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掼牛是浙江省、
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是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后来慢慢演变成嘉兴的地方民俗活动。它不同于用红绸和利剑同牛相斗的
西班牙斗牛士,也不同于以牛斗牛的苗族式斗牛,嘉兴掼牛是斗牛士赤手空拳地同牛斗,把牛掼倒在地上,不伤牛身。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其场面之惊险、壮观,令人赞叹。来源于回族。
荣誉
2008年6月被嘉兴市列为第二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海华被誉为“中国式斗牛第一人”。
传说
掼牛活动原在回族聚居区比较受重视,这主要与回族爱吃牛肉、经常宰牛有密切关系。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回回营,居住着近千户人家,他们每年过宰牲节时,都要宰上百头牛。每次宰牛都要把牛赶在一起,然后由四五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绳子和木棍,互相配合把牛捆住摔倒。有一次在捆一头大公牛时,一个小伙子被牛柢伤,不久“无常”了,乡亲们为此很伤心。第二年过宰牲节时,有一个勇敢聪明的年轻人,他眼尖手快,不用别人帮忙,一个人用敏捷的动作把牛掼倒了。乡亲们赞不绝口,广泛传说。在他的影响下,以后每年到了宰牲节,有不少精明能干的小伙子一个个来掼牛。从此以后,掼牛成了回族群众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年宰牲节专门进行表演。后来随着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嘉兴民间的传统民俗活动,而且大多在喜庆节日时举行。积习相沿,经久不衰,是带有东方文明独特魅力的民间游乐活动。其风情可与西班牙斗牛相媲美,被称为“东方一绝”。斗牛有着严格规则,斗牛士在掼牛表演时,一般都机智灵活,面对触角似剑、暴跳如雷的大公牛,跨步向前,双手紧握两只牛角,全神贯注,用手臂使劲将牛头拧向一侧,大公牛前脚立刻跪下,随即用力压住牛的颈部,通过拧、扛、压等一系列动作把大公牛掼倒,使之四脚朝天。每逢斗牛这天,斗牛场的四周早早挤满了观众,坐的站的,层层叠叠,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便在这时,只听斗牛场内外,吹吹打打,鞭炮齐鸣,那是斗牛临场。
历史渊源
自元代开始,因为生存的需要,河南等地的部分回族人民迁徙嘉兴,在繁忙的劳动之余,斗牛以娱,进而演变为节庆、喜事中表演斗牛助兴。据 《嘉兴市志》 记载,掼牛是嘉兴市回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由生产活动(宰牛)逐渐演变而成,以前每逢
开斋节、
古尔邦节,都要表演这一项目,有单臂摔、双臂摔、肩摔、扛摔等,摔牛的标准分为“失蹄”“倒地”“四脚朝天”三级,以“四脚朝天”为最高级。1954年在嘉兴市第四届运动会上,曾表演过简单的摔牛,之后这种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斗牛名人
韩海华
与“嘉兴掼牛”的缘分
韩海华1954年7月生于嘉兴回族世家,7岁时随父习武,9岁时拜上海著名武术家李尊师为师学武艺,后又师从大红拳传人王亮臣、“中华武林百杰”大刀李青山,练习
心意六合拳、查拳、摔跤、中国式斗牛等各式武艺。作为回民,韩海华小时候就知道在宰牛前要有
阿訇念经,因阿訇是文人,需武士帮助制服那头牛。而武术和摔跤一直是回民喜欢和擅长的。物换星移,时光流转,由于从小勤学苦练,20岁时,韩海华膀粗腰圆,力大无比,在嘉兴回民习武众人中脱颖而出。他不仅勤练“斗牛”绝技,而且在该项目上尝试表演创新。他将传统的表演,增加了斗牛前先走鸡步、虎步、龙步——总共有10余种动物的形态模仿、斗牛士排打热身,对牛进行拳打脚踏等环节,将牛逗怒,在牛追逐斗牛士的过程中将牛摔倒,不仅增加了摔牛难度和惊险,而且观赏性更强,同时“斗牛”背景民族音乐的运用、斗牛士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使得该项目文化底蕴深厚,观赏性强,可与西班牙“斗牛”媲美。
参赛荣誉
1981年,韩海华入选浙江省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沈阳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得到了第一枚金牌;随后又参加了
第五届全运会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
少数民族运动会,屡获金牌。上世纪80年代,他先后创办了嘉兴回民摔跤队、嘉兴市回族武术队、嘉兴市武术队、嘉兴市摔跤队、嘉兴市柔道队,受聘担任了嘉兴武警部队散打、擒拿格斗教官,嘉兴学院学生武术协会总教练,向武术爱好者传授武学。1992年起,他担任嘉兴市武术协会副主席,2007年担任
南湖区首届武术协会主席,协调、指导嘉兴开展群众性传统体育和竞技体育。“中国式斗牛”和“心意六合拳”在“嘉兴武林”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从2003年至今,韩海华率弟子连续参加了香港国际武术大赛、浙江省国际武术大赛等,获得了100多枚金牌。2005年,作为嘉兴市民间艺术的友好使者,他率
嘉兴市人民政府武术代表团出访了韩国。2009年3月4日,在香港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举办的2009年第四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暨国际健身气功展示会上,韩海华率领的江南武侠武术团名扬香江,共拿到49枚奖牌。比赛结束后,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特别会见了来自家乡的“武林人士”,在对家乡的武术发展表示肯定和赞赏后,
金庸先生告诉代表团,他正在筹划一本图集,准备将韩海华的绝技编到图集中去,并希望这些绝技更加精益求精、发扬光大。
光荣和使命
因研习武学和掼牛的经历,韩海华迅速成为电影导演相中的对象,相继在《少林俗家弟子》《大凉山传奇》 《国际大营救》《洋妞寻师》等30多部影视剧中担任“斗牛士”、武术指导和重要角色。他的“中国式斗牛”、排打功、疯魔铲、醉八仙等武术项目还收入了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中国硬气功》《民族体育集锦》等纪录片内。韩海华告诉笔者,嘉兴掼牛与西班牙斗牛不同,须有武术内功托底,有摔跤的灵活性,有硬气功的爆发力。它是凭着勇敢、力量和智慧,赤手空拳与牛搏斗,靠灵活和技巧的运用将牛掼倒。西班牙的斗牛很血腥,中国其他地方的斗牛则大多是两头牛之间的互顶,而人和牛都凭力气比高低的,就要数独特的嘉兴掼牛了。 在嘉兴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2007年底,韩海华重新拾起因工作等原因而“疏远”多年的这项技艺,召入了入室弟子,新收了徒弟,开设了体育学校,开始了武术基础训练和嘉兴掼牛的文化传承。他说:“如今,体育和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嘉兴掼牛同样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嘉兴地处交通发达的长三角位置,我一直在考虑用自己的‘中国式斗牛’为嘉兴的文化和旅游做点贡献,有理由相信,嘉兴掼牛不久将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挖掘、保护好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丰富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而且对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韩海华给笔者描述了他的梦想场景:
表演场地
在一个有着古罗马斗兽场一样原始而古朴的空旷场地上,在威武雄厚的牛角声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各式牛群缓慢而有序地列队进场并绕场一周后退场,身穿黑色丝绒功夫表演装的武士们相对而站,表演互相对拍的排打功,随后刚毅、勇猛、粗犷的斗牛士出场,经过激烈的人与牛交锋,最终将牛掼倒………
身着虎服的勇士进行了精彩的“嘉兴掼牛”表演,“虎”牛相搏迎虎年,2010年1月29日,市区凌公塘公园成了欢乐的海洋,一群身着虎服的勇士进行了精彩的“嘉兴掼牛”表演,喜迎农历虎年的到来,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韩海华描述的场景不久将得到实现,笔者在即将动工兴建、占地41亩的南湖区体育公园设计图纸中,看到上面专辟了斗牛馆及斗牛广场,并在说明中阐述: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嘉兴掼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使之朝着文化旅游项目产业化方向发展,提高科学认识其价值并保护和利用,达到参与者强身健体、人民大众娱乐身心和增广见闻、文化旅游产业活力发展的目的,把嘉兴掼牛这个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完美的形式传承下去。
斗牛过程
斗牛勇士们在斗牛之前先走起了鸡步、虎步、龙步——总共有10种动物的形态模仿,这是当年宋朝名将
岳飞创立的
心意六合拳,是斗牛士们平日里用来锻炼而此刻用来热身的。而在随后的互相拍打时,虽然双方都站得很稳,细看却发现各自的胸前都有着红红的手掌印——双方都使出了真功夫。都说牛力气最大脾气最倔最难制服,斗牛士们首先要会武功,有武术内功托底,有摔跤的灵活性,有硬气功的爆发力,牛就可以被快速制服。
斗牛开始时牛角吹响开场号,“挑逗士”将一头披红戴花的公牛牵进场地,介绍牛的品种和特点,随后进行挑逗激起牛的兴奋;斗牛勇士和助手上场,先是两人合演排打功热身,然后在由四面牛皮鼓擂响的《壮行曲》中,助手接过斗牛勇士的斗篷后退场;勇士开始表演斗牛,直到把牛摔倒在地。斗牛勇士这个独特的人群具备高雅、勇敢的灵魂,他们将技术和体力、柔美和勇猛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备受各民族群众的敬仰与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