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七大罢工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抗日本统治的政治罢工。罢工事件始于1926年4月27日,工人们坚持罢工101天,最终取得胜利。
事件背景
大连福纺纱厂1925年由日本人创办(今大连纺织厂前身),有1200名工人,当时日本资本家对中国工人进行残酷压榨、剥削和虐待。
1925年冬,大连金融市场上的日币金票开始升值,日本侵略者将日本金票与中国
小洋的比值强行规定为1∶1.2,而两种货币的实际比值应该相等。日本侵略者将福纺纱厂职工的饭费收取从小洋改成了金票,而工人的工资却仍按照小洋支付。这种变相克扣工资的行为引起了福纺工人的强烈不满。
1926年4月24日,男工向厂方提出饭费仍然改为以前按小洋比价折扣的要求。但到了4月25日工厂开工资时,仍按金票比价折扣饭费。
事件经过
1926年4月,福纱厂工人面对日益恶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向厂方提出如下六项改善条件,三名工人代表与日本资方代表进行谈判。但日方代表毫无诚意,工人诉求遭到厂方全部拒绝。
工人提出的六项条件是:
4月27日,福纺纱厂的千余名工人,在中共大连地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的具体组织下,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四二七”大罢工。
罢工第三天(4月29日),与日本资本家进行谈判的侯立鉴、初玉昆、刘庆枝三人被逮捕,并被扣押于大连警察署留值场。在日俄监狱的刑讯室里,侯立鉴等人遭受了严刑拷打。
6月,日本殖民当局采取了全面镇压的手段。
6月下旬,工学会召开3000多人参加的声援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第二天,警察署以“胁迫嫌疑罪”、“业务妨害罪”等莫须有罪名,逮捕了
傅景阳等19人。
6月24日,中华工学会下属13个分会派出两千余人举行大会支援福纺纱厂工人罢工。
6月26日,日本殖民当局又以参加纱厂罢工为由,逮捕了7人。
金伯阳为鼓舞工人,刻印散发了《福纺纱厂罢工工人致大连全体工友书》等宣传品。
7月10日,
林升亭作为罢工代表到了上海,通过新闻舆论界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在大连的种种罪行,还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等团体报告“福纱”厂罢工情形并请求支援。
随后林升亭等罢工代表又到了广州,向
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人
苏兆征、
邓中夏、
刘少奇作了汇报。中华全国总工会向日方提出强烈抗议和严正警告。要求日方圆满答复工人的要求,否则通告全国一律抵制日货。
8月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致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要求行之有效地支援大连罢工工人。
事件结果
“福纺纱厂”工人不畏强暴,
同仇敌忾,克服重重困难,从4月27日开始罢工到8月6日复工,坚持罢工101天,迫使日本当局答应了工人提出的全部条件,赔偿工人损失,撤换了日本厂主,取得了罢工斗争的伟大
胜利。
纪念活动
为纪念这次反帝爱国大罢工,1951年大连纺织厂以全体员工的名义于厂内建立了一座高1.5米的纪念碑,此纪念碑作为重要的革命文物,后移至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中展出。
1976年大罢工50周年之际,大连纺织厂党委决定重建纪念碑。新建的纪念碑以汉白玉砌成,底座高1.926米,碑高4.27米,碑宽1.01米,分别表示罢工发生的时间和罢工天数。碑文由著名书法家于培智所书。
2006年,在大连市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罗力彦递交了《将“
周北公园”更名为“四二七”公园的建议》,建议公园更名后在园内竖立“四二七”罢工纪念碑。市政协委员张连臣在大连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递交了《关于周北公园应命名为“四二七”公园的提案》。
社会评价
大连“福纱”厂的这次大罢工,是处在日本残暴统治下的大连工人阶级,为反对帝国主义暴行而举行的一次有重要意义的罢工斗争。(《
光明日报》 评)
彪炳史册的“四二七”大罢工以其时间之长、影响之巨、收效之丰在中国工运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大连日报》评)
“四二七”福纺罢工是
东北地区工人运动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罢工,在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大连地方工会组织、党组织成立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众的革命传统教育。(
甘井子区委宣传部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