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足论
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
品类足论;十八卷。唐·玄奘译。全称《阿毗达磨品类足论》、《说一切有部品类足论》。系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六册。由于五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法相甚多而流类不同,本论乃随品类条贯义理,收摄一切法。全书计分八品,即(1)辩五事品,(2)辩诸智品,(3)辩诸处品,(4)辩七事品,(5)辩随眠品,(6)辩摄等品,(7)辩千问品,(8)辩决择品。为六足论中最具总合性的著作。
简介
(梵Abhidharma-prakaran!a-pa^da,藏Rab-tu-byed-pa)
关于本论的作者,诸说纷纭。依《俱舍论光记》卷一、梵文《俱舍释论》及西藏传说等所载,系佛灭后二百年初出世之筏苏蜜多罗(Vasumitra,世友)所作。《大智度论》卷二则谓该论八品中,四品为婆须蜜菩萨作,四品为罽宾阿罗汉作。又,本论之异译本有刘宋·求那跋陀罗、菩提耶舍合译之《众事分阿毗昙论》,分十二卷八品,亦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除上述全译本外,另有单译〈辩五事品〉之《阿毗昙五法行经》、《萨婆多宗五事论》等,均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前者系后汉·安世高译,后者则为唐·法成译。
◎附︰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第四章第五节(摘录)
六分阿毗达磨中,《阿毗达磨品类论》表达了阿毗达磨思想的圆熟阶段。《品类论》虽是属于《发智论》系的,但地位几乎与《发智论》相等。大乘的龙树(Na^ga^rjuna),于法相分别,大抵取《品类论》说,而不取《发智论》与《大毗婆沙论》。在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论书中,《发智论》而外,这是最值得重视的名著了。(中略)
相关介绍
《品类论》是世友(Vasumitra)造的,这是一致的传说。这位世友,是否《大毗婆沙论》所说的,四大论师之一呢?四大论师之一的世友,是《发智论》的权威学者。九十八随眠说,传为《发智论》主的创说;《品类论》已充分引用,可见《品类论》也是成于《发智论》以后的。我以为︰《品类论》作者世友,就是《大毗婆沙论》所说的,四大论师之一的世友。约为西元前一百年顷人。(中略)
《品类论》八品,传说为世友所造,但其中还有分别,如《大智度论》卷二(大正25·70a)说︰‘六分中,初分八品,四品是婆须蜜菩萨作,四品是罽宾阿罗汉作。’
这是龙树所知所传的古说。世友所作的,仅有四品,是那四品呢?吕澄曾推论为︰〈诸处品〉、〈七事品〉、〈随眠品〉、〈摄等品〉──四品,是世友所作。这是不能轻率论定的,试先审查全论八品的内容︰
(1)〈辩五事品〉︰以色、心、心所、心不相应行、无为──五事,统摄一切法(阿毗达磨旧义,以蕴、界、处摄一切法)。这是继承《发智论》的分别,而整理成章的;明诸法的自相分别。
(2)〈辩诸智品〉︰依上品所说的十智,作所缘,(智与智)相摄,有漏、无漏,有漏缘、无漏缘,有为、无为,有为缘、无为缘──六门分别。
(3)〈辩诸处品〉︰举十二处,以有色、无色,……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修所断(五断门)──三十三门作分别。然后以蕴、处、界、根、随眠──五门,论摄或不摄。本品明诸法的共相分别。
(4)〈辩七事品〉︰首列十八界……六爱身,次一一解说(《众事分阿毗昙论》,缺解说)。然后以界、蕴、处,作摄不摄、相应不相应的分别。
(5)〈辩随眠品〉︰这是本论最精密的一品;先以九十八随眠为本,作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见断、修断,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修所断(这里,插入随眠定义,九十八随眠与七随眠,十二随眠的相摄),遍行、非遍行,有漏缘、无漏缘,有为缘、无为缘,所缘随增、相应随增──七门分别。其次,又就九十八随眠,类分为二十法,唯二十法,二十心,四十八心,三十六随眠,四十八无明;一一作所缘随增、相应随增的分别。
(6)〈辩摄等品〉︰列举一法门五,二法门一0三,三法门三十一,四法门二十一,五法门五,六法门二,七法门三,八法门三,九法门二,十法门二,十一法门一,十二法门一,十八法门一,二十二法门一,九十八法门一,共一八二法门。其次,一一的解说。然后以蕴处界摄、智知、识识、随眠随增──作四门分别。
(7)〈辩千问品〉︰依《法蕴论》的十八法门,一一以五十问(五十门分别)来分别。
(8)〈辩抉择品〉︰是依〈诸处品〉造的。先列举有色、无色等三十三法门,就是〈诸处品〉用来分别的法门。次列举蕴、界、处、根、随眠──五门,就是〈诸处品〉用来论相摄的。综合了上说的三十八法门,然后以蕴处界摄、智知、识识、随眠随增──四门作分别,与〈辩摄等品〉的意趣相同。
经上面的内容分析,发见了《品类论》的八品,的确是分为两大类︰(1)承受古论而改造的;(2)整理古说而创新的。各有四品如下︰
(1)〈辩七事品〉、〈辩摄等品〉、〈辩千问品〉、〈辩抉择品〉
(2)〈辩五事品〉、〈辩诸智品〉、〈辩诸处品〉、〈辩随眠品〉(中略)
《品类论》八品,龙树说︰四品是婆须蜜菩萨──世友作。我以为就是︰〈辩五事品〉、〈辩诸处品〉、〈辩诸智品〉、〈辩随眠品〉。世友为犍驮罗(Gandhara)的大论师,继承《发智论》而有卓越的建树。这四品,意义一贯,代表了世友的思想。其他四品,主要为渊源古论而改造为说一切有部的。〈辩摄等品〉、〈辩抉择品〉,都以蕴处界摄、识识、智知、随眠随增──四门分别,与迦湿弥罗(Kas/mi^ra)毗婆沙师说相合;与龙树的传说──‘四品是罽宾阿罗汉作’,也完全符合。(中略)
《品类论》的另一特色,是不泛论一切,而集中于有代表性的法门。如通一切法的蕴、处、界,取处;种种智慧中,取十智;种种烦恼中,取九十八随眠(七随眠)。这比之《发智论》的广泛,更为精简,成为后代阿毗达磨论典型,其中,随眠──〈辩随眠品〉的精密论究,更为世友的特长。不但〈辩随眠品〉,〈辩五事品〉也广明随眠。〈辩诸处品〉的三十三门分别中,除常例的见修非所断──三断门外,并出六断门。以五法门摄法中,最后也就是九十八随眠。世友是重视随眠论的;《大毗婆沙论》所引的世友说,也可见对于随眠论的重视︰
(1)‘由四事故,说诸随眠有随增义。’
(2)‘由五事故,诸随眠断。’
(3)‘相应随眠染污心故,所缘随眠不如是故。’
世友造《品类论》──四品,引起了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论者的推重。于是罽宾论师,在世友学的基础上,取古传的论义,而改作为〈辩七事品〉、〈辩摄等品〉、〈辩千问品〉、〈辩抉择品〉。而〈辩摄等品〉与〈辩抉择品〉,也就立蕴处界摄、智知、识识、随眠随增──四门分别。总编为八品的《品类论》,而传说为一切是世友所造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2 11:4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