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保卫战
淞沪会战最后一战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在中校团附谢晋元的率领下,于1937年10月26日深夜进入四行仓库坚守,激战四昼夜,打退日军十余次疯狂进攻。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八百壮士
战争背景
1937年8月初,上海形势顿时紧张,一直把上海当作战略目标的日本开始大规模撤侨。8月9日,日海军中尉大山勇夫驾车冲击虹桥机场,与中国守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当晚日本陆军2000余人坐军舰开赴上海,大战一触即发。
8月13日晚,虹口闸北南市都传来了极为猛烈的轰炸声与枪炮声。依照张治中的计划,装备精良的国军一部攻占日军在上海最重要的据点虹口日本海军司令部;另一部攻击日海军在上海的码头汇山码头,将日军赶到黄浦江里去,这样淞沪抗战可获全胜。但这两个目标均未实现。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抗战自卫书》,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8月15日,日本宣布全国总动员,成立作战大本营。9月初,日本天皇召开“九一八“事变以来第一次御前会议,正式宣布向上海陆续派遣5个师团约30余万人的精锐部队。中日两国上百万军队在上海长达几个月的生死搏杀就此开始……
1937年8月13日以后,蒋介石尽遣70余万国民党精锐之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激战。尽管在局部战役曾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在几乎没有任何天然屏障可以防守的淞沪平原,面对海空占绝对优势的日军,两个多月下来,伤亡巨大,败相已露。
10月26日,鉴于在上海闸北地区抵抗已日趋艰难,蒋介石决定撤出该区绝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顾祝同让其麾下的八十八师单独留守抵抗。因为九国公约的签字国将于11月6日召开会议,蒋介石希望以八十八师的牺牲来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战斗过程
集结仓库
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通过参谋长张柏亭向顾祝同提议:既然出于政治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实力多是牺牲,实力少也是牺牲;守多个据点是守,集中兵力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最后顾祝同同意八十八师留下一个团的兵力,留守地点自行处置。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为据点固守,固守时间为7天。但在最后撤离时,只留下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加强营。营长为陆军少校杨瑞符,并特派五二四团团副中校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
杨瑞符营长接到命令,从闸北前沿阵地撤退到四行仓库,以一个营坚守7天,掩护全军撤退。该营兵力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经过5次补充兵员,全营撤退到四行仓库时,包括团副谢晋元在内,仅414人。而他们的对手,是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
27日早晨,日军在重炮、坦克的掩护下,攻进了早已是一片废墟的上海火车站(老北站)。松井石根亲自视察了老北站后,便命令部下快速挺进到苏州河北侧。
两军对峙
当时苏州河南岸是英美的公共租界。苏州河北岸即四行仓库东侧为公共租界北区。为了应付四行仓库局面,保护英美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美国海军上将亨利·欧文率领一支以“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为首的由40多艘舰船组成的舰队开进了黄浦江;英国人除了海军中将查尔斯指挥的海陆军队外,还特别从香港调来了威尔士燧发枪团的一个营。日军虽然骄横,但当时还不敢向英美动手。
当日军第三师团先头部队挺进到四行仓库前,突然遭遇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一下子扔下了10多具尸体,余部慌忙撤退。下午,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从东西两侧同时进攻,但炮弹打在仓库坚硬的墙壁上根本无济于事。日军又不敢用重炮,唯恐炮弹越过苏州河,打到租界内。新垃圾桥(即西藏路桥)东侧的苏州河边,还矗立着一个几十米高的巨大煤气包。万一炮弹击中煤气包,引起煤气爆炸或泄漏,后果不堪设想。结果日军的两路夹击碰到火力迅猛、居高临下的守军,根本无济于事。日军扔下20来具尸体再次败退。
上海市民得知国民党军队全线败退的消息原本是十分沮丧的。突然听到闸北传来的枪炮声,了解到四行仓库还有一支中国军队在坚守,极为振奋。无数市民爬上屋顶向闸北眺望。有些胆大的市民甚至跑到苏州河南岸观望。由上海市民组织的各界抗敌后援会和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救亡协会随即行动,十多辆汽车运来的各种物资堆积在河岸。
日军占领了四行仓库一侧交通银行大厦,并在四行仓库背面部署加农炮射击,但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厚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日军只得放弃进攻,但日军将四行仓库的供水与供电完全切断了。
人民援助
夜幕降临,四行仓库的守军用沙袋筑成一堵墙,慢慢筑到了新垃圾桥边,并派部队驻守。他们整整花了四五个小时将市民运来的食品、水果、衣物、药品等物资及一大袋慰问信拖到仓库里。同时,几位记者也沿着沙袋爬行几十米,来到了四行仓库。机枪连连长雷雄代表谢晋元与杨瑞符接见了记者。谢晋元通过上海商会向美军提出要求送10名重伤员离开战场,美军答应了。这10名重伤员趁着夜幕被抬离了战场。在整个行动中有3名中国士兵被日军枪击身亡。
当时中国军队都没有携带国旗和军旗,谢晋元突然提出希望有一面国旗悬挂在四行仓库顶上,以振国威军威。上海市商会迅速送来了一面大国旗。后来杨惠敏在武汉发表的《自述》中说:“当我负着神圣的使命走到垃圾桥附近时,被一英军阻止了。经我多番辩论后,我终于在这英兵的许可之下爬过了铁丝网,随又匍匐在地,爬过了许多沙包堆,约二小时之久,我终于爬到了四行仓库,将国旗献给了谢团副和杨营长。”当谢晋元与杨瑞符从这位10多岁的小姑娘手中接过国旗时,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了一个军礼。杨惠敏问谢晋元今后的打算,在场的军人齐声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当小姑娘问及你们还有多少战士时,谢晋元回答说:800人。而杨瑞符回忆,之前送出的重伤员也被一一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还有多少守军时,统一回答说800人。然而,据《中国抗日战争史》,谢晋元所率官兵,实际只有450余人。
政治交涉
从10月27日至30日,战斗已经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10月29日,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介石经过再三考虑,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部队于10月31日撤离仓库,并委派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英国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议中国军人如何撤退至公共租界,并与在上海西部作战的第八十八师汇合。于是租界方面出面,与日本军部反复磋商,让中国军队撤退。
日军指挥官松井石根原以为四行仓库至少应该有一个旅,二、三千人的兵力,因此他答应了让中国守军撤退。后来当他从报纸上获悉,造成他的第三师团阵亡200多人的四行仓库守军不满800人时,脸上立刻挂不住了。他当即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租界当局屈服了,而谢晋元与他的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的全体官兵还蒙在鼓里。
受命撤退
当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派员通知谢晋元率部准备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时,谢晋元坚决不答应。因为当他从孙元良将军处受命坚守四行仓库时,他已经立下了“殊死报国,誓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杨虎不得不找来了八十八师参谋长张柏亭,经张柏亭的一再劝说,并明示这是蒋介石的命令时,谢晋元才同意率部撤退。
蒋介石提升了所有参加保卫战的军人的军衔(各晋一级),并授予谢晋元与杨瑞符青天白日勋章
英国士兵欢迎了谢晋元和他的部队。英国准将亚历山大对泪流满面的谢晋元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这更壮烈的场面”。但随后租界当局的政客们便兑现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承诺,他们解除了一营官兵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全部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战斗意义
精神意义
从战略角度来看,保卫战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它所产生的意义是巨大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它重振了全国军民的士气,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上不可抹去的深刻回忆。
国际意义
在四行仓库“最后一块阵地”死守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1937年11月,上海华界全部沦陷。由于租界的存在,客观上也暂时阻挡了日军全面占领上海的步伐。广大爱国民众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日斗争。“孤岛”抗日运动,是淞沪抗战的延续和第二战场。也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不畏强权,英勇抗战壮举,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与尊重。
政治意义
因淞沪会战的形势渐渐不利于中国,蒋介石决定将主力部队逐步撤出的同时,留下一支部队继续留在闸北抗战,向居住在苏州河对岸的租界洋人特别是美国人证明,上海仍在中国人手中,以便在谈判桌上增加砝码。
军队资料
国民革命军
中央军
日本陆军
日军第三师团是当时日本帝国陆军中最精锐部队,在淞沪会战中受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重创。他们称第八十八师为“闸北可恨之敌”。尽管如此,其指挥系统尚属完整,同时拥有空军及海军炮火支援。该师团装备有九四式轻装甲车及八九式掷弹筒,步兵使用俗称三八大盖儿的三八式步枪。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4:18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