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诗是把行政单位名及山川胜迹名等嵌于诗中而成的诗作,可分为“狭义地名诗”和“广义地名诗”。现存最早的地名诗是
南朝宋谢庄的《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
地名诗是将郡名、
州名、
县名、
道里名(行政单位名)以及山川胜迹名等,嵌于诗中,假借词意成篇。如果没有“假借此意”,虽句句有地名,也只是纯粹的
嵌名诗。
根据地名诗的作用可简单分为两类:第一类即“巧意地名诗”,巧意地名诗是指作者刻意将地名嵌于诗中,本质是一种文字游戏;第二类为“自然地名诗”,这种地名诗是自然而然的用到地名或者诗中含有地名且地名在诗中含有一定作用的诗。
根据地名诗的取材范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狭义地名诗”,所谓狭义地名诗是指对某个地区的各个地方进行连缀成篇的诗;第二种为“广义地名诗”,这种诗的范围和空间距离都非常大,不局限于某个地区。
据考证,现存地名诗以
南朝宋谢庄(421—466)的《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为最早,全文如下: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名诗,标题中的“都”指南朝宋都城
金陵(今南京)。诗从游览山水的行前准备及计划落笔,描写沿途所见景色和对山川古迹的探访,寓涵着抚今叹昔之感。篇中涉及从浔旭至
金陵间的稽榭、
烟台、翔州、秋浦、高湖、
南陵、青溪、黄沙、
雷池、
茅堂、鲁显、秦良、
博望、梁山等十几个地名、山水名。诗以全篇对仗的五言古体写成,具有典型的南朝地名诗风格。统观全诗,此诗在地名诗中看来属于凤毛麟角,但若以写诗水平来看则稍逊一些。
谢庄之后,有
南朝宋竟陵王
萧子良(460—494)的《郡县名诗》,今已不存。但其同时代的
王融、
沈约、
范云等人的和作尚在。从中可以看出,南朝地名诗都是五古,喜用对仗,甚至有全篇对仗的。唐代地名诗始有律诗、绝句。
作者简介宋湘,字焕襄,号芷湾,清乾隆21年(1756)生于广东
嘉应州(今梅县)白渡创赋乡象湖村。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庆4年已未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还乡,主讲惠州
丰湖书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词垣。12年丁卯,充四川乡试正考官。13年戊辰,充贵州乡试正考官。18年癸酉,出守云南
曲靖府,寻署广南府,权迤西道。道光5年乙酉,迁湖北督粮道,次年卒于
任所。为官期间,关心
民疾,积极用世,政绩斐然,为当地百姓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