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们江国际合作学会
吉林省的国际合作促进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图们江分会(吉林省图们江国际合作学会)成立于2013年6月7日,是经国家和吉林省民政部门批准的国内唯一研究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国际合作促进机构。
引言
2014年9月,在第十五届大图们倡议政府间协商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图们江分会(吉林省图们江国际合作学会,以下简称“学会”)被确定为图们江区域合作中国唯一学术研究牵头单位。2013年12月,由学会申报承建的“东北亚(图们江)国际合作研究基地”以及学会和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申报承建的“东北亚国际语言文化研究基地”,通过了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专家评审组的评审,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吉林省首批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
学会优势
定位优势
学会将研究目标锁定在中国三大国际次区域之一的图们江区域,具有明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人才优势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专家组副组长张景安、吉林省委原副书记林炎志、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专家组副组长、吉林省军区原司令员岳惠来、吉林大学委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王胜今、延边大学校长朴永浩等人任名誉会长;吉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图们江区域开发专家组成员李铁任会长(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副会长);俄中友协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先生担任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陆南泉、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任邢广程、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琏瑰等担任常务理事,学会同时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原中央党校教育长王瑞璞等多名国内知名学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还聘请百余名从事图们江国际区域合作开发领域研究的高校教授、学者为学术理事,从而形成强大和明显的人才支撑。
科研优势
学会现拥有320家学术、开发区、企业理事单位(个人),44家常务理事单位(个人)。其中包括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延边大学、吉林财经大学、长春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一个高校与开发区、企业的长效对接平台,既为高校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条件,也为开发区和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传播优势
依托学会的智力资源,学会自主创办了《两江·图们江合作》刊物,创建了“图们江国际合作网”,积极宣传东北亚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为致力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事业的政商学界人士搭建有效沟通交流平台,为开展东北亚经贸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
法律服务优势
学会聘请了吉林省司法厅原副厅长冯明芳为特约会长兼首席法律顾问,并聘请知名律师团队为会员单位和个人解决涉外经济事务中的法律维权和服务,具有一般性社团组织不具备的法律服务优势。
学会自成立以来,以“创新研究、辅助决策、开拓平台、引领合作”为宗旨,开展了对图们江区域合作和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由会长李铁、副会长于潇牵头组织完成的 《中蒙阿尔山—乔巴山(两山)铁路通道建设研究》课题成果获得了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最高奖——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咨询报告类一等奖;此外,学会还组织出版了《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开放战略研究》、《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蓝皮书》、《长吉图战略的“东进西连”发展战略研究》等图们江国际合作系列丛书,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为吉林省沿边开放以及长吉图沿线开发区、国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东北亚经贸合作提供咨询建议,构建图们江区域国家间合作的交流平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1 15:26
目录
概述
引言
学会优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