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6月辟建,1993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国批面积18.5平方公里,同步规划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园区、哈尔滨东部科技园区、
哈尔滨理工大学技术园区三个政策区,辐射带动区域面积达60平方公里。哈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
历史沿革
2009年11月哈尔滨市启动实施“南拓”发展战略,哈经开区承担起牵头打造462平方公里哈南工业新城的战略任务。2015年底,国家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为创新哈尔滨新区体制机制,2016年5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哈经开区和平房区实行统一管理,开启了哈经开区建设发展的全新篇章。
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哈经开区已初步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投资服务的高地。入区企业近万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投资环境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6位。
2022年8月,入选赛迪“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68。
所获荣誉
2018年12月,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排名第18。
2020年1月17日,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前30名。
2023年7月,入选赛迪“2023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排名第74。
2023年12月,入选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
园区优势
交通物流便捷:八条省际公路干道和铁路干线穿区而过,西距哈尔滨国际机场20分钟,北距哈尔滨老城区10分钟,位于大庆、吉林、长春2小时经济圈内,已经开工建设的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延伸工程,将构建起新城内聚外联的快速交通体系,这里是东北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交汇的中心地带。
产业基础雄厚:哈经开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产业集聚区,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装备制造、食品、云计算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现有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哈尔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0%以上;外资公司占全市一半、占全省四分之一;上市公司占全市比重达66%,占全省比重为50%。
基础配套完善:经过多年持续投入,哈经开区道路、供排水、电力、供热等配套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区建设标准全部达到了“八通一平”。园区基础设施公司具有较强的快速配套能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入驻企业配齐相应设施。
行政服务高效:哈经开区管委会通过了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国际认证。在全国首家推出入门审批“一表制”、建设审批“一图制”等审批模式,入区企业办理各类审批事项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公、一表制审批、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和审批效率在全省各地市和全国各开发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项目跟踪服务制、项目无偿代办制,实行“入门零收费”政策。
投融资体系多元:哈经开区打造了总面积4.3平方公里的“哈尔滨金融谷”,汇集各类金融机构500余家,为入区企业搭建便利的金融服务平台。投资设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推动参股和设立了13只
股权投资基金,主导设立哈经开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入区企业提供上市及挂牌辅导培训服务,大力支持入区企业上市融资。
科研实力突出:哈经开区人才资源富集,科研实力雄厚,三个大学政策区所依托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拥有一批优势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以企业为主体、大学大所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较为完善,是助推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引擎。
生产总值
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哈经开区已初步成为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投资服务的高地。入区企业近万家,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投资环境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6位。
哈经开区积极构建“3+2+X”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战略新兴产业。
产业规模
先后辟建1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以哈飞、东安、东轻等国有大型企业,长安福特、凯斯纽荷兰等跨国企业,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
高新技术企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益海嘉里、百威英博、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以中移动数据中心、中联通数据中心、曙光超算、浪潮集团、国裕数据等为代表的云计算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规模占工业经济的比重达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