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拾遗》是清朝
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
陆心源掇拾遗文成的文集。全书共72卷,出处逐一写明,收文约2500余篇,作者近310人,于
光绪年间
刊印。
陆心源(公元1834年—1894年),清末藏书家。字刚甫(一作刚夫),一字潜园,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
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
归安(今浙江
吴兴)人。咸丰
举人,官至福建
盐运使。
陆心源生平嗜书,购书于大江南北,家富于资,先购有上海郁松年宜稼堂藏书,又获
周星贻等诸家余书,近抄远访,十余年得书15万卷。因读《
亭林遗书》,遂名其书堂曰“仪顾堂”。又建
皕宋楼,专贮宋元旧椠及名人精抄、手校本,自称有
宋本200种。另建十万卷楼,贮藏明以后秘刻及精抄精校。又于潜园中建守先阁,贮藏寻常普通本。又奏请归安太守,将“守先阁”藏书公开借阅。著有《金石学补录》、《
穰梨馆过眼录》、《仪顾堂集》、《
潜园总集》。
陆心源的藏书楼——
皕宋楼,以皕宋为楼名,意谓内藏宋刻本有 200种之多。但实际不及此数。“皕宋楼”与
瞿绍基“
铁琴铜剑楼”、
杨以增“海源阁”、
丁申、
丁丙的“
八千卷楼”合称清末四大藏书楼。刊有《
十万卷楼丛书》,分一、二、三编,以四部排列,共书52种,汇辑了流传较少的唐、宋、元人著作,以
医书、
笔记较多,所据均以家藏
宋元善本和旧抄。仿
张金吾《藏书志》
体例,撰《
皕宋楼藏书志》120卷,40册4函,为其藏书目录,著录罕见的宋元
刻本及旧抄民书,普通书不录。凡《
四库提要》和阮元《
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所未著录之书,各撰解题一篇,叙其流别。另有《
仪顾堂题跋》16卷、《续跋》16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陆心源的藏书尤其以宋、元版本数量之众、价值之高,在海内无与伦比,为世人所瞩目。陆心源去世后,其子
陆树藩因经商失败,在1907年将其家中最精华的大部分藏书10万元全部售予日本岩崎氏
静嘉堂文库。消息传出,国内学子及藏书界极为感慨和震动,全国学术界为之震惊。著作《书舶庸谭》的
董康说:“古芬未坠,异域长归,反不如台城之炬、绛云之烬,魂魄犹长守故都”,称“皕宋楼事件”,
静嘉堂文库则因之成为国际汉学重镇。该文库共有十八种古籍被列为日本“重要文化财”,而陆心源之宋元版藏书就占十六部之多,由此可见皕宋楼藏书的文献价值。岛田彦桢作有《皕宋楼藏书源流考并购获本末》一文。
后陆树藩将守先阁剩余之书捐赠给刚办的海岛图书馆,计一千余部一万四千多册(事见《陆氏守先阁捐助书目》);后陆树藩又曾在苏州办孤儿院并任院长,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过世,享年五十九岁。皕宋楼藏书东渡后,杭州丁氏“八千卷楼”,经
张之洞、
端方、
缪荃孙及丁氏后人努力,端方代官方购下,建
江南图书馆(今
南京图书馆)收藏;次年,湖州姚氏、扬州徐氏藏书,先后购至京师广化寺收藏(《张文襄公年谱》);又次年,建立
京师图书馆(今
北京图书馆)。
《
全唐文》是有唐一代(包括五代)文章的总集,也是迄今唯一最大的唐文总集。全书凡六易寒暑,至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成书,共计1000卷。但由于工程浩大,加之出自众手,因此疏忽在所难免,其显著缺憾有二:一是辑录不注出处,二是网罗尚有不少遗漏。清同治年间古文献学家
陆心源掇拾遗文成《唐文拾遗》72卷、《
唐文续拾》16卷,出处逐一写明,收文约2500余篇,作者近310人,于光绪年间
付梓。其次,在
校订上,文字讹误和重出互见较突出,并有人名误、题目误、收录误现象。小传叙述亦间有失实。
清代考据家
劳格深谙唐事,撰有《
读全唐文札记》、《札记续补》共130条,近代唐史名家
岑仲勉继撰《
读全唐文札记》310条,为其纠谬、正误、质疑,共涉及文章近400篇,作者1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