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0年,周象贤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宁波府定海县(今舟山市定海区)。早年肆业于上海
南洋公学。
1910年7月,考取美国庚子赔款留学美国,与
周仁、
胡适、
赵元任、
张彭春、
竺可桢、
过探先、杨锡仁等70名中国留学生乘邮轮赴美国留学,就读于
麻省理工学院。1914年,获卫生工程学士学位。
1922年1月23日,
北京政府决定设立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隶属内务部。下设扬子江技术委员会,内务部技正周象贤担任委员。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南下,先后任庐山管理局局长、浙江沙田局局长、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水利处处长、浙江省钱塘江工程局局长、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
1928年11月,经浙江省政府主席
张静江推荐,周象贤调任杭州市市长。1929年6月,杭州市市长周象贤主持举办了
西湖博览会。从6月6日开幕,到10月10日闭幕,“西博会”前后历时137天,国内外1000多个团队来杭参观、考察和洽谈业务,盛况空前,大大地推动了杭州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仅轰动了全国,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1930年8月,由于与蒋介石的矛盾激化,也因为任上“挥霍无度”造成了省政府严重的财政赤字,张静江主动辞去浙江省府主席一职,由
张难先接任,周象贤也一同去职,杭州市长由沪杭甬铁路管理局局长
蔡增基接任。
1931年3月至7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参事。
1931年江淮大水发生后,任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工赈处技术委员会委员,后任治淮委员会主任。
1937年12月,由于日军逼进,周象贤被迫撤离杭州,前往
永康县方岩镇,主持流亡市政府的工作,并担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在撤离前,周象贤与杭州警察局长
赵龙文、省保安处长
宣铁吾等一起抵制了省政府主席
黄绍竑“在敌军到达之前把杭州全市烧毁”的命令,使杭州免遭长沙
文夕大火的惨剧。
1949年3月,携眷旅居香港,弃政从商,出任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董事。后去台湾,1955年担任台北
阳明山管理局第三任局长,并受舟山旅台同乡会邀请任名誉会长。
周象贤于1928年11月至1930年8月、1934年8月至1937年12月、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三度出任杭州市长。 可以说,周象贤是民国时期历任杭州市长中任期最长,也是任职次数最多的一位。前两任期内,曾将市内主要马路改为柏油路,用专利20年办法,由私营永华汽车公司建筑湖滨至灵隐柏油路,行驶公共汽车;修浚西湖,开拓岳坟至灵隐林荫道;扩充市民医院,增设传染病院,创办市立中学等。第三次出任杭州市长时,曾以市参议会提案,报请将杭州改为直辖市,行政院批复允许“逐步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