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游资亦称“热币”。在国际间频繁流动,以追逐利率差额
收益、
汇率变动收益,或追求安全保值、逃避资本管制为目的的短期资本。其特点是,流动性很强,转移迅速频繁,对市场的变化非常敏感。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期间,国际游资曾大量出现,对一些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极大危害。60年代末70年代初
国际货币体系发生危机期间,亦曾大量地在“软货币”和“硬货币”之间从事外汇投机活动。国际游资,是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冲击各国经济,加深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危机的重要因素。
基本定义
国际游资又可称为国际投机资本,它是一种游离于本国经济实体之外,承担高度风险,追求高额利润主要在他国金融市场作短期投机的资本组合。
国际游资,也叫
热币、
热钱(hot money)是指在国际间频繁流动,以追逐短期汇率、利率、股票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短期资本,是
国际短期资本中最活跃的部分。
性质
国际
投资资本与国际投机资本共同组成
国际资本。从两者的资金来源上分析,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国际投资资本,哪些是国际投机资本。因为它们的来源构成大体相仿,此外当国际游资的投机行为状态还原到一般静止状态时,它仍是一般资本。所以对国际投资资本和国际投机资本的界定要依据它们的
投资目的、
投资对象和操作手段上。
投资目的
国际投机资本的
投资目的相当明确,即绝大部分操作瞄准短期的高额利润,这种高额利润的可以高于社会
平均利润数倍或几十倍。对一般国际
投资资本来说,这种高额利润是难以获得的。国际投机资本的高额利润是由短期操作形成震荡来造就的高幅度
价差所构成,而一般的投资利润则产生于缓和渐进,日积月累的收益。
投资对象
国际投机资本往往选择证券商品或金融衍生商品,诸如:汇率、股票、
债券期货、
期指、
期权等商品;而一般国际
投资资本虽也涉足这些领域投资,但相当比例选择产业作为投资主要方向。据有关
资料分析,国际游资基本上动用其80%的
资金量用作为证券,汇率和金融衍生商品的投资,而极少涉足产业的投资。
类型
国际游资按投机性大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的套汇、套利或证券投资资金,投机性不强。其持有人主要是各种基金、跨国公司、
证券经营机构。其主体是发达国家的各种互助基主、
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多数基金为盈利及
分散风险需要将其资金的15%投放于国外,并将投放于国外市场资金的10%注入新兴市场。另一种是投机性很强的资金,如美国的对冲基金,其规模较小。这种资金直接冲击、操纵或垄断一国的外汇和股票市场,造成市场大幅振荡,从中牟取暴利。
经济冲击
国际游资对一国经济的冲击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吸引——逃离型”。当一国
经济过热时,为抑制
通货膨胀,
货币管理当局实行高利率,在
汇率保持不变或波幅很小情况下,吸引大量国际游资流入,从事套汇、
套利或
投资活动,迫使其
货币升值,引发外贸
逆差。与此同时、证券价格与
房地产价格也节节上升,形成“泡沫化’经济。高估的市值和恶化的贸易形势,使外汇市场产生
货币贬值的心理预期,引发资本(包括国际游资)外流,并使货币进一步贬值,形成恶性循环。货币贬值到一定程度,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的外资开始出逃,价格下跌,
经济泡沫破裂。另一种是“蓄意投机型”。当国际游资发现某国汇市或证券市场上的获利机会时,便综合运用
信贷、
期货、
现货等多种
金融手段,调集大量资金,大肆进行投机活动,1992年对英镑和里拉的冲击是蓄意投机型的典型案例,1994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及1997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则是国际游资两种冲击方式复合运用的结果。
投资手段
国际投机资本通常采用短促、快速隐蔽,突然发动的手段来操作投资行为,人们很难确定某个时期内国际投机资本在某一领域投资的资金规模,时间和地点。而一般
投资资本是不会采用这种投机手法,因为投资是个缓慢、持续、累计的过程。在高新科技和先进的通讯设备的介入下,国际投机资本频繁、快速、突然的移动变得更加变幻莫测,它倾刻之间从一个国家转移至另一个国家往往成为现代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
市场作用
索罗斯们为了扰乱
香港金融市场,大肆牟利,首先在外汇市场上
大量抛售港元,吸纳美元。因为他们预料为了维护
联系汇率制稳定,香港金管局必定会提高港元存款利率。而
市场利率与证券价格反向变动,利率上升,必然导致证券价格下降,
股指下跌,此时在股指期货上建立
空头仓位就能谋取利益。因此,他们在外汇市场抛售港元同时,又大量
沽空恒指
期货 第二,国际游资的剧烈流动活跃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因为如果没有它的存在和作用,整个金融市场会变得十分平淡与沉闷。市场交易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交易的停滞,因此,主动进取的投机资本的存在为市场制造了活跃气氛,也促使买卖交易顺畅完成。
第三,国际游资的巨额交易促进了
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繁荣。在定义国际游资时,我们说它的主要战场在
金融衍生商品市场。因为
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与国际游资的投资偏好一致。像我们熟悉的
国债期货、股指期货都是
金融衍生产品,也都是国际游资喜好的
投资对象。应该说,金融
衍生产品的出现是为投资者
保值服务的,但是,若没有投机资本的存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活跃程度,对平衡
汇率波动和利率波动的积极作用也不会如此显著。
第四,国际游资的日益壮大要求
国际金融体系作出相应改革。国际游资的流动是一种纯市场性的行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它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国际金融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危害性
对国际游资的危害性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①由国际游资冲击引起的金融危机给所在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经济增长率普遍下降,失业和
通货膨胀上升。
②凡因国际游资冲击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其自身经济均存在问题,特别是其
金融系统均无力承受外资大量撤离引起的房地产、股市和汇市大幅下挫。
负面作用
国际游资
过度投机导致证券投资功能异化。国际游资一般是巨额资本的组合,通常以各类投资基金的名义出现。他们的规模之大,很轻而易举就能引发一国证券市场的剧烈震荡。尤其当国际游资进行过度投机操作时,它们对证券投资功能异化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国际炒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极大化,不惜耗费巨资破坏相关市场的平衡机制,使之朝有利于投机的方向倾斜。而这种过度投机的操作方式最终将市场引入背离经济发展的运行轨道,并最终给金融危机的爆发留下隐患。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误导
国际资本配置,破坏实质经济发展。国际资本的过度投机,会将大量资本投入于缺乏相应资源配置的市场,例如国际炒家们投资房地产,可以脱离实际地把价格哄抬到很高,在这个
高企的价格背后,却没有实质性的、兴旺的
房地产业作为支撑。实质经济无实质的发展,从而给一国造成虚假的繁荣。当国际游资获利退出后,留下的却是大堆的泡沫,如果一国的金融机制非常脆弱,那么危机的发生在所难免。
第二,国际游资
过度投机违背
货币流通规律,破坏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流通应以商品或劳务的流通为基础,购入商品,资本流出,卖出商品则资本流入。但是国际游资的过度投机往往短促而又急速,加之数额巨大,使得该国短期
资本流动变化无常,货币收支项目平衡机制严重失调,政府的控制难度增加。
第三,国际游资过度投机制造市场虚假繁荣,破坏价格均衡机制。价格与货币的内在关系可以简单表示成货币数量增加,商品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减少,商品价格下跌。但是,由国际投机资本造成的价格上扬并不遵循这个规律。就向我们前面讲的
房地产投资的例子,因为投机家们要牟利,因此他们不顾一切地投入巨额资金推高
房产价格,当该国的居民普遍认为经济回暖价格上扬而进入市场投资时,恰恰是炒家们绝佳的出货时机。一旦国际游资得手携利退出,房地产市场泡沫瓦解,价格立刻下降,由此会引发一系列连锁的负面效应。
第四,国际游资的
过度投机还会引起外汇市场价格波动,破坏外汇市场稳定。在
东南亚金融危机当中,象索罗斯在香港、泰国、印尼的大举进攻都是从破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制度开始的,它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该国
汇率制度震荡,从中利用汇率商品获取利润。这场冲击使得这些市场
外汇储备大量流失,
外汇兑换比例严重失控,最终造成货币大规模贬值,直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构成威胁。
正面效应
承担投资风险
国际游资存在的目的就是投机。在经济学上,投机是一个中性词,没有任何贬义。
投机者自愿承担风险,以期望获取盈利,在这一行动过程中消除
套期保值者的风险。在一个经济大环境中,风险总是只能转移而无法消除的,如果说
套期保值者是投资者,那么承担他们转移的风险的,就是投机者。具体到国际贸易中,就是由国际游资承担了国际投资者的风险。
发现价格
国际游资的强大投机性,使得其密切关注全球各国的外汇、
股指、利率等等信息。一旦发现有失衡的地方,比如便大举涌入。以汇率为例,当一国
货币汇率偏低时,他们大量买进;偏高时,大量做空。这样可以在不断的大量的投机活动中,为自己赢得风险利润,同时也给汇率“发现”一个合理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