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大学的二级学院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成立于2001年,系由原四川大学马列部、思政部和华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和国际政治教研室等6个教学单位,并设有四川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四川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3个研究机构。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培训和科研中心、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也设在该院。
学院简介
2001年,原四川大学马列部和思政部、原成都科技大学社科系和德育教研室、原华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共同组建成立了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10年7月,学院更名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2015年12月正式更名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形势与政策教研室8个教学单位。学院建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四川大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四川大学)、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
学科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成绩显著,学科体系完善。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二级学科硕士点,“党的建设”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2017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学科群纳入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面向未来学科和超前部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2019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并开始招生。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评价为A-。
师资方面:学院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育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学院有教授22人,副教授39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33人。现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5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1人。四川省“青城计划”领军人才2人、社科菁英2人。教育部最美思政课教师1人。
教学方面:探索形成了“五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备作业)“四讲”(新进教师试讲、备课小组说课、骨干教师示范讲、文科名家领衔讲)“三跨”(跨教研室、跨学院、跨学校)集体备课模式,与全国数十家兄弟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了集体备课机制。打造了“8秒正能量”“红动1小时”“五彩石”“锐评五分钟”等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品牌,并不断完善推进,促进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以来,获得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3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3项,四川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立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上线“慕课”6门、SPOC11门。获得四川省“思政课程”示范课程2门,创作虚拟仿真项目“我的同学江竹筠”。
科研方面:2018年以来,学院新增重大项目6项,其中:马工程重大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新增马工程特别委托暨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1项。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高水平期刊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8部。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3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咨询报告被批示或采用50多篇。学院建有四川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学中心、四川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党内法规与廉政治理研究中心、成都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研究中心、四川省政协理论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分基地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基础设施:学院现有独立的办公大楼,建有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特色数据库、四川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人格与素养分中心。
学院概况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成立于2001年,系由原四川大学马列部、思政部和华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等5个教学单位,并设有四川大学中国学中心、四川大学预防腐败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应用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四川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四川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也设在该院。学院主要承担全校文、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
师资力量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1人,并聘请有一批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现任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四川省学术和学科带头人3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
学科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成就显著,学科体系完善。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国际政治”本科专业1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5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是: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科研成果
自2001年建院以来,学院已获得各级纵横向课题600余项,其中国家、部省级纵向课题100余项,课题总经费近2000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编写教材100余部;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种奖励50余项。
学院总结形成了“123+X”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模式,并在不断完善推进中,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精品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入选爱课程网上线慕课课程2门,入选省级精品课程4门。涌现了一批教学名师,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1名;教育部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名;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3名;四川省教学名师1名,四川大学教学名师3名,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后备人选2名。涌现了一批教学成果,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和“优秀教学案例奖”各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项;四川省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讲课比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1名,获奖等级和数量居全省高校第一;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若干项;四川大学优秀教学一、二、三等奖各1项;四川大学课程网站建设二等奖2项。
学院资料室现藏有专业图书5万余册,订有学术期刊130余种、报刊10余种;现已建成的“四川大学‘523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四川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心”,该中心已成为全国文科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的子平台,为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本学院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现代化的支撑条件。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高中伟,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党史党建等。
科研及获奖:负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各一项,参与各类项目近10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著作5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检索期刊论文10多篇。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四川省两课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四川大学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等奖项10余次。
党委副书记
何艺新,女,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199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并参加工作,先后担任妇幼卫生系团委书记、华西医科大学团委副书记,四川大学学生处研究生科科长等职务;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史分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伦理学专委会委员兼秘书长、四川省心理协会会员等社会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伦理学。
科研及获奖:已承担的课题共计5项,其中课题负责人3项,省级课题2项;先后发表文章26篇,其中CSSCI 3篇,北大版核心3篇;参与编写了《医学伦理学》等著作,担任《中国创新教育》杂志编委,担任两本论文集副主编及编委。参编的《医学伦理学》于2000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材;合作的论文《高校“绿色德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初探》获得成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成都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四川省高教学会2008年第十一次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合作的论文《课堂内外结合、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获得2000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还被评为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成都市优秀团干部、四川大学模范思政教师、四川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政治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励10余次。
院长
蒋永穆,男,中共党员,博士,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三农问题、产业经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经济人物、成都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四川省工业经济研究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价格学会常务理事。主
持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提交各类研究报告30余份。在《教学与研究》、《经济学动态》、《学术月刊》、《经济学家》、《中国农村经济》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20部。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次。主要成果包括:中央领导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批示和重视的研究报告《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业投入品管理的建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第558期以机密件刊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风险及其防范》(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的《成果要报》第712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批示的研究报告《妥善处理土地流转与返乡农民工需求矛盾》(《<人民日报>情况汇编》2009年4月24日第588期刊载,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简报2009年第9期专门对这一成果进行了介绍)、 “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专著《中国农业支持体系论》,“对于保存抗战期间的珍贵物价史料做出了抢救性贡献”的专著《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将对我国未来的农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论文《我国农业增长方式分析及转变途径》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20:19
目录
概述
学院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