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靖,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博士,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个人经历
1993-1997年,就读
清华大学外语系,获
学士学位;
1997-1999年,就读 美国
爱荷华大学传媒研究系,获文学
硕士学位;
1999—2002年,就读
美国爱荷华大学传媒研究系,获
博士学位;
2002-2005年,在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职称为讲师;
2005-2012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人物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为批判媒体与文化研究,传播与媒介技术的社会理论,新媒介技术的社会使用与文化分析,新媒体与创意产业,视觉文化等。
吴靖曾在Javnost-the publi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报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
吴靖最近期的著作是2012年出版的《
文化现代性的视觉表达:观看、凝视与对视》。
她曾经在牛津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等学术机构访学、讲座。吴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奇观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的社会使用。
一直以来,吴靖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和批判社会理论的领域。具体地说,她运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话语理论,后殖民批判,政治经济学等理论方法和视角来分析和理解现代媒体工业的文化,社会及经济功能。
吴靖的研究处于媒介研究中两个方向的结合点:即通过文本分析而进行的意识形态批判和对媒体工业,组织结构,行业规范,历史发展,受众解读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吴靖近期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历史,挖掘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历程,另一方面跟踪新媒介技术和新媒介组织的形成与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研究领域
1、传媒的社会与文化理论
2、媒介与文化研究
3、视觉文化研究
4、“公共领域”理论与公共传播实践
5、创意产业研究
发表论文
1、“Na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dvertising,”in Iowa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2001, pp. 44-54。
2、“Salvation through Surrender: A Textual Analysis of Global Cultural Economy,” in Tamkang Review(《淡江评论》), Vol.XXXIV, No. 1 (2003), 109-131。
3、《消费名人与‘电视人格’——浅析电视名人之用》,《
南方电视学刊》第三期,2003年6月,pp. 55-58。
4、《媒介研究:对媒介社会性的追问(导言)》,Lisa Taylor和Andrew Willis著,《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5、《“中立、客观、独立”:媒体神话背后的合法性危机》,《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一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6、《‘观看’的文化和公共领域转型》,《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7、《公共广播电视与公共性——概念的澄清与梳理》,《南方电视学刊》第五期,2004年10月。
8、《媒体专业主义的困境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第六期,2004年12月。
9、《现代社会的生存指南――传播学的实用主义分支(导言)》,Julia T. Wood著,《生活中的传播》第三版(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10、
关世杰,陆绍阳,吴靖,《“十一五”时期我国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研究》,国家发改委主持撰写的《‘十一五’广电战略课题报告》之一,已被发改委采用,2005年1月。
11、《名嘴遭遇“文件门”》,《世界知识》,2005年第二期,总第1405期。
12、《新兴媒介与人际传播中的“语言僭越”现象研究》,台湾2004年9月, 《传媒科技,创意产业与文化显意学术研讨会》论文,并收入期书Envisage: A Journal Book of Chinese Media Studies,Issue No.3 (《媒介拟想》第四期), 台湾远流出版社,2006年9月。
13、《国际新闻报道与媒体变迁:一种理论思考》,《当代传播》第三期,2005年5月。
14、Imagining Chinese Modernity: Film and Television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the Reform Era(博士论文)
15、《媒介批评的重构:兼论媒介批评的公共性》,《现代传播》第二期,2005年4月。
16、“Chinese Public Opinion in Response to the 9/11 Events,” in Vladimir Shlapentokh et al. eds., America: Sovereign Defender or Cowboy Nation?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5.
17、《新闻工作者的自我审查:社会控制的内化?》,《中国传媒报告》,2005第三期,总第15期。
18、《现实主义、纪实影像与西方镜头中的现代中国》,《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二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19、《观看中国的两种范式与中国现代意识的生成――论现代初期的中国影像》,《新闻大学》,2006夏季,总第88期,52-58。
20、“Nostalgia as Content Creativity: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the Popular Senti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September, 2006, Vol. 9, No. 3.
21、杨伯溆、吴靖、师曾志, 《“创意”与“产业”:新媒介传播环境下创意产业的一些基本问题初探》,《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四期,总第24期。
22、《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角色变迁及其文化实践之道德正当性剖析》,《中国传媒报告》,2006年第三期,总第19期。
23、《迷人的父权制——韩国家庭剧中的现代性与男性气质》,《新闻大学》2007夏季号。
24、《可见的地产、不可见的家:解读房地产广告的文化政治》,《广告研究》2007年第6期。
25、“Beyond Propaganda, Aestheticism and Commercialism: The Coming of Age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n China,” in javnost-the public, Vol. 14, (2007), No. 3, pp. 5-22.
会议论文
1、“Cultural Fever: Idealism, Reflection and Critique in the Name of Modernization – A Case study of the Critical Cultural Discourse in the Movies of China’s ‘Fifth Generation’,” presented at the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s held from June 11 to 15, 2002 in Honolulu, Hawaii.
2、“Paradise Lost: The Arrival of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Dissipation of the ‘Revolution Complex’ – A Paradigm Shift in TV Drama Production,”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CA) Annual Conference held from July 15 to 19 of 2002 in Seoul, Korea.
3、《大众传播理论的教学体验:全球化与本土需求之间的张力》,小组讨论,《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
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2004年1月4-6日,上海。
4、《调查性报道与公共领域》,在“新闻调查性报道与中国社会发展”主题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上海复旦大学,2004年11月。
个人译著
1、《媒体垄断》,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2、《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