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汉
民族婚姻风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
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女婿感谢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这就是回门宴。
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一直沿袭。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故称“
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吉祥意。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
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要说“搅面礼”先说“
挂门帘”,挂门帘是汉族民间婚姻风俗。流行于鲁西南及周边地区。传说门帘是
王昭君出塞时向
汉武帝要的嫁妆之一。后人仿效,相沿成俗。
结婚日,新郎新娘进新房后,新娘的弟弟拿出一条门帘挂在新房的门上。门帘多是红色或粉红色帘上乡鸳鸯红水或
秀山奇峰。男家用红纸包钱送给新娘的弟弟,称“送喜钱”。弟弟拿到“送喜钱”要把钱的多少告诉新娘的父亲,“送喜钱”和下面的“搅面礼”有关。“搅面礼”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新娘回门新姑爷上门女家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女亲家广设华宴,款待新婿,这就是回门宴,回门宴上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搅面礼”,当宴席进行到最后时岳父亲自将
面条(一大碗面条上放两个
荷包蛋)端到新女婿面前让其品尝,刚端到新女婿面前时新女婿先接过面放到饭桌上不能吃,然后
用筷子在碗里搅拌面条无论岳父怎么劝就是不要吃,过一会岳父见新女婿咋都不吃,便会离开新女婿啥也不做等岳父回来,过一会岳父会拿这一个包好的红包(里面包的钱和送喜钱一样多)过来放到饭桌上让新女婿吃面,新女婿啥都不能说继续搅面一会岳父再次离开新女婿继续等,一会岳父回来手里又拿一个红包(里面的钱和上次一样多或翻倍)放到新女婿面前,这时新女婿有两条选择,一是选择象征似的吃一口碗里的面条完成“搅面礼”。另一的选择是继续搅面条,岳父继续离开去拿红包(每次红包包的钱不能低于上次红包里的钱,要是增加必须翻倍)周而复始一直到新女婿满意吃面为止。后来“搅面礼”一般来回二次结束有哪个象征的仪式就行了没那么多讲究。“搅面礼”也有按老传统办的一搅一下午不停,过去有搅走岳父家一头驴才作罢一说(意思是说从岳父家拿走相当多的钱),后来很多家庭都是
独生子女就一个女儿,有的父母认为东西早晚都是女儿的不如为女儿撑面子“搅面礼”时会给女婿房子、汽车等贵重礼物但这还是少数。
有很多
业内人士主持出来的回门宴席场面严格意义上讲根本不能叫回门答谢宴(归宁大典)仪式,弄成了男方家
结婚典礼的仪式,归宁是中国传统结婚仪式中最末一个篇章,如果真弄的和“亲迎”仪式一样就失去了真正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1、回门答谢宴即古礼中的“归宁大典”是整场婚礼中的最末一个章节这一基本点。如果连这些都把握
不准确,那么肯定做出来的不是“正宗”的回门宴答谢主持仪式。
2、回门答谢宴席必不可少的要突出一个答谢主题,答谢谁啊?咋答谢?要有专门的仪式配合来完成,礼是规矩,仪是表现,一定要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展示,首席要谢谢天,谢谢地,(
三拜),然后谢谢父母(三拜),还要谢谢来宾(三拜),
姑爷与姑娘发喜糖仪式。
新娘给父母的赠礼;新郎与岳父岳母的互动环节;丈母娘总结出新郎的几个优点,以及丈母娘对新郎有什么要交待的。新郎做出承诺,并献花给父母,让翁婿之间的情谊表达铺展开来。
5、最后提示大家,有些环节尽量不再安排:交换信物、
交杯酒、拜堂。因为交换信物,交杯酒,还有拜堂仪式只能做一次,这是给对方的承诺,一诺千金,代表一生一世,不必再许诺一次。香槟仪式代表了庆祝、蛋糕仪式代表旺盛的生育、拥吻代表亲密恩爱;可以在回门仪式上再次体现,但是不再是回门宴上的仪式部门的核心结构。
6、回门宴侧重于欢快、团圆,整个仪式宴席要体现出来,这里有更多的民族民俗的东西可以展示,敲锣打鼓,
舞龙舞狮,戏剧表演可以在婚宴中穿插。
7、宴席的布置上要侧重豪华与喜庆,大红纱曼背景灯光舞美水晶T台,
追光灯泡泡机彩虹机都可以用上,张灯结彩也可以,鲜花堆砌也可以,但尽量红色粉红为主,尽显豪华气派,但是一些过于西式的道具就免了。
8、在回门宴上,新娘此时可以不穿婚纱,而穿红色或者紫色
晚礼服,旗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