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枣记
明代邓志谟创作的神魔小说
《咒枣记》是明代邓志谟于明代万历31年创作的神魔小说。
内容简介
书叙萨真人前世为梁州富户人家,名陆右,为人老实,蓄一妻一妾。有十七八岁女郎,于暴雨天晚到陆右家借宿。陆右请女子吃饭。女子见陆右温润如玉,爱之而求鱼水之欢。陆拒绝,一点诚心感动上界天曹,在栽花锄地时掘出一窖金子,约有五百两,他慨然分给鳏寡孤独和残疾病弱耆,因此更世作了神仙。他下世托生到蜀中西河县萨加望家为子。萨家夫妻多有善根,三十多岁生此,子,取名萨守坚。他聪明过人,诗文绝鼎,九岁父母双亡。稍长去做刑房吏,弄刀笔开脱了几个罪人,本意想救活一命,却反而害死一命,于是大悟,便去行医,学神农本草和脉诀。后一女子因吃错药而丧命,萨守坚乃弃医修道。长途跋涉寻师,路遇张清虚天师、王方平和葛仙翁三道长点化。一道长教以咒枣之法:念动咒语,其枣自然长大如梨,一日咒九枣,每食三枣。一道长赠予棕扇,一道者赠予符录和五雷法。他一路上救苦救难,仍去寻师。一直到上清宫,找到张天师。授萨一宝剑。萨真人告辞天师又到衡州湖阳地方。他用掌心雷击败专门要吃童男童女的广福王,广福王不服告到城隍处。城隍令广福王跟踪十二年,一旦萨真人有过就可一鞭打死,以复前仇,并派一使者跟随。十二年来,使者和广福王见萨真人轻财重义,以礼待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并无一毫可营。于是广福王真诚信服,投到他门下为徒,改名王善。萨真人又到酆都国一游, 访母和被他误害而死的冤魂。阎王令他自己去访。人死后第一天到土地庙,第二天到东狱庙,第三天到望乡台。他见到“赏善行台”与“罚恶行台”,见阴曹地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还阳后做十日十夜大供,菩萨出现,真人与王善跟着绯衣使者上天宫,朝见玉帝,领天枢之职,掌天曹文簿。真人死后,不见其尸。
作品目录
《序》
创作背景
明代万历时期掀起了神魔小说的创作高潮,涌现了大批的神魔小说,书坊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神魔小说,大都选择民间信仰的神灵为主人公叙述故事;采用的编撰手法,大部分都是依据原有的素材进行改编。而邓志漠也是在这一神魔小说创作热潮中,先后创作了《咒枣记》《飞剑记》《铁树记》。
《咒枣记》一书并非邓志漠向壁虚构、凭空结撰。它是在流传既久的道书神谱及民间传说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关于《咒枣记》的素材来源,邓志漠并不隐讳,他在《萨真人咒枣记引》中称余暇日考《搜神》一集,慕萨君之油然仁风,振其遗事,演以《咒枣记》。
此书的素材来源系题为“搜神”的某书,有可能是《搜神广记》《搜神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咒枣记》告诉人们,“道”并非人人都能修得,首先必须有先世的宿缘前人的积善,然后要个人苦修。萨真人的前身是屠人,因后半生念佛从善,转为第二世陆右,陆右因坐怀不乱,严拒少女的诱惑,而且挖得窟金五百两,全都分给了鳏寡孤独和伤残病弱者,这样,第三世才得转生到三世种下普根的萨家。转生后,他无论当刀笔小吏,或行医治病,都是为了救人,当他发现任何种职业都有失误伤人的可能性,终于走上了求仙修道之路,认为只有这条路才能为百姓解除痛苦。精诚所至,他得到了道家三法宝和宝剑。此后,又经过十二年风风雨雨,天灾人祸的多种考验方才修行功满,升入仙班,正是上述思想的诠解。萨守坚是传说中的道家人物,经过几世的磨炼,诚心学道,普救众生,才得以得道成仙。作品写萨守坚,其思想结构的主导因素当然是道教思想,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结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由儒、释、道三家形成的共同体。这种文化结构特点在《咒枣记》也有明显的反映,《咒枣记》并不是一部纯粹的道教小说,儒家的忠孝节义观念和佛教报应轮回观念在作品中均有体现。
艺术特色
小说中穿插了许多诗文,而且绝大部分是作者自己创作,文学性强,很有表现力,起到烘托氛围、展现人物形象、联结小说情节等多方面的作用。
一些诗文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与小说的情节密切相关。比如在小说的开篇,作者吟诗一首:“秋光去也又逢春,乌兔忙忙似转轮。始信功名为外物,看来富贵若浮云。逢乐地,莫伤神,人生容易发边银。闲来试说当年事,且看仙家萨真人。”这首诗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暗含小说的主旨,点出小说的主人公。又如小说第十回,萨真人吟诗一首,“野水连天秋一色,西风不动碧波平。泓泓不许微尘汩,湛湛由来彻底清。万顷冷涵罗黛绿,一川寒漾鸭头青。人心若是无渣滓,自信胸中玉鉴明。”这首诗是他在王恶暗中跟随十二年之期己满时所作,正好表明了萨守坚道心的坚固,起到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小说中有许多描摹人物肖像、自然风景、日常事物的韵文。这些韵文都与情节的发展相关联,起到点染气氛的作用。
版本信息
已知有明万历萃庆堂余泗泉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木小说集成”影印萃庆堂余泗泉刊本,1993年巴蜀书社《明代小说辑刊》排印萃庆堂余泗泉刊本。
作者简介
邓志谟字景南,号百拙生,一号竹溪散人。时自署安邑(战国燕地,在今河北安新县西)人,时又自署饶安(战国赵地,在今河北盐县西南旧城)人,大概是河北人。曾游闽,为建阳余氏塾师,著有通俗小说、传奇多种,多为余氏所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6 16:1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