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童声合唱团
社会组织
圣马可儿童合唱团(Les Petits Chanteurs de Saint-Marc)是1986年成立的演出团体,在法国里昂享誉盛名超过二十年,曾赴世界各地演出。在指挥尼古拉斯·博特带领下,合唱团将在音乐会上献唱《歌声伴我心》电影乐曲,其他演出节目还包括古典、歌剧及民歌等逾二十首歌曲。此外,澳门文化中心儿童合唱团亦会参与部分大合唱。
合唱团简介
法国圣马可儿童合唱团由尼古拉斯·博特(Nicolas Porte)创建于1986年,凭借2004年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名声鹊起。作为今年中法文化之春的重磅演出团体,该合唱团在广州、深圳、北京等多个城市巡演。近日,在此次巡演的最后一站北京,合唱团团长尼古拉斯·博特及成员接受了中国网专访。
尼古拉斯·博特(以下简称博特):合唱团有大约60名团员,其中25到30名在参加各地音乐会巡演。这些团员最大不超过15岁。这也是一般中学毕业的年龄。
每年都有30名左右儿童报名参加圣马可合唱团.其中半数,也就是15至18名儿童最终会被录取。录取标准中最重要的要能够每天有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训练,当然也要有相当的嗓音条件。
这已经是合唱团第三次到访中国,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我们都很爱中国,中国观众非常热情,友好。他们对表演的响应很积极,对我们的音乐也很认同,我们很高兴得到中国观众的掌声和鼓励。
我们会在不同国家的演出不同的节目。其中有一部分传统歌曲是保留节目,在法国或者其它国家都会演。此外,我们会留出一定的时间演出当地的歌曲。比如在中国,我们会演唱一些中国歌曲,比如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我们还为中国观众特意排练了一个根据儒勒-凡尔纳小说改编的小歌剧《80天环游地球记》。
我没有具体数过。但几乎在每个走过的城市都会有类似的合作演出。在香港和广州各地尤其多。中国的合唱水平很高,我感受到合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也很高。中国演员和我们演唱方法会不同,双方都会在交流中受益。我认为中国合唱团体也很高兴听我们演唱。在音乐会上,中法两国小演员同时演唱,声音相互交融,非常有意思。我想,中法两国的关系通过音乐也得以进一步加强,今天的这些儿童在未来成年后可能有更多机会在一起合作,一起工作。
放牛班的春天》2004年公演时,我们合唱团已经成立20多年了。当时,每年演出30到50场。还要巡演。电影公演后,我们当年演了100多场。邀请很多,巡演也很多,差不多所有假期都在巡演,我们此次来华就是参加亚洲巡演。这是电影成功后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我们的知名度现在已经超出法国,走向世界,所以,能够参加那部电影的演出对我们来说是很大的快乐,荣幸和机遇。
电影的成功也使法国合唱事业获得重生。其知名度也在世界各地,比如中国获得提高。我听说在中国,孩子很小就开始唱歌。在法国就很不同。在法国合唱还是个小众艺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成功使合唱重新回到艺术界,特别是回到媒体的视线中,很多孩子看完电影就想参加合唱团。我们在法国也帮助创建了很多合唱团,这部电影确实让法国的合唱团体获得了新生。
创办人
合唱团指挥尼古拉斯.博特(Nicoias Porte)生于1963年,从小就拥有很高的音乐天分。他在里昂教区合唱团唱歌,及后成为一位歌唱家,而且对童声合唱指挥产生兴趣。自1984年开始,他在圣马可学校任教音乐科,并于1986年勇敢地成立了圣马可儿童合唱团
创办背景
音乐教师尼古拉斯·博很早就开始了音乐之路。他4岁便开始在里昂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同时在里昂大教堂唱诗班中演唱。
他感到,钢琴对他来说很难,长大之后不确定自己是否想要成为一名音乐家。他选择了学习科学,成为了一名建筑系的学生,他并没有放弃音乐,在许多活动中他还会作为一名歌唱家参加特别演唱。
1984年,里昂的圣马可学校创办,校方请尼古拉斯·博做一名兼职音乐老师,当时的他还是一名学生,这大大资助了他的学业。1986年,他被邀请作为一名全职音乐老师—这时候他做出了创立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决定。有野心要办一个儿童合唱团,这和电影中的克莱门特有些相似。但是他也有让合唱团变得国际化的念头。
尼古拉斯·博的初衷是建立一个优秀的、有艺术价值的欧洲儿童合唱团,就像英国和德国之前所做的一样。同时我也想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获得音乐教育的机会。从特别的专业水平上讲,我认为有激情并且有积极的态度来投入到这其中是非常重要的,中小学的男学生是最适合的人选。最终,他的热诚、积极和富有纪律的教学方式让他的合唱团得到今天的荣誉。
历史发展
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由尼古拉斯·博成立于1986年。合唱团的成员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年龄界于10-15岁之间。《放牛班的春天》上映之前,该合唱团在法国里昂已经享誉十多年。
2003年,出身于音乐学院的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准备拍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他写了一部关于儿童合唱团的电影,为了片中的小歌唱家们,他四处寻访心目中天使般的男孩和天使般的合唱团。他几乎走遍了全法国,却不尽如人意。当他来到里昂,抱着最后的希望,与新锐作曲家布鲁诺·库列斯(Bruno Coulais)拜访了圣马可童声合唱团。
当时合唱团正在为一个巡演作准备,尼古拉斯·博回忆起当年与巴拉蒂相见情景几乎一拍即合。他们喜欢合唱团的工作方式,还有它的声音。
尚-巴堤·莫里耶(Jean-Baptiste Maunier)是圣马可童声合唱团的一名独唱演员了。导演在找到他心仪的合唱团的同时,也找到了他心仪的独唱演员。这个有着碧蓝眼睛和纯金色头发的13岁少年,成了《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个顽劣、自负又忧郁的天才儿童的不二人选。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最佳外语片奖”提名,其原声大碟也卖出超过两百万张,圣·马可童声合唱团也成了演出商们的香饽饽。
当初扮演电影中合唱团的小歌唱家们已经长大,回头看,这部电影几乎就像是为圣马可童声合唱团量身定制。“这部电影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启示,他们懂得了比热爱音乐更多的事情,他们同样也明白了合唱团可以吸引年轻人,而不仅仅是流行音乐。”说到片中细节,这位圣马可童声合唱团永久成员、创办者、指挥家仍是感慨万千。
当然,电影中展现的并非真实的故事。但在排练和拍摄过程中,这个团队深深地影响了孩子们并且使他们变成了一个大家庭,这是现实与电影的相同之处。在电影中,孩子们找到了希望并且重新寻回了自信。每一天你可以在我们的合唱团里看到这些,一个在学校中迷失了的小男孩也许可以在合唱团中重获自信。这是一种伟大的团结,在音乐中,甚至在孩子们的玩笑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星们一个个都因变声而离团,但名声在外让合唱团反而吸引了来自整个法国甚至欧洲其它国家的童声人才,因此,乐团的整体水准还保持着较高水平,合唱团的演唱风格却丝毫没有受此影响,依然以每年100多场次的音乐会保持着活力,皆因灵魂人物尼古拉斯调教有方。
一唱成名
2004年有部感动了全球千万观众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该电影曾获2004年法国金球奖最佳电影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提名,并击败好莱坞的大制作《特洛伊》成为当年的法国票房冠军。影片于2004年在全球放映,吸引了过千万的观众观看并为片中小演员的感人表演和纯真如天籁般的童声而泪洒影院。
电影里的合唱团小演员来自导演寻遍全法国而找到的法国里昂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合唱团的指挥尼古拉斯·博特同时也是影片的音乐总监,随着电影的全球公映获空前成功,其原声大碟更卖出超过两百万张。
中国巡演
2005年圣马可童声合唱团在北京、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并不得不加场演出,莫不将之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相提并论。
2013年4月,他们将首度来到广州,让我们重温电影中《风筝》、《在路上》、《回忆》等最感人的歌曲,为广州的春天带来最动人的童音。该合唱团将与广州市少年宫合唱团和广东省实验中学合唱团两支全国顶尖的童声合唱团一起交流演出,届时,演出将成为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一大盛事。
2013年,11月17日他们的天籁童音将再次唱响重庆大剧院,同时还带来了精致版舞台剧《80天环游世界》,讲述主人公环游到中国的故事。
人才危机
童声合唱向来以其清澈纯净和空灵柔和的“天籁之音”备受人们钟爱,发源于教堂唱诗班的历史又使其具有悠久传统和极高水准。然而,由于现代男童变声期普遍提前,该国合唱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才危机。
欧洲的童声合唱通常由10岁到14岁间处于变声期之前的男孩组成。这个年龄段的男童能够发出一种近似女声,却比女声更加丰满、纯净的音色,可以将清亮透明的音质特点发挥到极致。一般而言,当男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变声后,就会退出合唱团。因为此时他们的声音不稳定,又没有充分成熟,也不能演唱低音部分。
过去团中的男孩通常可以唱到15岁至16岁,但男童变声期普遍提前了1年至2年,这是一个越来越糟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孩子饮食条件太好,摄入了过多的蛋白质,所以发育期提前。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能够在合唱团唱到十四、五岁的男童,很多团员刚刚进入合唱团训练了一两年后就变声了,不得不离开,浪费了很多资源。由于损失的通常都是训练有素的团员,合唱团只能限制他们的演出曲目,避免具有挑战性的高难度作品。
面对这种局面,有人提出使用假声唱法来解决童声合唱的人才危机。该提法遭到了众多音乐界人士的反对,他们认为此举将破坏童声合唱的美感。因为童声合唱的发音都采用直声唱法,而具有穿透力的纯洁美感向来被认为是合唱的精髓所在。
在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一些英国合唱团已经开始降低年龄门槛,把通常为8岁的团员甄选年龄线降到6岁,并开始建立幼龄团员的“储备梯队”。
评价
作为此次演出的特邀指挥,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香港童声合唱协会会长唐少伟告诉记者,“放牛班”的走红让童声合唱的形式渐渐被国内观众熟悉,来华的合唱团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仿冒名团的造假演出团体,由于欧洲出生人口的逐年下降,老牌的童声合唱团都面临着生源稀缺的问题,真正能维持着高水准的合唱团已为数不多。
也给人们造成了一哄而上,难辨合唱团艺术水准的困扰。作为国际合唱联盟副主席,唐少伟曾与包括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在内的多个世界知名合唱团合作,对于世界童声合唱的发展,他表示大多老牌名团已开始走下坡路:“优质生源的稀缺是造成合唱团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欧洲发达国家的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每年报名合唱团的适龄儿童人数也都在萎缩。另一方面,以往’合唱班‘都是欧洲中小学校的必修课,且教学管理严格,如今学校和家长更会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以前的一套教学体制很难发挥作用。排练的时候玩游戏机、吃零食、开小差……这些在以前都是要受到指挥严厉惩罚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6:43
目录
概述
合唱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