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在
佛教指的是佛陀的圣弟子,依各人解脱方式和度众愿力的差异,分为
声闻、
缘觉与菩萨。此三者与佛陀合为四法界,又称四圣。另外与六凡:
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
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合称为六凡四圣,也称十法界。
佛。
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有自觉(自己已经觉悟)、觉他(能令他人觉悟)、觉行圆满(自己的觉悟达到了究竟圆满)三种含义。具此三觉名之为佛;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佛教以佛为四圣中最高者,谓对宇宙间一切事理无不通达明了。《摩诃般若经·道行品》称:“通达实义故名为佛”,“如实知一切法故名为佛”。学佛成佛是佛教徒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
菩萨。菩提萨埵的略称,意为“觉有情”或“大道心众生”。即觉悟的有情,有自觉、觉他两种含义,但缺“觉行圆满”。故次于佛。龙树《
十住毗婆沙论》卷二称:“菩提名上道,
萨埵名深心,深乐菩提,故名菩提萨埵。”佛和菩萨皆是大乘圣者。
缘觉。
辟支迦佛陀之意译,亦作“
独觉”或辟支佛。据佛教解释,多出在无佛之世。因根性较利,自己观察当前事缘而能悟道,故名缘觉。又因不待师友指点,自然悟道,亦称“独觉”。《
大智度论》卷十八称:“辟支佛有二种,一名独觉 ,二名因缘觉。”在三乘中属中乘圣者。
声闻。意为听闻佛陀言教的觉悟者。《
法华经·信解品》称:“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声闻,一般又可分为四级,即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和
阿罗汉果,通称为四果圣人,以阿罗汉为最高。在三乘中属小乘圣者。
即声闻、缘觉、菩萨、佛。如《释摩诃衍论》卷一云(大正32·600c):“众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一切如来众,二者一切菩萨众,三者一切声闻众,四者一切缘觉众。(中略)以四种众摄诸圣尽。”又,《法华经玄义》卷二(上)云(大正33·693c):“以
十如是约
十法界,谓六道四圣。”即谓天趣已下的
六趣有情迷于生死苦海,声闻已上四者离烦恼,断轮回之苦。前者称之为
六凡,后者称为四圣。二者构成
十界,又称
六凡四圣。
即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大海众菩萨。又,《四奉请》的劝请文所载四尊的名称,与上述相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