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印
清代文物
土尔扈特印,银印,制作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方形,虎钮,錾刻满、蒙文“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之印”,其中,“乌讷恩苏珠克图”意为忠诚、忠顺,“卓里克图”意为英勇、勇敢,全印文意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信息简介
土尔扈特印,银印,制作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方形,虎钮,錾刻满、蒙文“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之印”,其中,“乌讷恩苏珠克图”意为忠诚、忠顺,“卓里克图”意为英勇、勇敢,全印文意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土尔扈特部最高首领渥巴锡去世后,清朝政府将汗印颁发给了渥巴锡的长子策凌纳木扎勒。之后,先后有11名继任的卓里克图汗执掌此印。
历史背景
据记载,土尔扈特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厄鲁特,明朝称瓦剌,厄鲁特蒙古四部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本来游牧于雅尔之额什尔努拉,雅尔在新疆塔城西北地区,今哈萨克斯坦的乌尔札尔地区。公元17世纪初,准噶尔部逐渐强大起来,企图役使其他各部。
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十分不满,在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挈全族越过哈萨克部西走,到达了俄国伏尔加河。之后,俄国沙皇在顿河区、伏尔加河中游以及乌拉尔区进行扩张活动,严重威胁了土尔扈特部蒙古人民的和平与安定生活。俄国沙皇强迫土尔扈特人为他们当炮灰,征调大量蒙古人充当士兵,参加对土耳其瑞典的战争,并在经济上大肆掠夺,强迫他们推行东正教。土尔扈特部人不堪忍受沙皇的压迫,决定破釜沉舟,义无反顾地举旗东归,返回自己的祖国。
1771年1月,17万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率领下,男女老少一路跋涉,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回到他们称之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对于这一壮举,清朝政府非常重视。第二年9月,清代乾隆皇帝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之一的普陀宗乘之庙(也称小布达拉宫)接见渥巴锡等东归首领,用蒙古语与他们交流,封渥巴锡为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乾隆皇帝还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下令用汉文、满文、蒙古文、藏文四种文字刻在两座石碑上,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现在,这两座石碑存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面的普陀宗乘之庙内。
土尔扈特部最高首领渥巴锡去世后,清朝政府将“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之印”颁发给了渥巴锡的长子策凌纳木扎勒。之后,先后有11名继任的卓里克图汗执掌了此印。银印的分量与这枚官印一起颁发的,还有“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南部盟长之印”、“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北部盟长之印”、“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东部盟长之印”、“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西部盟长之印”以及“旧土尔扈特部南旗管旗札萨克之印”、“土尔扈特部南中旗管旗札萨克之印”、“和硕特部管旗扎萨克之印”等印章,清朝将它们分别颁发给了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的各个盟长和旗长。
清朝政府前后颁发给东归的旧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一共20枚印章,其中汗印1枚,盟长印5枚,旗长印14枚。现在,有15枚印章分别收藏于新疆博物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物局、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档案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档案局等单位,其中新疆博物馆收藏数量最多,有10枚印章。还有4枚印章下落不明,1枚印章可能当时被清朝政府收回。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3:01
目录
概述
信息简介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