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婆诃罗 (Divākara, 613-687),汉名“日照”,武周时
译师之一,中印度人。
地婆诃罗是
婆罗门种姓,年幼出家,住在
摩诃菩提寺和
那兰陀寺。地婆诃罗风仪温雅,神机朗俊,背着书箱拜师学艺,研究精义多年。
自仪凤四年(公元679年)至天后(武则天)垂拱末(公元688年),前后十年,于两京东西太原寺及西京(长安)广福寺,共译出经论十八部,三十四卷。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载,协助诃罗译经者有:战陀般若提婆(译语)、慧智(证梵语)、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辩、明恂、怀度(证义)、思玄、复礼(缀文、笔受)。新经译出后,由天后亲自作《序》,冠于经首。
地婆诃罗辞乡时,他的母亲还在。他不忘养育之恩,想要报答母亲,于是来到
神都,向皇帝上奏章,请求回国。最初,未得到准许,地婆诃罗便再三固请,武则天终于答应了他,便造绯罗珠宝袈裟,附供菩提树像,敕锡神钟一口,及请幡像供具,计划按原路返回。
地婆诃罗出发前,却在垂拱三年(68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告知门下弟子说:“吾当逝矣,右胁而卧。”不久,无疾而终于神都(洛阳)的魏国东寺,参与葬礼的人成千上万。武则天听说后,深加悲悼,赐绢千匹当作陪葬品,仿佛丧失了亲人,将其厚葬于于龙门山之阳,伊水之左。门下弟子修理灵龛,增建重阁于精庐之侧,扫洒供养。梁王武三思奏请在此建造伽蓝,敕名“
香山寺”。
《
大乘显识经》二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佛说证契大乘经》二卷、《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佛说大方广师子吼经》一卷、《佛说大乘百福相经》一卷、《佛说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一卷、《佛说大乘四法经》一卷、《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一卷、《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一卷、《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经》一卷、《
大乘密严经》三卷、《
佛说造塔功德经》一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二卷、《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
宋《
高僧传》卷二《地婆诃罗传》评价他“洞明八藏,博晓五明”,由此可见其知识渊博,学通内外。
2016年至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唐代香山寺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一处塔基遗迹,根据地形、地宫构造、出土砖和石刻,结合文献,确定其年代,判定其可能为地婆诃罗墓塔。
武则天听闻地婆诃罗圆寂“深加悲悼”,敕命将其葬于“龙门山之阳、伊水之左”(即龙门东山南麓),此后,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提议在地婆诃罗墓塔塔院的基础上扩建寺院,武则天敕名香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