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缩写:ICID。在灌溉、排水、防洪、治河等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国际非政府间学术组织。1950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中国于1983年成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会员国。
机构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为国际执行理事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9人、秘书长1人。在印度新德里常设中心办公室,由秘书长主持日常工程。该会到1986年底有81个会员国。
性质
作为科学、技术、专业和自愿参加的非政府间的非赢利性的国际组织,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成立于1950年6月24日。通过水与环境的合理管理以及灌溉、排水和防洪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水土管理以及灌溉和排水土地的生产率,改善全世界人民的衣食供给。
规定
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每3年举行一次,改选执行理事会,并审议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及会务。至1987年已举行过13次会议,讨论内容涉及规划、投资、经济、设计、
施工和管理方面的新经验与技术上的新进展。
出版物
有《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通报》,每半年一期。
宗旨
国际灌排委员会的
宗旨是鼓励和促进工程、
农业、
经济、
生态和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科学技术在水土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推动灌溉、排水、防洪和河道治理事业的发展和研究并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更加综合的方法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灌排委员会通过以下目标实现其宗旨:
(1)
灌溉、排水、
防洪、土壤改良及与其附属工程(包括大坝、水库、灌水渠道、排水管道以及其它与蓄水、输水、配水有关的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有关的规划、融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
(2) 为河道治理、防洪和防止农田被海水入侵而建立的系统以及与其附属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有关的规划、融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与大坝、航海工程以及基本的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关的规划、融资、社会经济和环境除外;
(3) 灌溉、排水、防洪、河道治理和土壤改良在应用科学、技术、管理、运行和维护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培训及能力培养;
(4) 为满足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灌溉和排水方面较落后的低收入国家的需要而促进国际投入;
(5) 推动灌排事业的发展和系统管理;
(6) 汇集与灌溉、排水和防洪有关的国际知识并向全世界范围进行推广;
(7) 找出与灌溉、排水和防洪有关的国际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8) 促进农业用水中的节水;
(9) 促进灌溉、排水和防洪系统的用水户和受益者之间的平等,尤其是性别平等;
(10) 保护并改善灌溉农田的水质与土质。
灌排委员会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其宗旨:
(1) 国家灌排委员会间的信息交流;
(2) 举办不定期的会议、研讨会、工作组会议、展览、培训和考察;
(3) 组织一定的研究及试验;
(4) 印发科研杂志、会刊、论文报告、指南、书籍、文件以及视听和电子宣传材料;
(5) 出版一些特殊的出版物,如新闻、会报、
期刊、规范细则、传单、
杂志、教育及推广材料和为使全社会了解灌溉、排水和防洪而出版的著作等;
(6) 同其他与灌溉委员会的宗旨有关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合作;
(7) 在其活动领域内采取一些其它的必要措施。
中国加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1年成立灌溉排水国家委员会,第一任主席为崔宗培。中国于1983年成为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会员国。中国台北委员会也参加该组织的各项活动。
1983年10月l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第34届国际执行理事会。这次会议,根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秘书长弗朗姆杰光生代表委员会领导成员的提议,一致通过决议,接纳中国灌溉排水国家委员会为中国与会国正式指定的代表,同时将设在
台湾的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台湘委员会(决议另发),完成了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的必要手续。
研讨会
2005年9月17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第19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5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回良玉指出,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既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这次大会以“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土资源利用”为主题,对于推动国际灌排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全球面临的人口、
资源、
环境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淡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在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我们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与中国坚持不懈地加强以
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灌溉排水事业分不开的。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和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减轻了水旱灾害的损失。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政府将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继续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继续推进灌溉排水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参与灌溉排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充分发挥灌溉排水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回良玉在会前会见了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先生及部分与会代表,并参观了中国国际灌排及用水管理技术设备展览。出席本届会议的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计1000多人。
遗产名录
2014年9月16日在
韩国光州举行的第2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第65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首次举行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此次被列为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共17处,其中,中国共4处,即四川乐山
东风堰、浙江丽水
通济堰、湖南新化
紫鹊界梯田及福建莆田
木兰陂。
最高奖项
国际灌排委员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设立国际节水奖,包括节水技术奖、节水管理奖、节水青年奖和节水农民奖四个奖项,旨在奖励对节水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每个奖项全球每年只评选一个。我国先后有茆智院士、康绍忠院士,中国灌排委员会原主席、水利部农水司原司长王爱国等灌排领域人士共计14次获得过该奖项,其中获节水技术奖7次、节水管理奖6次、节水青年奖1次。
2022年10月6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的第24届国际灌排大会暨第73届国际执理会全体会议上,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公布并颁发了2022年度节水奖。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李根东、苏小飞获得2022年度国际节水管理奖,这是国际灌溉管理领域的最高奖项。
签署项目
2023年9月17日,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与宁夏水利厅签署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字展示(中国)平台项目,标志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字化展示(中国)中心正式落户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