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女,博士,1972年出生,现任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90年进入
南京大学中文系
新闻专业就读,先后获得
新闻学学士、新闻学硕士学位及社会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新华日报集团任记者和编辑,现任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传媒
教学示范中心
新闻采编实验室主任。2013-2014年
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曾前往美国
哈佛大学、英国
拉夫堡大学、
德国弗莱堡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访问。
研究方向
大众媒体与社会记忆研究、新闻采写业务、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等。
所授课程
新闻基础采写、中外经典新闻作品选读、
大众媒介与集体记忆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与引导研究” 子课题“网游内容及其对青少年的文化影响研究”
· 《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子课题“国家传播与民族认同”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采访与写作》
教材编写工程(相当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
出版专著
《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十处乡村、百年中国》《
民本成就公信力》《重读刘涌案:公共领域内的司法与传媒之争》等。
发表论文
1. 《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检讨与反思》,《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第9期;
2. 《作为规训的生产》,《
开放时代》,2012年10月;
3. 《乡村改造中的游民规训与社会治理策略考察》,《
江海学刊》,2012年第5期,唯一作者;
4. 《赵占魁运动:新闻生产中工人模范的社会记忆重构》,《新闻记者》,2012年1月;
5. 《话语即权力:大生产运动典型报道中的“新闻生产-政治动员”》,《
当代传播》,2012年3月;
6. 《吴满有:从记忆到遗忘——解放日报首个典型报道的新闻生产与社会记忆建构》,《
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3月。
新闻采写
主要学术著作及论文包括:
1.《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新华出版社,2003;
2.《民本成就公信力》: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4.《媒介与集体记忆研究综述:检讨与反思》,《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年10月;
5.《马航事件》突发
灾难性事件报道策略研究——以国际
主流媒体“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相关报道为例,《新闻记者》2014年4月;
6.《微博如何改变微观政治》,《新闻记者》,2012年11月;
7.《策略与分野:在新闻专业主义话语与国家话语之间的新闻奖》,《新闻记者》,2012年8月;
8.《环境新闻如何实现环境正义》,《新闻记者》,2011年8月;
9.《大学新闻教育: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新闻记者》,2008年9月;
10.《台湾经验: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与社会再造》,《新闻记者》,2012年12月。
新闻法规
主要著作及论文包括:
1.《重读刘涌案:公共领域内的司法与传媒之争》,《
新闻大学》,2006年4月;
2.《批评公众人物的尺度——方韩大战的思考》,《新闻记者》,2012年3月;
3.《凶手的媒介呈现与叙事模式研究》,《新闻记者》,2009年8月;
4.《问责新闻界:关于戮童案的三层思辨》,《新闻记者》,2010年7月;
5.《汶川赈灾报道的伦理谬误分析》,《
当代传播》,2008年5月。
获奖记录
长期以来致力于新闻教学实践及改革,在实践教学方面曾经获得国家韬奋新苗奖、教育部教学实践改革成果二等奖、
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青年新闻奖“最佳教育贡献”等多个奖项,指导学生采写的报道发表于《
南方周末》、《
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
凤凰周刊》、《
南风窗》、《
瞭望东方周刊》、
新浪网、
江苏电视台等多加国内媒体,其调查成果则先后与2005年、2007年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一等奖、二等奖。曾获国家韬奋新苗奖、教育部教学实践改革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 2013-2014,哈佛燕京学者;
· 2003,《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获江苏社科成果二等奖;
· 2005,获国家教育部教学实践改革成果二等奖。
· 2005,获江苏省教学实践改革成果一等奖。
· 2005,全国大学生“挑战杯”
科技成果一等奖作品优秀指导教师。
· 2007,获
北京市首都青年记者编辑协会“青年新闻奖”及“青年写作基金”;
· 2007,获江苏省教学实践改革成果二等奖;
· 2008,获“2008年江苏省
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体活动先进团队”优秀指导教师。
· 2009 ,获“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团体活动先进团队”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