上,按捺不住的英国人首先选择开溜。贝斯特的4艘船都悄悄离开锚地,向着坎贝湾的另一侧海岸机动。葡萄牙人直到天亮才发现情况,却已经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去往何处。正巧有12艘来自第乌城的福斯塔船出现,让库尼亚得以继续大面积地搜索对方。通过几天的密集侦查,终于在苏拉特以东6英里处发现对手。但葡萄牙人计划的夜袭还是没有成功。当他们悄悄接近英国人所在的锚地,就发现那里的水深足以让自己的大部分船搁浅。于是干等到日出,依然在低效率的追击中忍受炮击。在付出300伤亡的同时,只打死了30名敌人。
帝国的选择
既然重新寻觅到英国船队,库尼亚就不准备放过任何决战机会。只是剧情总是按照之前的样板重演,除了徒增葡萄牙编队的伤亡,并没有对办法让东印度公司方面遭受更大损失。
至于贝斯特死活留在坎贝湾的原因,只是在等待莫卧儿方面的正式答复,否则早已彻底甩掉那些难缠的垄断维护者。而真正困扰他的问题,是缺乏基地而无法补给弹药。考虑到英国舰船更为依赖火力输出,这样的窘境会随时间推移而对自身愈发不利。最后的折中选择,就是重新回到莫卧儿人管理的苏拉特港,凭借强势的第三方保护来回避消耗。如影随形的葡萄牙船队,就索性在泄洪湖之外的水域蹲守。
到了1613年1月6日,莫卧儿帝国方面的回复正式传递到贝斯特手中。虽然萨德尔汗早先对英国人并不在意,却通过一系列冲突而认识到新来者的厉害价值。由于葡萄牙舰队早于莫卧儿人的马队抵达印度,使得帝国在开拓海外贸易领域存在诸多不便。所以只有引进更多交涉对象,才能确保少量港口的多元化发展。
完成指标的东印度公司船队,便放心大胆地在苏拉特进行了十多天贸易。最后在1月18日突然离港,赶在坎贝湾外围的葡萄牙人有反应之前,头也不回地冲向锡兰。他们还将继续在那里松动伊比利亚对手的东方海权垄断。随后去往关系甚密的苏门答腊,直到次年4月才最终返回英国本土。由于他们的努力,往后的英国商船将更为方便的去往北印度贸易,从而一步步开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世界级强权。
至于没能堵住对手的葡萄牙人,在当时还没预见到坎贝湾海战的巨大危害。毕竟,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挑战,来自同样不为英国所喜欢的荷兰人。但后来的历史进程表明,恰恰是初期低调而表现更为顽强的不列颠子民,夺取了原本属于伊比利亚先驱的全球海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8 14:20
目录
概述
公关之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