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诗作
《哭晁卿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李白的日本友人晁衡乘船归国途中遇大风,飘至安南。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故李白作此诗以悼念。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真实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表现了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全诗通过几个短促的镜头来寄托哀思,言辞颇多象征、隐喻,哀其人而不忍书其事,沉痛而不呆滞,结句尤其余韵悠长。
作品原文
哭晁卿衡⑴
日本晁卿辞帝都⑵,征帆一片绕蓬壶⑶。
明月不归沉碧海⑷,白云愁色满苍梧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倍仲麻吕),《旧唐书·东夷·日本国传》音译作“仲满”。唐开元五年(717),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通“晁”)衡。卿:尊称。
⑵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⑶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⑷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沈(chén)碧海:指溺死海中。沈,同“沉”。
⑸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相传此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
白话译文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帝都回家乡,乘一片风帆远去东方飘过蓬莱方壶。
一去不归的友人啊,像明月沉入了碧海,天上的白云也带着哀愁笼罩着青山。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或十三载(754)。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他原名阿倍仲麻吕,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十二载(753)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天宝十四载(755)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全诗虽只是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可字里行间却分明浸透着诗人对逝者那深切的哀思与悲痛。尽管这里见不到悲伤的哭泣,没有凄凄切切的字句,但正是在这看似平淡的吟哦中,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没有眼泪,没有凄切的情调,可那深切诚挚的怀恋,同样是一种以歌当哭的悼念。这也正是这首诗感人的魅力所在。
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日本晁卿辞帝都。”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名家评价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卷五:“是闻安倍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楮表。”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00:4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