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敖
《镜花缘》中的角色
唐敖是小说《镜花缘》中的角色。
人物经历
唐小山父亲唐敖在小说中是个“探花”的角色。才思敏捷,喜爱游山玩水,却无心科考,只当了个秀才。其父临终遗言要唐敖至少也得当个会元,自此唐敖开始发奋努力,终于得中探花,却因曾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仍被降为秀才。他有意弃绝红尘,便与女儿唐小山、舅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等出海游历,他们经历了四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很多异国的风土人情。唐敖玩游之暇,教侄女林婉如念诗赋。他善良且重情义,一路上搭救了些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在元股国,他救了两条被鱼民网件的人鱼。为救林之洋,他冒险揭下女儿国修治河道的皇榜。到了小蓬莱山,唐敖被山中美妙仙境吸引,顿觉名利之心都尽,万事皆空。又由于他吃过了仙草,终于入圣超凡,进山不返。女儿小山来此寻访,他只是通过樵夫给小山一封信,要她改名闺臣,并约中过才女后,才可相聚。
小说把唐敖派作探花是大有用意的,就是让他和众才女也就是群花联系起来。这番用意在第七回唐敖在梦神观得梦于梦神——自称姓孟,孟谐梦——的描述中便已表现出来,梦神要他寻访谪降红尘、飘零外洋的十二名花,“将各花力加培植,俾归福地,与群芳同得返本还原”。以后又在第八回林之洋的话中点出:“太后特将妹夫中个探花,必因当年百花齐放一事,派你去探甚花消息呢。”当初百花被谪时,有十二花仙谪于海外,所以作者安排唐敖去游历外洋,在“不期然”之间寻得十二女,使他们得以与其他八十八女相聚,同登女科。“探花”之称,非常切题,妙不可言。
自然梦神的话是暗示性的,唐敖并不明白此中玄机,还以为真的要他去寻访名花,所以在出发前买了许多花盆,每到一山便寻找名花。待到女儿国碰见世子阴若花,才终于忽有所悟,原来名花就是这些“以花木为名”的女孩子,骆红蕖、廉锦枫等等。阴若花是在海外遇见的第十二名女子,阴者女也,暗示她出女儿国,若花者如花也,暗示所遇十二女都是花。
十二女中有七女原为唐敖故友业师之女,都是因受武则天迫害避难而流落海外的。这就和当年徐敬业反武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叙事链条。她们多有弟兄,由唐敖作伐相互联姻,并得唐敖之力返还中土,不仅实现了百女大会聚,一齐中举,而且后来随夫参加复唐义军讨武,这就进一步把这个链条延续下去。于此可以见出作者的叙事匠心,可谓结构缜密。
唐敖寻得十二名花,从此“渐入佳境”,最终在小蓬莱“撒手弃凡尘”。他的这个归宿,此前作者有多处暗示,多九公说道:“我们三人一路同游,这些肉芝朱草,独他一人得去,岂是等闲?”以此看来,此人必是成仙而去。”
唐敖在小蓬莱成仙大有深意,因为兆示才女登科的玉碑就在这里的泣红亭。作者没有明确说明唐敖成仙后在这里干什么,玉碑的主管是斗宫中的魁星,而平时“有仙吏把守”,这位“唐氏大仙”似乎不可能只做一名把守玉碑的仙吏。碑记后的“泣红亭主人”也不是他,那不过是李汝珍的自喻。但我们看,他在蓬莱暗中点化前来寻父的女儿,闺臣登科后又是到这里重归仙乡,这就意味着这位唐探花始终摆不脱与花的干系,可说是泣红亭的护花使者。其实从他的姓名字号也可看出来。唐不用说,唐朝之谓,表示他拥唐反周。敖通遨,是遨游的意思,表现他“秉性好游”。第四十二回林之洋破其玄关:“俺闻人说,他这名字,就因好游取的,你只细想这个‘敖’字,可肯好好在家?”更有意味的唐敖表字以亭,这“亭”字分明正是泣红亭。
唐敖的身世
唐敖是《镜花缘》中的主人公,其人物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有诸多相似之处,李汝珍原籍北京大兴,十九岁时随兄李汝璜来到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居住在板浦场盐课司大使岭南循州河源县,妻子久已去世,继娶林氏。弟名唐敏,也是本郡秀士。弟妇板浦许桂林许乔林故书兄姊结为至亲和密友,倒也落得一个快活。唐敖妻舅林之洋德州
由此可见,唐敖的人物设定和李汝珍身世关系密切。板浦位于海州东南的入海口处,以涟河(今盐河)作为出海口,可见板浦地区地理及水文环境与小说中的描写十分相似。唐敖是作者在自己身世的基础上进行的人物刻画和创造,其中包含了作者对自我的映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2 21: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