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攀蜥
鬣蜥科攀蜥属动物
喜山攀蜥,所有鳞片均具棱;前面的上睫鳞不增大成角状附属物;8枚上唇鳞;躯干两侧有许多与背面最大鳞片等大的大鳞片。我国特有种。采于四川宜宾。
基本资料
中文俗名:
喜山龙蜥
拉丁文名:Japalura kumaonensis
英文名:Kumaon japalure,Himalayan japalur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Annandale,1907
物种特征
地理
分布
: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市 聂拉木县。
栖息
于湿润的中山灌丛。
繁殖方式:卵生。
食 性:以昆虫、蜘蛛或蚯蚓等小型
无脊椎动物
为食。
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2013年
濒危物种
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参考资料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百度文库.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
.豆丁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04 14:42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物种特征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