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地位
汉语词汇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
综合国力
社会的发展,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外交等各个方面,综合国力是这些方面的综合表现和整体反映。
究竟怎样看待综合国力,为什么一定要重视综合国力,人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意见认为,观察一个国家的发展变化,看一二个主要方面就行,不必搞得很复杂;综合衡量,虽有必要,但很难做到。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够全面。用一二个主要指标,比如,经济总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是很重要的。
然而,社会发展是很复杂的,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素质、人民生活、意识形态、国内外关系、自然资源等各个方面,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因素如民族凝聚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看起来与国力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重大作用。有的因素,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不一定直接决定当前经济的发展,但与社会长远发展有密切关系。人口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文化程度,教育结构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不可忽视。
研究综合国力,实际上是研究社会全面发展状况,研究有着内在联系的各种主要因素的现状、作用、相互关系及发展趋势。全面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全面综合地观察它,有预见地研究它。指挥全局的人,胸中有全局是很重要的。有全局观念,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局,抓住中心,运筹于帷幄之中,俯仰于天地之间,在社会发展中下出一着又一着好棋。
中国的陆军、海军、空军,二炮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军事活动范围扩大。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现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于国际地位息息相关。
外部世界
经济对比
经济在国际地位中占首条。一般国际上用经济的发展来排列各国在世界中的位置。标注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复苏。中国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和银行系统的充足资本,使中国成为危机中世界少数的中坚力量。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海外收购非常活跃。
政治对比
政治在国际地位中主要政治主张上,比如:美国不停地提出新的政治主张人权、国际安全、反恐、核威胁、减排等等。中国一直强调生存权、发展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磋商解决国际争端、反对武力对抗等等。
外交对比
外交对比不同于政治对比。外交对比主要在政治上的主张对国际影响的大小。这方面美国的强权主义使其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削弱了很多。以致不得不一手举大棒(军事威胁、经济制裁)一手举胡萝卜(经济支援、优惠政策)来提升其外交影响力。而这却再一次削弱了美国的政治影响力。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军事对比
军事是国际地位中的重要条件。美国除了经济上的世界着富之外,其军事力量的强大是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支柱。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联合国维和、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科技对比
在各个人类高端的科技领域的科研成就和贡献,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这个领域的竞争是全世界最和谐、最优雅、最公平、最长远、最有价值的竞争。中国的科学技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中国国际地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与5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已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强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和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由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新自由主义碰壁,西方主流媒体认为,当前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并主导世界后遭遇的最大一次挑战,集中暴露了自由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缺陷,呼吁对21世纪的资本主义进行重大改革。美欧日陷入同步衰退,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最大亮点。国际舆论普遍关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势头,认为中国政府采取的4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行动快、见效快。美国《新闻周刊》置评,中国是此次危机中没再出现信贷危机或信任危机的大国,这彰显了“中国模式”强大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高盛公司称赞中国是在当前危机中“凭借自身政策第一个创造经济转折的重要国家,为世界经济绘制了一种蓝图”。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展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占主导地位,“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和做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肯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采取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13 12:20
目录
概述
衡量和评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