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山有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嘲笑讽刺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强调生活的奢俭应归于中道,如此,人才是财富的主人,堪称一首古老的纠偏文学。全诗三章,每章八句,运用重章叠句的方式,反复咏唱,以达到强烈讽刺的效果。
作品原文
唐风·山有枢⑴
山有枢,隰有榆⑵。子有衣裳⑶,弗曳弗娄⑷。子有车马,弗驰弗驱⑸。宛其死矣⑹,他人是愉⑺。
山有栲⑻,隰有杻⑼。子有廷内⑽,弗洒弗埽⑾。子有钟鼓,弗鼓弗考⑿。宛其死矣,他人是保⒀。
山有漆⒁,隰有栗⒂。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⒃?且以喜乐⒄,且以永日⒅。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唐风:《诗经》“
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二篇。枢(ōu):《释文》:“本或作藲。”《尔雅·释木》:“藲,荎。”郭注:“今之刺榆。”刺榆,灌木状落叶小乔木,一说臭椿树。
⑵隰(xí):低湿之地。榆:白榆,落叶乔木,高可达十六七米,花叶皆可食。
⑶衣裳(cháng):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毛传》:“上曰衣,下曰裳。”
⑷弗曳(yì)弗娄:有好衣裳而不穿。曳,拖。娄,搂的借字,牵拉。古时裳长拖地,需提着走。
⑸驱:车马疾走。
⑹宛:宛如,假如。一说通“苑”,枯萎。
⑺愉:快乐,享受。一说通“偷”,取。
⑻栲(kǎo):又名山樗,落叶小乔木,叶子可以当茶。
⑼杻(niǔ):又名糠椴、辽椴、大叶椴,落叶乔木,高可达二十米左右。一说檍树,为梓树的一种。一说菩提树。
⑽廷:同“庭”,庭院。内:厅堂和内室。
⑾埽(sǎo):同“扫”,打扫。
⑿鼓:敲击。考:敲击。
⒀保:占有,持有。
⒁漆:漆树,其汁液可做涂料。
⒂栗:落叶乔木。
⒃瑟:古代一种似琴的拨弦乐器,一般有二十五弦。
⒄且:姑且。
⒅永日:指整天享乐。永,长,用作动词。
白话译文
刺榆长在山坡上,白榆生在洼地头。你有锦绣好衣裳,不穿将会新变旧。你有高车和骏马,不乘不骑想不透。有朝一日你猝死,别人乐得来享受。
栲树就在山坡长,檍树就在洼地生。你有庭院和厅堂,不去打扫积灰尘。你有编钟和大鼓,不敲不击空列陈。有朝一日你猝死,全部家产归别人。
漆树就在山坡长,栗树就在洼地生。你有美酒和佳肴,何不每天弹瑟又宴饮?姑且以此自娱乐,一天到晚多开心。有朝一日你猝死,别人进门享现成。
创作背景
关于《唐风·山有枢》的意旨,《
毛诗序》认为是讽刺
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这一说法缺乏史实根据。
后世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
郝懿行《诗问》云:“《山有枢》,风(讽)吝啬也。”也有人以为这首诗是“刺俭而不中礼”之作(如季本《
诗说解颐》、
方玉润《
诗经原始》),这与“讽吝啬”说相去不远,但似较拘牵,不及前一说那么圆通无碍。至于
朱熹《
诗集传》认为此诗为答前篇《
唐风·蟋蟀》之作,“盖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忧”,“盖言不可不及时为乐,然其忧愈深而意愈蹙矣”,也可聊备一说。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唐风·山有枢》全诗分三章,每章起首两句都用“山有……,隰有……”起兴,以引起后面所咏之词。有些诗的起兴与所咏之词有一定的关联,但此诗的起兴与所咏的对象则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与现代许多即兴式的民歌相似。《诗经》本是音乐文学,往往随意借物起兴,取其易于顺口吟唱而已。
首章言人有衣服车马,但没有耗费使用,作者以为应该用“曳”“娄”“驱”“驰”的方式,尽情享用它们,否则自己死去之后,只能留给别人。这里的“曳”“娄”,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穿衣打扮方式,不同于日常, “驱”“驰”所指的也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赶路,而是郊游等娱乐活动,代表一种安闲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与第一章相似.只是把笔触转向房屋钟鼓,说它们需要“洒扫”“鼓考”。可见主人虽然家资殷富,但没有享乐的时间和闲心。
第三章是整个诗篇的重点,关键四句为“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前面都是口语,而这里“喜乐”和“永日”两个词内涵深远。这两个词,将诗的意志和内涵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使得通篇口语和直接言死的粗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三章诗句文字基本相近,只改换个别词汇。一章的衣裳、车马,二章的廷内、钟鼓,三章的酒食、乐器,概括了贵族的生活起居、吃喝玩乐。诗歌讽刺的对象热衷于聚敛财富,却舍不得耗费使用,可能是个悭吝成性的守财奴,一心想将家产留传给子孙后代。所以诗人予以辛辣的讽刺。
这种守财奴,其人生的目的和乐趣,就是对金钱财产的聚敛和占有。这首诗虽然写得古朴简括,但是对吝啬鬼的这一本质特征的概括,其准确和深刻的程度,不能不令人惊叹。形象的创造,思想的深邃,固然是这首诗的突出成就,其他如选材的精当、概括,安排的匀称、周密,笔墨有虚有实,章法有同有异,句式、音韵亦都能随内容的需要而灵活变化,在重沓叠奏之中,突出主题,增强其艺术感染力,这一切也都显示出其不凡之处。
名家点评
元代刘瑾《
诗传通释》:“是其忧远及于身后,其意欲尽乐于生时。”
明代
许学夷《
诗源辩体》:“其性情声气无论,至其体制玲珑,文采备类,音节圆畅,具可概见。”“其句法音调,又乐府杂言之所自出也。”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此类庄子委蜕、释氏本空一流人语,原不足以为世训。然以破唐人吝啬不堪之见,则诚对症良药。”
清末陈继揆《读诗臆补》:“危言苦语,骨竦神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